☉山東省民政廳
近年來,山東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殯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積極推進殯葬改革工作。積極支持青島、威海等2個設區市和肥城、壽光、膠州、沂水22個縣(市、區)率先推行殯葬改革,先行先試。山東省殯葬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特別是沂水縣實行以 “惠民禮葬”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做法成效顯著,得到國務院、民政部領導的充分肯定,民政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學習推廣山東沂水縣“惠民禮葬”改革經驗的通知》,要求全國學習推廣。山東省充分發揮青島、威海、沂水、肥城、壽光等試點地區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推動全省殯葬改革工作。
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提請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倡導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節地生態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2021年6月,民政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山東省“十四五”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發展規劃》,持續推進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基本安葬需求。根據各地經驗做法,總結編制了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10種模式,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選擇建設模式。目前,全省共建成公益性安葬(放)設施9149處,基本實現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市、縣、鄉三級全覆蓋。
惠民殯葬政策水平實現穩步提升。山東省對所有居民實行惠民殯葬政策,“遺體火化、運輸、冷藏和一年骨灰存放”四項基本殯葬服務全免費,每年全省減免8.7億元,平均每件喪事減免1000多元。臨沂、菏澤、日照等市實行公益性公墓在內的“身后事”全免政策,人均減免3000元以上。特別是沂水縣以“惠民禮葬”改革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全面推行“身后事”全免費政策,在全國首開先河。各地普遍出臺了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對逝者家屬補貼1000元~6000元,積極推行海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等現代文明生態安葬方式。近年來,全省投入生態獎補資金1.7億元,受益家庭6萬多個。
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國率先編制了殯、葬、祭全流程省級指導標準《文明殯葬工作指南》,指導各地制定《農村紅白事指導標準》,引導群眾樹立節儉肅穆文明新風。推動全省建立了8.6萬個紅白理事會,實現所有村(居)全覆蓋。2021年,加強紅白理事會骨干成員培訓,各級各地區累計培訓34萬余人次,實現全覆蓋。2022年3月,聯合省委宣傳部等部門在鄉村開展為期3年的“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移風易俗專項行動。注重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宣傳,2021年,省級以上媒體刊載宣傳稿件580余篇,營造了濃厚的推進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工作氛圍。
“智慧殯葬”邁出新步伐。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積極推廣東營、日照“身后事”一站式辦理,推動傷心事“暖心辦”。聚焦殯葬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升級全省殯葬管理信息平臺,全省殯葬服務機構實現火化、骨灰寄存、安葬、祭掃等全業務流程在線辦理,實行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公示并實時比對,規范了合同票據打印,完善了殯葬檔案管理體系,著力打造陽光殯葬。全省建立了擁有5200萬條數據量的殯葬數據庫,實現火化數據與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等數據實時比對;通過省政府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與公安、人社、住建等多部門信息實時共享。依托信息平臺實現遺體運輸車輛、生態葬等殯葬服務線上預約功能,在“愛山東”手機APP上線,為群眾提供線上預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