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7)
2019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啟動了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是對同年頒布的職教二十條中1+X證書制度試點的具體化[1]。方案從國家層面確立了1+X證書制度工作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試點內容,并對試點范圍、工作進度、保障機制和相關參與主體的職責進行了整體部署[9]。其中建筑工程技術率先確定了參與首批試點的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能改善學生學業能力與職業技能能力脫節,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無交點的問題,成為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那么作為試點單位的職業院校有必要對1+X試點工作仔細研究、科學設計,尋求一條最合適的職教改革之路。
自2019年開始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啟動以后,短短不到兩年時間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已經陸續公布了四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名單,總計483類1+X證書,并且教育部規定允許非本專業的學生報考,那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X證書,讓證書發揮最大的作用,成為在校學生的一道很難的選擇題。X證書的考取,在精不在多,X證書制度發展時間短,速度快,以至于在試點初期學生在選擇證書方面往往呈現迷茫,不知所措的狀態。或者選擇了不合適自己的X證書,最后并沒有達到幫助就業的目的。
X證書的考核組織為第三方社會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機構,評價組織內部評價系統不同,難易度也不同,考核標準未統一,證書信度難以保證[4],也終將導致1+X證書的含金量有所差異,對于企業如何去分辨各種證書的含金量,將成為企業方選擇用人的一個難點,也是1+X證書制度發展的一個絆腳石。
由于資金不足、專業老師不夠、學校場地有限等原因,很多數學校技能訓練場地很小無法容納學生的技能培訓,甚至很多學校沒有場地,因此只能選擇在考試之前臨場磨刀,短期集訓,以求達到1+X證書的通過率,這種做法的結果是,考證通過率很高,而學生采用強記短時記憶所獲得的知識在很快的時間里就會忘記,這實際上與我們1+X證書制度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我們職業教育要培養的是畢業即有崗位勝任力的畢業生,而非有一堆證書卻無法上崗的虛假人才。
1+X證書的含義: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技能證書中,又可以劃分為多種不同的等級。主要包括三種,第一是針對某個崗位的技能證書(如八大員中的安全員質檢員等),第二是針對某個崗位群的技能證書(如裝配式建筑構件制作與安裝技能證書),第三是建筑行業各個崗位都需要的,針對某項技能的證書(如識圖證書、建筑信息模型BIM證書),每種證書都有它的技能作用,但是X與1并不是完全獨立的,X的學習需要1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說我們要把考證的內容融入到課堂中,高職院校1+X證書現階段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課證分離,課堂學習內容和考證內容無交集,所謂的考前集訓只是為了考證而設置,無疑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真正要把證書中的技能轉化為自己內在的知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的是潛移默化的學習。
針對x證書試點以來面臨的種種問題,筆者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
培養一線教師與時俱進的職業教學理念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思想基礎,并且當代的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修養,這樣的教師才能教出三觀正的學生,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工匠精神,是1+x證書試點實施的思想基礎。
教師是X證書教學的執行者,教師專業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X證書的推廣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操動手能力,而對于教師,在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需要注重技術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因此高職院校對于教師團隊的培養需要有針對性,與一線企業形成校企合作建立雙師培訓基地,將對應的教師送到企業中去,利用寒暑假或者課余時間,完成一線職業技能的培養,同時也可吸收優秀的企業導師到學校來授課,形成雙向輪崗制,真正做到與一線學科技術無縫對接,培養一批適應X證書發展的師資隊伍。以本校為例,我們與遠大住工,北京谷雨時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西城建設有限公司等一線龍頭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每年輸送教師去企業一線培訓。
對于企業來說對產教融合的需求通常也有三個方面:一是企業競爭力的增強需要參與產教融合;二是企業高素質人才的補充需要參與產教融合;三是企業產品的轉型升級需要參與產教融合[9][13]。
因此產教融合對于學校,對于企業都是互利互惠的,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幫助其從證書的選擇、培訓、答疑、到后期去企業實習工作等一系列的流程,制定個性化的職業規劃。
X證書的評價組織繁多,每個組織的內部評價系統不通,如何做到X證書能真正證有所用,這需要三個方面的努力。
①評價組織方面,評價組織的內部評價體系應根據適應行業一線的需求進行修整和改進,能廣泛運用于實踐的就是最合適的,評價組織也需要吸收和學習最先進的知識和理念,不斷改進,才能讓X證書始終充滿活力。從評價結果來看,必須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判斷被評價者的本質特性[2],在考核方式上有學者提出“X”應采取上機考試和現場操作考核并舉、定量評定與定性評定結合的評價方式[3]。
②企業方面,企業方面應摒棄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對相應X證書進行研究,與評價組織一起合作研發,形成企業—評價機構—學校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X證書的社會認可度和工作上的利用率。
③學校方面,學校應積極參與到考核標準的制定中去,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給評價組織最真實的一線數據,以便他們對評價體系進行實時調整,始終符合行業發展也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
職業院校作為證書實施的主體,一方面應考慮學校的基礎建設、實訓條件等能否滿足證書培訓的需求,另一方面應該從滿足國家教育教學規劃要求的框架著手,將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教材開發、培養方案的制定緊密地聯系起來,如此一來,勢必有很多學校暫時無法達到完善的技能教學配套,如何解決技能教學配套短缺的問題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解決:
①政府加大投資,對于社會急缺的技能人才的培養,政府應對相應高校增加投資,而學校也要將資金用到實處,比如建立X證書的實訓基地,也可以更好地推廣X證書;
②加強校企合作規模,通過與企業簽訂的校企合作關系,利用企業的資源,將學生輸送到企業一線去,在一線的學習中掌握技能,進而達到X證書技能培訓的目的,同時可以建立企業對口班,為對口企業直接輸送人才;
③建立校校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學校的龍頭資源,學校與學校之間可以資源共享,將本校的學生送到他校去實訓培訓,達到資源最大化利用,校校互贏的目的,同時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老師通過交流學習,隨時探討更利于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如何處理好教學與培訓的關系。“1”和“X”不是并行關系,書證銜接、課證融通才是1+X證書制度的精髓所在[11]。
①將X證書的考試大綱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編制的依據。將證書的考核內容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是最根本有效的方式,需達到三個一致:崗位群與人才培養目標一致;課程體系與工作領域一致;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一致。最后將考證通過率作為第三方評價機制,可以評測出改進后的人培方案的使用效果。
②將X證書考核內容融入課程體系。X證書的考試要保證通過率而又不能只看通過率,通過率只是檢驗學習的效果,讓學生真正地掌握技能才是最終目的,所以只有將證書考核的內容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技能的培訓與理論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課堂——實訓課堂的相互滲透,讓學生真正深刻掌握X證書的考試技能,同時也可以減少學生和老師的課后教學和學習負擔,并且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③三方合力為課證融通保駕護航。涉及課證融通除了學習的主體學生,還有X證書研發端、行業端和教研端三方,通過研發組織的技術支持和工藝指導,通過行業端的信息反饋和崗位指導,為教研端提供了大量的學科信息和技術手段,教研端通過對專業方向的設置,課程的開發,教材的編制,教學資源的策劃、教學設計以及校內實訓方案的選擇,將課證有機融合,最后作用到學習的主體學生身上,這樣由三方努力制定的一系列教學內容和過程,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無疑有巨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技術專業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實施面臨的挑戰很大,問題較突出,但是機遇也是巨大的。我們需要從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修養、打造校企合作基地、完善x證書技能考核標準、完善學校技能教學配套設施、課證融通等方面努力,為1+X證書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