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元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西安 710016)
根據目前的情況,跨國工程項目管理的關鍵內容在于人力資源管理,為了應對國際工程項目發展的大趨勢,只有通過不斷探析國際化的管理模式,通過管理來適應“走出去”戰略,才能讓中國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逐漸嶄露頭角,并且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最終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研究如何做好海外項目的屬地化管理工作。
海外工程項目需要跨國施工,造成了人力資源管理非常復雜。其施工團隊由不同民族和國家的人員組成,施工所在地的法律制度、風俗文化等各不相同,需要隨時調整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以期實現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標。海外工程項目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有以下3 個職能:
1)設置海外人員的機構,通過了解當地的勞動力教育水平,能夠根據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當地勞動部門的法律法規(例如,最低工資規定、勞動合同的各項條款、醫療保險規定、招聘條例和員工關系等),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使海外工程項目正常進行,且遵守當地法律。
2)在海外工程項目中,海外管理人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根據不同的經濟環境,為管理者和員工制定薪資福利標準,為外派工作人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及各項行政服務。
3)根據不同項目的經營目標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分公司的具體特征,做好開發與培訓工作,尤其是針對當地的管理者和雇員。培訓工作主要包括語言培訓、溝通技巧培訓、員工的職業開發規劃管理戰略制定等。
海外員工的人力資源管理應重視屬地化管理。在開展屬地化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海外項目的實際情況,以及人力資源建設的需要,依據項目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企業的人事管理制度,做好人才的招聘工作,不斷優化人才選拔環節。尤其是注意培養當地國家的員工,協調好當地員工與中國員工的人際和工作關系,能夠做到通力合作,相互配合,順利完成施工項目,降低海外工程項目的生產成本,提高工程項目的生產效率,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提升企業的品牌知名度。
開展海外員工的屬地化管理有以下5 個優勢:
1)縮減項目人工成本。對于海外工程項目,有很多工作崗位是非關鍵崗位或者是可替代工種,這樣的崗位完全可以錄用當地員工,進行屬地化管理,能夠顯著降低成本,因為中國員工的往返調度產生的費用較高。在海外項目建設過程中,當地雇傭人員的月薪如果約為100 美元,基本上等同于中國工作人員的工資加往返費用,而且當地的專業技術人員和中方的技術人員薪資水平有較大的差異,這樣就可以通過雇傭當地的員工來降低項目的人工成本,提升項目屬地化發展進程。
2)彌補海外項目人員空缺。在海外施工項目管理過程中,由于客觀現實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工作人員不能長期堅守在工作崗位,需要制定相應的休假、探親以及輪班制度來保證員工的權益,所以,會有影響工程項目進度的可能,也會發生崗位交接難或崗位欠缺的問題。如果雇傭當地的工作人員,可以減少這樣問題的出現。
3)中外交流與融合。國外的語言和風俗文化都與國內存在巨大差異,所以,中國的員工在海外項目中,無論是與當地政府部門還是與合作伙伴對接時,溝通難度較大,會嚴重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雇傭當地員工,可以避免或減少這樣的問題,而且通過和當地員工的不斷溝通合作,能更好地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拉近與當地人員的關系,減少隔閡,降低施工風險,確保海外項目的順利開展。
4)有效解決跨文化矛盾。由于中方現場施工管理者語言及溝通方式的欠缺和管理方式的差異,常造成溝通不暢或分歧,進而導致工人罷工。利用當地人管理當地工人施工的模式,可以有效減少當地工人與中方管理間的矛盾及分歧。
5)優化管理措施提高施工功效。全面推進屬地化分包、班組承包、外方工長帶班等管理舉措,大大提高施工功效,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進度,保證施工工期。
1)在員工屬地化發展的過程中,文化差異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經營海外項目時,要對當地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我國的海外工程項目基本上分布在文化和經濟比較落后的國家,當地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對立的情況,給整個項目施工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進行海外項目管理時,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與當地情況相吻合的項目管理制度,充分考慮文化差異,盡量做到面面俱到[1]。
2)項目施工地區招聘的員工存在文化水平低的情況,不利于屬地化的發展。海外工程建設項目的總體特征表現為施工任務繁重、施工工期緊張等特點。在項目施工時,希望能夠從當地招聘到合適的施工人員,為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但是,海外招聘的施工人員存在的共性問題是專業水平有待提高,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組織培訓活動。并且由于當地人在中資企業工作一段時間以后,大多會成為技術人才,其他企業會花費重金聘用他們,導致施工人員大量流失。
3)中方的海外管理人員在海外復雜的環境中工作,對他們的管理能力有巨大的挑戰。受當地員工屬地化的影響,項目的管理者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法律法規有清楚的了解,以國際慣例和當地的法律為核心,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管理企業的員工。尤其是對施工現場開展管理工作時,由于一些施工現場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隨時有可能發生惡性事件,因此,要謹慎地開展各項管理工作。中方的管理人員要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法律法規條款,在處理任何問題時都要保持警惕的心理,防止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給項目的順利開展造成惡劣的影響。
在海外項目屬地化管理的過程中,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區域工程承包企業的文化建設需要與當地的風俗文化相一致,且能夠與企業特色相吻合。企業文化的契合度和項目的建設有極大的關系,關系到建立社會主流文化,也關系到能否引進當地的人才,能否通過企業文化提升人才的專業水平,能否讓當地居民認同中國的企業文化。因此,為了確保人員的穩定性,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與當地文化完美融合的企業文化,推進屬地化管理的建設,企業文化的構建非常重要。
雇傭當地的員工應采用國內的相關管理理念,一旦員工被錄用,必須穿著印有企業標志的工作服,并且記錄員工的考勤情況,及時公開;統一員工形象,提升員工的榮譽感,幫助員工成長,提升各個層級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能促使企業的效率提高,實現海外工程項目的目標。
首先,為拓寬招聘渠道,除了招聘業主推薦的當地員工外,還可以與當地招聘機構合作招聘當地員工。項目部需要進行多次調研,并與當地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代表公司招聘當地員工。海外項目管理部定期提供自己的招聘計劃和要求,當地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根據相關要求,憑借自身專業的服務和強大的渠道資源,為項目部提供合格的屬地籍人員。
海外的眾多工程項目中,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習慣于采用中方的工作人員進行更多的項目操作,尤其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崗位,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如果管理人員存在這種思想,會導致項目的建設成本增加,影響海外項目的屬地化管理。所以,要求海外項目管理人員轉變思想,注重屬地化管理的推廣[2]。
從項目管理的角度講,項目管理者應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切忌將當地員工與中方員工區別對待。尤其是在一些細節方面,比如,節日福利待遇、勞保用品發放、獎勵處罰等,不能制定雙重標準,要注意一視同仁,否則會影響屬地管理的效果。另外,由于中外文化的差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充分尊重當地員工的風俗習慣,努力建立和諧穩定的雇傭關系。
在海外工程項目中,當地的絕大多數員工都是首次參與新領域的工作,對于中國的企業規章制度、文化制度和企業理念等缺乏了解,對于工程建設相對缺乏專業技術技能,通常不能滿足建設需求。針對以上情況,需要企業利用非工作時間或專門安排時間來集中進行培訓,讓當地員工能夠迅速掌握工作技能以及融入中方團隊。企業應該制訂合理的方案,從不同方面讓當地的員工了解中國文化,并且做好項目所在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幫助員工提升專業技能。通過師帶徒的形式,增強工作能力,嚴格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既從職業技能層面進行培訓,也從文化素養方面進行培訓,保證當地員工能夠紀律嚴格,技術一流,幫助國外項目如期完成。
在接受海外工程項目過程中,由于中外文化以及勞動法律法規的差異,必須結合當地實際,盡可能地減少由于工作習慣給項目帶來的負面影響。承攬海外項目的企業,需要深入研究合同條款,以保證企業自身和當地員工的權益,確保員工之間公平平等,并且在項目開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合同內容,例如,試用期限的長短、勞動法律法規、工傷保障的制度、分包商的責任制度、崗位異動等,規避因為雇傭當地人員帶來法律風險。
另外,必須制定《項目部勞務管理辦法》,明確勞務管理的職責分工,將勞務應用以及勞務采購環節不斷優化,做好考勤、請假、后勤保障以及衣食住行等工作,也要明確對中方勞務人員違反規定的處理方式。最后,針對勞務人員的薪資福利待遇,要構建合理完善的激勵機制,并且開展勞務評價,建立健全勞務檔案,保證人員流動的合理性。
員工一經聘用,將獲發印有公司標志及工號的安全帽及工作服。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和工作服,嚴禁穿拖鞋、短褲作業;每天的考勤登記、每月的宣傳,不僅改善了當地員工的形象,也增強了員工的榮譽感。充分調動了當地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保障了工程進度。
在施工現場集中作業面設置安全宣傳臺,每天班前講解工作內容、安全重點和注意事項。設立違章員工再教育室,張貼事故警示圖片、中舊文本對照標準作業圖片,對違章人員進行現場再教育,通過安全管理人員定期宣講和行動示范,達到規范作業行為的目的。
海外項目建設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工程,而屬地化管理是大勢所趨,可以幫助企業在海外的項目中,提高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和話語權,不斷開拓我國海外市場,推動國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