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微 鐘小紅 周雯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社會主義事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科目,其開設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未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能否很好的延續。為此,在新的社會形勢、新的時代任務下,高校要提高站位,充分認識到新時期思政課的重要地位,理直氣壯的開好思政課。如何創新思政課教學改革,培養滿足時代發展所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與各高等院校辦學特色相適宜的思政課教學體系至關重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思政課程教學標準和社會對人才需求評價,構建培養具有“鮮明國格、聰穎智格、健康體格、健全人格、卓越匠格”的五格育人體系,不僅符合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而且對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還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五格”育人體系構建的背景。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一代又一代的領導人,帶領中華兒女開創了一項又一項偉大事業,這些偉大的事業中,也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擔當人才。時代呼喚人才,發展需要人才,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立志獻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愛國之心、健康體魄、智慧頭腦、健全人格和卓越本領的有為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參與者”,更是“主導者”。基于此,辦好學校思政課,是培養奉獻于社會主義建設和延續我黨服務于人民光榮傳統的重要保障。必須要站在黨和國家治國理政高度,從宏觀處謀篇布局,站位要高,認識要深,態度要正,意識要清,毫不猶豫地開好和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細落小落實。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召開以來,我黨以高度站位,對高校思政課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布置了新的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掌握正確方向,課程體系既要重質也要重效,思想政治課要在當前社會觀念多樣的環境下,為大學生釋疑解惑,闡析明道。可以說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思想政治課布置了一個全面的任務大綱。作為承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要圍繞“任務大綱”,突出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推陳出新,守好思想政治教育這塊渠,種好立德樹人這塊責任田。[1]引導學生在新時期更加堅定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厚植愛黨愛國愛民情懷。在國家給予思政課高度重視下,高校也應加快思政教育,不斷開新局、創新局,為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站好思政課堂教學主陣地,構建科學合理的體系。
(2)“五格”育人體系構建的依據。細探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脈絡,從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各高等院校一直將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目標。[2]社會主義新時期下,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課題對高校思政課建設提出了新的任務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強調“有理想”育人目標的同時,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逐漸發生了變化,作為一般公民培育目標要求的“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向新時代提出的“有本領”“有擔當”的要求拓展。這些新的變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還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及課外實踐活動的指導,培養學生具有鮮明的愛國感情,明辨是非的智慧,獻身國家的健康體魄,內外一致的人格和臻于卓越的工匠品質。最終使學生掌握的建設新時代中國的本領和擔當,以深入透徹的理論知識和躬身實踐的匠心匠格,投入到祖國建設需要中去。“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和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目標內涵變化下提出來的。
新時代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課“五格”育人體系構建的原則,要在立德樹人這個大的根本前提下和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參與下,以培養具有中國人志氣、骨氣、底氣,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時代青年為目標,以思政課第一課堂為中心,逐漸擴展至二、三課堂,通過思政課和專業課程同向同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原則。新時代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課“五格”育人體系構建的內容和結構的優化要著重體現黨的領導原則。“五格”育人體系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思政課育人,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最終要解決的就是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所以高校思政課在構建育人體系時也必須要將黨對思政工作的領導意識放在第一位,將黨的政治意識、政治屬性通過理論課堂,課外紅色基地實踐,杰出歷史人物事跡宣講等方式貫穿于“五格”育人體系中,在五格育人體系教學模式下,把堅持黨的領導與教書育人有效融合,把培育學生國格、智格、體格、品格、匠格,與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相結合。
二是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原則。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服務于民,服務于黨,服務于社會主義,為此,樹立服務意識至關重要,[3]。“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首要任務是通過潤物化無聲般知識的傳授,于無形中將思政課為民為黨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價值理念深入學生內心。同時,又要幫助學生破除“普世價值觀”“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潮和消極價值觀念的影響,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幫助學生形塑完整人格,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實現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結合。
三是堅持教書與立魂相結合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通過講好中國共產黨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歷史,幫助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史觀、國家歷史觀、傳統文化觀,為弘揚新時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的一門課[4]。“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就是要發揮思政課的立魂作用,要立好馬克思主義信仰之魂,立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之魂,立好講黨性、重品行之魂。著重加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全面提升思政課立德樹人貢獻力,保障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黨和國家事業做好人才保障。
四是堅持教書與鑄匠相結合原則。工匠精神外在表現為精湛的技術,內在表現為敬業的精神。在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時代要求下,精業敬業的時代楷模,樂業奉業的崗位先驅,精雕細琢的行業模范成為人才培養的重點。“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是在充分發揮思政育人便利條件下,以大思政為中心,將思政課與專業課同向同行,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下,對思政課理論教學的一次大膽創新,思政教師通過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樹立卓越工匠的意識,進而為其今后在專業和行業領域成為一名卓越的行業、企業工匠打下堅實的基礎。
(1)“五格”育人體系構建的內涵。“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主要是錨準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契合社會主義價值準則和行業、職業的人才需要,提高思政課育人能力和育人質量,構建能夠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蓄力場。具有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鮮明國格、聰穎智格、健康體格、健全人格和卓越匠格五個方面。
鮮明國格——愛國、強國、報國。鮮明國格是指作為中國公民中的一分子,無論在任何場合,都具有鮮明的維護祖國的榮譽、尊嚴和國格的一種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心理狀態。具體表現為愛國之心,強國之志和報國之行。愛國之心,就是從內心深處發自肺腑的對祖國的熱愛,具有熱愛國家,熱愛中國共產黨的一種堅定立場和崇高信念,有對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向前發展中無論處于“高光時刻”還是“暗淡時光”,都能欣然接受的濃厚情感。強國之志,就是心懷理智的愛國情懷,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夠認清當前處于世界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即使是在曲折前行的處境下,仍堅定信心,有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意志。愛國之行,就是能夠明確自身職責所在,履職盡責,以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精神狀態,把自己微弱的力量投入到鄉村振興中,投入到祖國建設中,投入到百年奮斗目標的實踐中,做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奮斗者,接力者和傳播者。
聰穎智格——審問、慎思、明辨。聰穎智格是指在信息爆炸、魚龍混雜的大數據時代,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具有敢于質疑,謹慎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事時具有嚴謹性、條理性、靈活性和敏銳性,能夠運用聰穎的智慧理性地反思和探索已知及未知的世界,洞明世事。同時對自我能夠客觀的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意在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學生能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看待當今國內外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認清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摒棄非理性的話語和行動。
健康體格——心理、生理、能力。健康體格是作為社會個體,立足工作和生活所具備的能進行自我心理能力、生理能力和在挫折、困難面前應對自如的反應能力。是對人身體機能運作正常與否、運動能力好壞、神經系統是否正常的一種精神狀態。通過“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體格意識,不僅要保持良好的健康行為,還要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形成健康的品行,為成為一個有作為,能作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這也是作為服務于社會的主要參與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健全人格——正氣、睿氣、底氣。對高等院校思政課教師提出的政治方面、情感情懷方面、思維視野方面以及個人綜合素質方面的諸多要求,不僅是思政課教師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高校大學生人格發展的方向。健全的人格既有對實現奮斗目標中保持一身的浩然正氣,高昂的激情,忘我投入的情感要求,也有在漫長人生道路中不斷探索真理的睿氣,還有面對復雜環境時用真理獻身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底氣。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的重要場地之一,要通過“五格”體系的構建,將理論知識的宣講和課外實踐活動學生所獲得的真切感受,內化于心,從而培養學生具有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健全的人格。
卓越匠格——匠心、匠情、匠力。卓越匠格更加強調的是思想道德層面的盡職守責、求真務實的工作精神和職業道德。卓越匠格即是懷有卓越的匠心,擁有成為卓越工匠的情懷和能夠付諸實際的匠力。在國家提倡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背景下,思政課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學生卓越匠格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在職業道德中不僅要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更要有求真務實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在技藝上不斷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同時還更要將對職業價值的思考和對國家的責任感與成為卓越工匠緊密結合,賦予“工匠”更大的價值。
(2)“五格”育人體系構建的特征。新時代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課“五格”育人體系構建,是新時期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一次探索,具有鮮明的特征。一是適用性。其適用性主要表現在該育人體系構建能滿足思政理論課核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目標的實現。適應高等院校的各個層次學生。二是可復制性。其復制性主要表現在思政課所構建的該模式,對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設計過程中,同樣能運用,實現了舉一反三的功效。三是主體性。該模式的構建主要強調學生的自我能動性,思政課教師主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在學生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中實現“五格”品質的集中。四是社會性。“五格”育人體系構建的終極目標,即是為社會培養滿足時代發展的干事創業人才,“五格”育人體系的構建,對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靈活應對復雜環境和發揮卓越工作能力時,能持續保持領先地位,不被社會所淘汰的綜合能力。五是系統性。“五格”育人體系,囊括了從內到外,從知識到能力,五個部分既可獨立,又可融會貫通,最終實現1+1>2的效果。
“五格”育人核心體系的構建,是在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求下,對教育教學方式進行的一次改革創新嘗試。圍繞“五格”這一核心,將黨的政治理論思想、思想道德品質和法治思維及價值養成等內容,通過理論宣講和實踐探索,深入到學生的頭腦當中去。在具體實踐中,教師以獻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導向,使學生在具象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還原“鮮明國格、聰穎智格、健康體格、健全人格、卓越匠格”所追求的本來面目,教學改革中的理論和實踐圍繞“五格”開展,通過構建能實施可量化的活動指標,將“五格”人才培養體系落實到教育教學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字詞上。同時通過思政課外實踐活動和專業實踐活動等載體,使高校學生在現實活動中真切感受理解“五格”育人要義,不斷提高學生的顯性素質和隱性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相關鏈接】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Hunan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是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專科院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
學院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湖南省體育運動學校;2002年5月,由湖南省體育運動學校和湖南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合并組建成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占地面積500余畝,下設7個教學單位,開設10個高職專科專業,有教職工343人,在校學生5500余人。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員工343人,其中專任教師19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7人、教授及副教授與高級教練46人,“雙師型”專業專任教師116人,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師(教練員)12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6人、國內訪問學者12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
截至2021年12月,學院有1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