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濤
(開封市消防救援支隊,河南 開封 475000)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2020 年,全國共計接報火災2.52×105起,造成1 183 人死亡、775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0.09 億元人民幣[1]。為科學防范火災事故,化解潛在火災風險,工程建設監管相關部門、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質量檢測等單位應當嚴格落實相關要求,健全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體系,提升建筑防火性能。
建設工程由于自身特殊性,在施工建設以及使用過程中發生火災事故的概率較高。為實現火災風險合理化管控,在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其必要性,評估過往監督管理漏洞,廓清整體工作思路。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技術大量投入使用,例如,在區域綜合體以及高層建筑中,往往使用大量復合性建筑材料,這種材料雖然可以保證建筑項目的使用功能,提升建筑的美觀性,但是部分施工材料耐火性能不強,火災荷載較大,加之建筑內部結構復雜,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群死群傷事故[2]。1980 年,美國米高梅旅館發生火災。經事故調查可知,旅館經營過程中,建筑吊頂上部空間的電線短路引起火災,蔓延到餐廳后,由于餐廳內有大量可燃塑料、紙制品和裝飾品等,火勢迅速蔓延,共造成84 人死亡、679 人受傷。2010年11 月15 日,上海市靜安區一棟高層公寓火災58 人遇難、70 余人受傷,事故原因是由無證電焊工違章操作,施工現場使用了大量尼龍網、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施工現場管理混亂。基于這種實際,建設工程在設計、施工、使用等環節應當正視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和提高建筑消防能力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針對潛在火災風險,應實現源頭管理,落實監管制度,確保消防監督管理成效。
根據GB/T 50841—2013《建設工程分類標準》,按照使用功能將建設工程共分為31 類,其中,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裝修裝飾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以及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施工,應當向工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工程項目在申領施工許可后納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工程質量監督體系,除房屋建筑、市政兩類工程以外,其他29 類建設工程并未納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的全過程監管。除房屋建筑、市政兩類工程以外的其他29 類建設工程的過程監管應當由哪個部門負責?諸如此類問題尚不明確,因此,消防監督管理有待完善。
建設工程在二次裝修、改造過程中容易形成諸多“先天性”火災隱患,由于一些業主或使用單位法制意識淡薄,安全意識不強,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未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申報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擅自裝修、改造、改變使用功能,擅自改變原消防設計,對裝修材料的防火性能控制不嚴,電氣線路由非專業人員敷設等,為以后安全使用埋下大量隱患。建設工程在投入使用后改變使用功能也非常普遍,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消防安全技術條件也各不相同,在其改變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隱患。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新業態不斷形成,但相關規范的修訂相對滯后,新材料、新技術、新業態出現初期往往考慮消防安全因素不夠,不能滿足有關消防安全性能及要求。例如,夾芯材料彩鋼板的應用初期,缺乏相應標準規范其產品質量、適用場所、安裝施工,大量易燃可燃夾芯材料彩鋼板被廣泛應用,導致發生多起重特大火災事故。再如,隨著新能源的應用,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逐漸普及,但在現有建設工程改建充電場所、增設充電設施等方面尚無相關明確規定,儲能電站相關消防技術標準規范尚不完善。再如,密室逃脫等新業態形成后,改造后的很多場所嚴重不符合消防安全疏散要求,缺少相應技術標準對其規范。
但由于此類房屋建設未申請領取施工許可,也無明確的部門或機構對其建設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雖然按照“三管三必須”原則(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加強棚戶區改造、農村住房建設及危房改造中的消防安全工作,但由于自建房量大面廣,相關部門缺少管理手段,對自建房屋的消防安全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體制。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應著眼于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基本內涵,認真細致地做好技術選擇、監督管控等系列工作,優化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基本流程,細化技術流程,完善技術構成,推動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順利落實,確保各技術參數符合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的要求。
由于使用場景的特殊性,在開展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工作過程中,需要統籌各方面的因素,理順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技術應用流程,調整技術參數,確保監督管理措施的可行性,避免對后續實際作業產生影響,造成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結果不佳,影響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以及設備管理成效。通過不斷提升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方案的實用性,確保技術操作符合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相關要求,減少人為失誤及其造成的影響,為后續系列技術操作以及監督管理技術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對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的消防監管,從源頭上減少火災隱患,是防范化解建筑火災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消防改制后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現狀,應當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基于《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住建部令第51 號),制定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相關規定,明確31 類建設工程消防設計的監督管理責任部門。各相關部門建立信息互通、聯合監管機制,消防救援機構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建設工程“未審先建、未驗先用”等違法行為,及時抄送地方住建部門,在辦理建設工程行政審批事項過程中對消防安全事項嚴格把關,竣工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將消防驗收、備案和抽查情況告知消防救援機構,并與消防救援機構共享建筑平面圖、消防設施平面布置圖、消防設施系統圖等資料[3]。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包含新建、改建、擴建、二次裝修、改變使用性質等過程和多個環節,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和單位,各相關部門應當按照“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切實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構建常態化管理舉措,延長監督鏈條,實現部門聯動,強化對相關建設工程各環節和過程的消防監督管理。針對具體項目,可以通過組成項目工程質量監督組制訂監督工作計劃,對消防工程質量進行抽查,對工程竣工“五方”驗收進行監督,形成消防工程質量監督報告等程序,組織進行系統化、程序化的過程監管。可以通過部門聯合執法等手段形成監管合力,確保各項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和管理責任得到有效落實,規避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差錯,科學防范相關問題[4]。
設計單位、施工企業以及監理單位應當調整思路,細化監理核心要點,立足工作分工,有針對性地做好設計規劃、施工籌備、監理管控系列工作,確保責任落實,提升設計方案的科學性,確保防火空間設計與技術規劃達到預期目標,規避技術漏洞的出現。施工企業應當及時與設計團隊開展技術交底,了解設計方案的意圖,立足設計方案,嚴格落實消防技術規范,明確技術使用場景,調配管理人員定期評估消防技術施工成效,并根據成效評估結果靈活調整建設工程消防施工方案,實現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水平穩步提升。監理單位還應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優化監理隊伍學歷構成與年齡結構,增強監理人員消防監督管理作用發揮,劃定責任分工,采取事前參與、事中監管、事后反饋的方式,精準參與建設工程消防管理監督工作,科學應對消防施工漏洞,實現消防監督自我管理[5]。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過程中,應當調整技術舉措,加強技術應用,通過發揮技術優勢,更好地提升建筑消防能力。在這一思路指導下搭建完備的技術體系,實現消防技術應用科學化管理。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參照技術特點、路徑方法,從技術層面出發,加強部門聯動,通過技術優勢發揮,更加深入地推進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控有序開展。例如,在新能源充電樁改造過程中,為規避安全風險,主管部門立足部門職責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從技術層面出發,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改造技術標準、消防標準進行明確。
《消防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消防工作責任制,對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各地在貫徹落實《消防法》《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過程中,各級消防救援機構要發揮好消防救援“主力軍”和落實消防安全責任“主推手”的作用,提請政府將各相關部門履行消防工作職責情況納入政務督查和消防工作考核等內容,推動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推動加快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對于發生的火災事故要認真調查原因,總結教訓,強化宣傳教育,對于責任事故嚴格責任追究,從嚴執紀執法,保障各項消防安全責任落到實處。
消防監督管理體系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是提升火災處置能力,降低火災危害的重要路徑。為全面發揮消防監督管理優勢,本文在探討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必要性的前提下,著眼消防監督管理不足,提出基于科學性原則與實用性原則,整合各類資源,持續完善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