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位珍 劉曉丹 宋萌
醫院項目的前期立項工作流程復雜,報告編制難度大,不同類型醫院在同一項目立項的前期咨詢工作遇到的各類難題均多于常規項目。由于此類項目缺少類似項目參考,需要前期咨詢工作人員掌握各類醫院建設標準,了解不同醫院對功能用房的需求,充分理解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協助項目使用單位厘清實際需求,結合建設標準及相關政策文件對項目建設規模進行測算,并指導設計單位進行設計,最終推動項目順利實施,達到項目的預期效益,使項目充分發揮作用。
北京市海淀區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全區醫療資源密集程度沿環線逐步向西北方向遞減,西北部地區醫療資源尤為薄弱。同時,海淀北部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已吸引眾多大型科技企業入駐園區。區域內醫療服務供給能力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掣肘了周邊地區的整體進步與發展,已成為制約海淀區民生事業發展的短板。因此提升區域內的醫療資源供給能力迫在眉睫。
海淀區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海婦”)位于中心城區,編制床位460張,年分娩量連續多年穩居北京市各區婦幼保健院首位,但因地處中心城區,醫院發展受用地條件制約,矛盾凸顯,急需尋求新的發展空間。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向薄弱地區轉移優質醫療資源,海淀區擬在北部地區規劃建設可容納400張床位的海婦新院區,與此同時老院區疏解床位310張,保留床位150張,滿足周邊居民的基本需要。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的大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本部地處中心城區,醫院門急診量始終位居北京市前列,就診人群龐大,人流、車流的集聚導致醫院周邊道路嚴重擁堵。為了響應國家關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號召,改善周邊的交通環境,北醫三院疏解床位100張,同時申請在海淀區北部醫療中心設立北醫三院北部院區,規劃床位400張。
本項目是由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海淀區衛健委”)主導建設、海婦和北醫三院共同運營的綜合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海婦力圖完善基礎設施條件、爭創三甲婦幼保健院,北醫三院僅為分院區建設、且對建成后的海淀區北部醫療中心只有使用權并無所有權。在項目建議書編制過程中,如何兼顧參與運營的兩家醫院的不同需求,又能滿足審批部門的投資管控要求,選取適合的測算方法、測算原則、適用標準,平衡各方需求成為項目最大的難點。
海淀區北部醫療中心是由不同級別和不同體系中的兩家醫院共同運營的大型綜合醫療中心,其立項報告的編制工作與常規醫院項目相比差異較大。海婦和北醫三院分別為二級甲等婦幼專科醫院和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上級主管部門分別為海淀區衛健委和國家衛健委。兩家醫院的學科特色、科室設置、服務人群、運營模式完全不同,由于沒有類似項目可參考,在差異化梳理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學科特色、科研教學能力、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如何合理分析兩家使用單位的用房需求并對項目進行整體統籌至關重要,對哪類用房可以共享、哪類用房需要完全獨立運行、方案布局是否能與實際需求相匹配也是項目建議書編制過程中的難點。
同時,在研究項目功能用房如何統籌時要重點考慮兩家醫院的運營模式,比如,由于兩家醫院的上級主管單位完全不同,海婦為北京市海淀區直管醫院,由海淀區財政支持,北醫三院為國家衛健委屬(管)醫院,由中央財政支持,因此雖然海淀區北部醫療中心作為一個院區,但是兩家醫院的檢驗科、大型醫用設備等無法共享,僅有停車庫、食堂餐廳、后勤保障等可以實現共享,進行統籌建設。
海淀區衛健委和北醫三院本著“更好地服務海淀區轄區居民”的原則,以共同發展、互惠共贏為目標,合作打造本項目作為海淀區北部醫療中心。項目建成后,采用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方式,即北部醫療中心的土地、建筑、設施的所有權歸海淀區衛健委所有,北醫三院根據規劃及業務需要享有使用權。項目特殊的合作運營模式,造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參建單位明顯多于常規醫院新建項目,包含建設單位、兩家使用單位、項目管理單位、設計單位、醫療工藝設計單位等,且上述單位均為首次合作,因此,咨詢工作中,除報告編制的技術工作外,協調溝通的工作量較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保證咨詢成果的客觀公立性,是咨詢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項目前期工作時間緊,且由于項目兩家使用單位的特殊性,項目咨詢團隊需分別對兩家醫院進行調研、梳理功能用房需求、研究規模測算方法,在建設規模大致確定的情況下,指導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同時在報告編制過程中,項目的資金籌措方式幾經變化,從市區兩級資金各占50%,到申請市級資金30%,再到全部申請海淀區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項目建設規模的最終確定產生了較大影響。且本項目為“一會三函”項目,項目前期采用“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立項模式,還是“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立項模式也是幾經反復,最終確定為“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立項模式,項目建議書上報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市發改委”)進行審批,后續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概算由海淀區發展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海淀區發改委”)審批。
在項目建議書上報北京市發改委進行審批期間,北京市發改委和北京市財政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加強市級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成本管控若干規定(試行)的通知》(京發改〔2019〕990號),政府部門加強了對項目建設規模和建設投資的前期論證工作,所有在途項目及新項目的審批趨嚴,這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前期咨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對之前的工作成果進行更深入的論證,確保政府投資發揮最大的效益。
本項目兩家使用單位分別為北京市區屬醫院和國家衛健委屬(管)醫院,按照常規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要求,需要兩家醫院分別作為建設單位申請區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和中央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組在前期策劃過程中,就建設主體、資金申請渠道、后期運營管理等重大問題與委托方進行了多次溝通交流,最終提出以海淀區衛健委作為項目申報主體(建設單位),海婦和北醫三院作為運營主體(使用單位);項目資金以區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為主,爭取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建成后固定資產歸屬于區屬資產;建成后兩家醫院獨立運營,分別按照各自隸屬關系申請運營經費和補助。通過前期策劃方案,厘清了不同權屬醫院一個項目立項的難題,解決了分別立項帶來的方案設計、項目實施、資金管理、后期運營等一系列問題。
國家頒布了各類醫院的建設標準來指導不同類型醫院的建設,如《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中醫醫院建設標準》《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標準》等,由于學科特色的差異,不同類型醫院的建設標準雖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本項目采用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和《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標準》中對各項用房的規定有很大的不同,《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中規定綜合醫院的醫療用房由七項指標(門診、急診、醫技、住院、行政管理、院內生活、保障系統)和單列項用房(預防保健、科研、教學、大型醫療設備等)構成,而《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標準》中規定了婦幼保健院的用房由保健用房和醫療用房構成。根據兩家醫院的功能定位,依據各自醫院類型,采用相應建設標準分別測算建設規模;對于可以統籌設置的功能用房,如食堂餐廳、設備用房及地下車庫等,進行統一測算,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重復建設。
工作過程中,為落實兩家醫院功能需求,咨詢人員深入參與設計方案功能布局討論,提出方案優化的合理化建議。從全生命周期角度,站在未來運營管理要求審視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兩家醫院一家為婦幼保健院,服務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孕婦)及婦科、產科和兒科等患者;一家為綜合醫院,服務人群為患病人群,主要包括內科、外科、骨科、運動醫學科等患者。兩家醫院科室設置及服務人群差異性較大,醫療功能需要各自獨立布局。保障系統用房、地下車庫等用房可以統籌設置,有效提高了建筑空間使用效率,降低了固定資產投資和運營管理成本。
首先,參考北京市和海淀區相關醫療衛生規劃,論證海淀區床位資源總量及海淀北部地區床位資源總量,根據區域內醫療資源現狀,得出缺口床位數量;其次,采用趨勢預測法結合兩家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現狀及疏解情況,合理預測項目建成后日均門急診量和年住院人數,按照預測日均門急診量、年住院人數、床位使用率等計算床位的合理配置數量。
由于本項目兩家使用單位的醫院性質和學科特色均有較大差異,對功能用房的需求和適用的建設標準也不盡相同,同時還需考慮各自的特殊用房需求和部分用房統籌建設的原則,最終確定本項目的規模測算方法。
有標準規定的醫療用房測算分析:在梳理兩家使用單位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參考《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和《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標準》、北京市現行政策文件、設計規范,對標準中用房需求類型和規模進行充分論證,確定合理建設規模。
無標準規定的特殊功能用房測算分析:針對海婦提出的兒童早期發展中心、生殖醫學中心、婦幼培訓基地、兩癌篩查培訓基地等用房需求,在無明確建設標準可參考的前提下,經過研究醫療衛生行業的政策文件,以項目功能定位和使用單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充分對照和借鑒其他類型項目,合理確定建設規模。
地下停車、人防工程、設備用房和食堂餐廳等附屬用房根據相關建設標準及行業政策文件、地方所在地的規定等測算建設規模。
項目建設規模確定后,詳細分析各項功能用房的建筑面積和占比,指導設計單位進行方案的布置,為后期項目設計方案通過評審打下基礎。
在北京市政府投資管控的背景下,為加強項目成本管控,爭取政府投資發揮最大效益,從前期策劃階段協助項目建設單位組織開展成本管控的工作。
首先,充分與兩家使用單位的主要科室進行對接,了解各科室對功能用房的實際需求,并結合建設標準和國家政策文件整理合理需求;將使用單位的實際需求與醫療工藝流程設計單位進行對接,幫助相關設計人員加深對建設標準的認識,以指導其后續設計工作。
其次,進行多方案比選和設計方案優化工作,針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特點,借鑒北京市近期同類項目經驗,建議項目建設單位對設計方案進行比選,并選擇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建設方案,在政府投資管控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兩家醫院的使用需求。
最后,加強咨詢成果的論證和評審。在報告編制階段,內部加強溝通交流、組織多次論證,以指導報告的編制工作,并在報告編制過程中協助建設單位組織專家從項目的醫療工藝流程、功能布局、設計方案、建設成本、開辦經費、運營收益等方面對項目進行評審,優化設計方案,力爭政府投資效益最大化。
醫院項目由于規模大、投資高、建設周期長、工藝流程復雜,其前期立項工作一般也具有工作內容復雜、溝通協調難度大等特點。與常規醫院項目相比,兩家不同性質、不同隸屬關系的醫院在同一項目中建設,其立項報告的編制則面臨更多的困難。本文結合具體的項目實踐,提供了一種不同類型醫院在同一項目中進行立項的工作思路,對未來類似項目的開展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