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俊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常州 213025)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指出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平的重要基礎。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能否下好職業教育的“一盤大棋”,最終要看能否打好辦學質量的“翻身仗”,要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統籌推進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材、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訓等環節的改革,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都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實訓基地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任務,“實訓教學”(或稱“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學校和教師采用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就主張在教學中實現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有機融合,從而引導學生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實踐技能也能夠得到一定的訓練和提升。無論是“三教”改革,還是多種教學模式的研究,都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的前期和中期,更多關注學生在教學區域、教學時間段內達到的教學效果或教學狀態,如果學生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教學工廠、離開了實訓基地,他們又該如何學習呢?特別是對于“實訓”這種必須借助于實施載體的教學形式,時間一長,學生的遺忘率將極大提高,以至于幾年的實訓經歷在即將畢業時都可能只剩下幾絲殘存的印象,十分惋惜。為此本文從教學后期學生的“自主學習”入手,提出“實訓記錄本”的操作規劃,讓學生能“及時總結”,將理論與實踐反復融合,提升整體認知,保持長時記憶[1]。
在“CNKI中國學術文獻總庫”中使用“實訓記錄本”作為主題檢索詞,共檢索到相關文獻0篇,尚無人提出此想法,進行相關研究。
實訓記錄本是一本特殊的筆記本,一本做得好的實訓記錄本能夠記錄我們多年來實訓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讓幾乎所有的實訓內容在一本筆記本之內一目了然。雖然在學校實訓期間所使用的設備比較老舊,與企業脫節較多,有些工藝只能算作是一些基礎,對以后工作中的幫助實際并不大,但它的存在也在無形間敦促同學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利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實訓中存在的問題、用自己善于思考的大腦去思索實訓中的每一個細節,并將自己的問題如實記錄,尋找解決方案。在后期翻閱的過程中,很容易勾起同學們以前在實訓時的回憶,使同學們再一次回憶起當時實訓的過程,能夠加深同學們對之前實訓時期的認識與了解,有利于溫故知新,在未來可以算作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回憶,甚至在關鍵時刻還能成為工作、考證期間的復習資料。
以上是班級學習委員暑假期間針對實訓記錄本四年運行情況進行一次小調查后的簡略總結。隨著學生逐步畢業,班級三個“五年規劃”(站立早讀、思維導圖和實訓記錄本)也初步告一段落。經過調研,學生們對于實訓記錄本的反饋是積極有益的,學生已經把在校四五年內的課程修完,這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實訓課,學生在每次實訓都認真記錄的情況下,一本完整的實訓記錄本已經應運而生,詳細目錄見圖1。

圖1 實訓記錄本目錄
實訓記錄本是記錄實訓經歷的一個載體,通過制作實訓記錄本這一過程讓學生在實訓期間有意識地去做一些記錄工作(包括資料的查詢、分析與整理等),加深實訓內容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而不是在實訓結束后就把學過的內容拋到九霄云外。實訓記錄重在一點一滴地積累,而不是在實訓后搞突擊。整本實訓記錄本的內容是實訓過程中每一天的結晶,也正是將整理記錄的工作分散到每一天去完成,學生才能在實訓結束時同步完成該階段實訓內容的記錄工作,在頂崗實習前完成所有實訓材料的整理工作。
整本實訓記錄本的記錄形式從前期以紙質的方式逐漸轉變為中后期電子記錄的方式。相較于前者,后者更加利于資料的保存和查找。因此,在后期記錄的過程中,逐步把紙質稿通過掃描的方式錄入電腦,便于最終統一集中在一個PDF文檔中。記錄方式電子化后,呈現的形式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文字和圖片,主要有如下幾種形態: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和認知手段已經為大家所熟悉,更重要的是,思維導圖已經成為一種知識和對象的新載體和新方式。作為思維導圖發源地的英國,思維導圖已經被設置為國民中小學的必修課程;在美國,很多優秀的教案編寫都應用了思維導圖,它已成為中小學教師必備的教學工具[2];在澳大利亞,思維導圖的應用在逐步深化推廣,以克丁科技大學為例,其管理學院院長克里斯汀荷根女士對思維導圖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推薦介紹給全院師生使用,進而使思維導圖成為這所大學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學習策略,而且作為考試手段應用于日常教學中;世界名校諸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都在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
在國內,思維導圖最初被用來記筆記,后來它被應用在更多領域中,特別是在教育領域里。目前,港澳臺在不斷推廣思維導圖教學,比如香港衛理大學的何嘉華老師,其論文《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捷徑—— 思維導圖教學》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澳門大學的梁佑澄,其論文《以思維導圖為核心的學習輔導課程對學生之學習成績提升之研究》也引起一定的關注。在大陸,這樣的關注也在日益增多,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博士,北京師范大學的趙國慶等也在積極探討思維導圖在教學領域中的效果。
思維導圖是一個自然的思維工具,它利用的就是自然結構的靈感和效率,所以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一圖勝千言”,思維導圖將抽象思維的內容轉譯為形象思維的圖形,便于人們對知識進行組織、記憶和回憶。這種“捆綁式”的形象思維方式也是最高級的形象思維方式,它可以讓人們的抽象思維由簡單向復雜發展,同時促使形象思維由低級向高級發展,讓每個人的頭腦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3]。
綜合起來,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可作為學習工具,幫助學生高效學習;第二方面,可作為思維組織工具,輔助師生思考;第三方面,可作為創造性思維工具,激發學生創意、啟迪智慧。
如圖2、圖3所示,使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實訓相關理論及操作要點的邏輯關系更加清晰明了,一張圖就涵蓋了普通書本幾十頁的內容,核心關鍵詞一目了然,便于記憶與運用。

圖2 實訓所用元器件的思維導圖

圖3 電工實訓的思維導圖
二維碼又稱二維條碼,常見的二維碼為QR Code,QR全稱Quick Response,是一個近幾年來移動設備上流行的一種編碼方式,它比傳統的Bar Code條形碼能存儲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數據類型。
如圖4所示,加入二維碼節約了實訓記錄本的版面,也使記錄的內容更加利于二次編輯。

圖4 實訓記錄本中指向特定資源的二維碼
思維碼圖是在思維導圖框架結構的基礎上,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包含內容鏈接信息的二維碼等建立鏈接。思維碼圖具有思維導圖的全局性、色彩和網狀結構等特征。此外,思維碼圖包含的信息要遠遠大于思維導圖。思維碼圖以包含主題的文本、音頻、視頻等內容信息的二維碼作為節點信息,是信息時代思維導圖的新發展[4]。思維碼圖可以借助手持終端等設備進行閱讀、學習,是“互聯網+”時代一種新型的具有系統性、可視化的知識聯結工具。簡而言之,將圖2、圖3中某個分支的關鍵詞信息用類似圖4中的二維碼替代,即構成新的“思維碼圖”。
實訓記錄電子化后,各種材料整理得是否及時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實訓記錄的質量。在每天實訓的過程中,往往有大量的實訓經驗、數據產生,倘若沒有及時整理,時間一久就容易混淆。這就要求在實訓過程中先把一些過程性的內容記錄下來,在實訓當天同拍攝的照片、老師發的學案一起整理到文檔中,標注好實訓的日期,簡化最后的整理工作[5]。
一本實訓記錄本的制作是一個長期的規劃和實施過程,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融于其中,有專業知識點的記錄、有專業實踐操作過程、有實訓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有每天的得失感悟、有好聽好玩感興趣的場景、有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有專業知識體系的梳理和貫通、也有非專業能力的訓練,比如:制作實訓記錄本的時間規劃;堅持記錄的良好習慣;各種形式資源的收集、整理工作;文檔的排版、圖片的處理、二維碼的制作;與老師、同學的問題交流記錄……綜上所述,都對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提出了種種要求。
“人貴有恒,事成于敬”,在人生道路中,“恒”字貫穿始終,彰顯的是一個人的毅力和品格。“實訓記錄本”的制作和延續,使學生多了一份“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韌勁兒,望其踏踏實實,以各種途徑實現人生的價值,肩負時代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