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管外科,重慶 400010)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少見但非常兇險的大血管疾病,若不及時搶救,病死率高達90.28%[1]。胸主動脈腔內隔絕術(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 airment,TEVAR)目前已成為主動脈夾層的首選治療方案,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康復快的優點,但TEVAR不能封閉夾層遠端破口,若患者術后的血壓控制良好、規律服藥可有效避免夾層的復發。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對預后至關重要[2]。傳統的延續性護理方式為電話隨訪,在實踐中存在拒訪、護患溝通不暢、隨訪效率低等缺點。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動態地對患者進行遠程評估且互動性強,可有效彌補傳統延續性護理的不足[3]。現通過分析我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TEVAR患者術后的康復情況,探討通過“互聯網+”實施個案管理的延續性護理在該類患者術后管理中的價值,結果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科行TEVAR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主動脈夾層診斷標準,分型為B型;2.首次行TEVAR的患者;3.術后病情穩定;4.能熟練掌握微信等移動互聯網軟件;5.具有一定的理解溝通能力;6.可以獨立完成各項問卷調查。排除標準:1.意識、認知障礙的患者;2.合并嚴重疾病,如心力衰竭、惡性腫瘤等;將符合納排標準的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32例,實驗組32例。
1.對照組
給予常規的出院指導:出院時,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用藥、飲食、活動等方面的指導,并要求患者在出院后按時行專科門診隨診。隨診內容:(1)藥物服用的方法及服藥后的不良反應;(2)指導疾病康復的知識,如血壓的監測、運動、飲食等;(3)指導患者正確的生活方式;(4)詢問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及癥狀的改善情況。
2.實驗組
出院時給予常規的出院指導,建立延續性護理個案病歷,讓患者加入“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后患者‘互聯網+’延續性護理平臺(微信群、我科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延續性護理個案管理檔案,檔案包括患者基本休息、治療信息(夾層累及范圍、手術具體方式、支架置入數量、術后肢體血供情況等)及隨訪信息,確保患者信息真實且完整。
(2)建立專業的延續護理團隊,組建一支由專科醫生和護士共同參與的專業個案管理團隊,分成醫療組和護理組,每組由組長、管理員、宣傳員、聯絡員組成。分工如下:①組長負責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建立個案管理檔案;②各組管理員負責在線答疑并進行技術指導;③聯絡員負責統計分析患者提問內容后進行反饋;④宣傳員負責“互聯網”平臺的維護工作,并定時發布宣教內容。
(3)實施延續性個案護理的方案:①成立針對每個患者的微信群,群成員包括個案管理專業團隊成員、患者及(或)患者家屬;②返院復診時,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預約掛號;③運用微信小程序進行隨訪提醒,按時向患者發送隨訪提醒,防止患者失訪或漏訪;④根據患者的提問,把常見問題制作成通俗易懂的答案在“互聯網+”平臺進行推送;⑤每2次定時推送用藥相關知識、血壓監測等知識;⑥每周1次微信群進行專家一對一答疑,解答患者的疑問,提高患者依從性。
1.遵醫依從性
遵醫依從性包括正確服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自我監測及定時復診[2],若患者有2次及以上失訪或漏訪(未按個案管理病歷中擬定的計劃隨訪)視為遵醫依從性差。
(1)正確服藥
患者需按照個案管理團隊制訂的服藥方案進行正確有規律地服藥,小組成員利用互聯網平臺監督患者服藥行為,調整服藥方案。
(2)飲食控制
個案管理團隊為患者制訂有針對性的食譜,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飲食,多食蔬菜和水果,禁食高鹽、高糖及暴飲暴食,并通過互聯網平臺與患者家屬協作督促患者戒煙戒酒。
(3)運動療法
個案管理團隊根據患者體質制訂適合患者的運動方案,通過互聯網平臺推送運動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做有氧運動,并指導患者在運動過程中做好安全防護。
(4)自我監測
通過互聯網平臺向患者推送自我監測血壓的相關知識,并和患者一起制訂血壓監測管理表格,使患者的血壓維持在穩定的水平。
(5)定時復診
患者按出院時擬定的計劃定時來院隨訪,個案管理團隊根據患者的隨訪結果,了解患者的用藥、飲食、運動、血壓等情況,并根據復診結果調整患者的個案管理方案。
2.生活質量
對兩組患者出院12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進行比較,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該量表包含8個維度,即生理能力、生理職能、軀體總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包括36個條目,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4]。
3.焦慮抑郁行為
對兩組患者出院12個月后的焦慮和抑郁情緒進行比較,根據Zung制訂的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每一個量表都包含20個條目,每一個條目分為4個等級評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差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抑郁嚴重度=各條目累計分/80,結果為0.5以下為無抑郁,0.5~0.59為輕度抑郁,0.6~0.69為中度抑郁,0.7以上為重度抑郁[5]。
4.護理滿意度
運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分數0分至100分,80分至100分為非常滿意,60分至79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對兩組患者在出院后12個月對遵醫依從性的比較發現,實驗組在正確服藥、運動治療、自我監測、定期復診等4個方面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飲食控制上無明顯差異(P>0.05),如表2所示。

表2 干預后2組患者遵醫依從性比較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個案管理較對照組能夠幫助患者隨時了解身體健康狀況,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研究發現實驗組無焦慮及輕度焦慮行為的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但在抑郁行為上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0)。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6.87%,且81.25%的患者為非常滿意,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5.00%,僅有53.13%的患者為非常滿意,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所示。

表4 干預后2組患者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個案管理是一個靈活、合作和共同參與的過程,通過溝通、協調、教育和供給資源,實現連續和全面的保健,以滿足個人的健康需要,提高護理服務質量[6-7]。本研究在患者出院時建立個案管理檔案,根據患者的個性特點制訂適合患者飲食、用藥、運動的方案,并指導患者完成自我監測,定期復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遵醫依從性,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遵醫依從性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良好的遵醫依從性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改善生活質量[8]。通過使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進行充分的評估,見表3,實驗組術后12個月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焦慮行為的程度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相較于傳統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個案管理的方式對患者提供的是全人、全心、全程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自我康復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遵醫依從性,從而達到維持疾病穩定的目的。

表3 干預后2組患者焦慮抑郁行為及生活質量比較
本研究將個案管理與“互聯網+”相結合,為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克服時間和空間上的困難,按時進行隨訪,并保證了患者在家即能獲得具有專業性、針對性、正確性及全面性的治療和康復指導[9]。通過互聯網平臺向患者及時推送復診時間提醒,可降低患者的隨訪失訪率及漏訪率,提高了患者的遵醫依從性,見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遵醫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個案管理團隊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向患者推送康復相關知識,并克服空間和時間的因素對患者實施在線咨詢與答疑、遠程監測,對預防患者術后遠期并發癥具有重大意義,且極大地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表4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相較于傳統的隨訪方式,互聯網能更直觀、更準確、更方便地滿足護患的需要,使護士通過個案管理提高管理疾病的專業能力,讓護士的工作由患者床旁延伸到患者家中,使護士的工作更加多元化[10]。
因主動脈夾層發病率較低,到我院就診并成功經腔內治療的患者數量較少,因此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同時隨訪時間較短,研究結果尚需大樣本的臨床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的個案管理能夠對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提供有效的延續性護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