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明,趙群益
(1.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學院,浙江寧波 315100;2.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浙江寧波 315030)
醫學檢驗是一門實踐性學科,臨床實習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的必經途徑。崗前實訓既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順利進入實習崗位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涯的收官之作,是學生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學生即將從清靜的校園走入繁雜的社會,生活學習環境的改變對個人工作綜合能力是很大的考驗。目前醫院檢驗科工作任務日趨繁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學生脫離了依賴性較強的學校環境后,在實習崗位中存在如角色轉換、工作壓力等方面的問題,有些學生甚至會產生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問題。學生如何盡快適應實習環境,將書本知識更好更快地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需要一個對接口,崗前實訓就是一個聯系學校和臨床工作環境的紐帶與平臺。在新修訂的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原計劃兩周的專業崗前實訓增加到三周,體現了學校對崗前實訓更加重視。實訓時間增加了,單純增加驗證性實訓項目,卻缺乏創新性,顯然不能取得更好的實訓效果。以往的崗前實訓中缺乏實際工作流程與工作環境的營造,學生實訓完畢后感覺不到臨床工作的環境氛圍。學生缺乏工作任務的驅動,自主工作學習意識不強,片面地認為實訓就是操作,體現為實訓過程中對理論知識重視不夠,沒有很好地將書本知識轉換成實際應用能力。為了最大化實現校內實訓基地與臨床真實工作環境的銜接,教研室專業團隊教師通過案例引導的任務驅動設計臨床生物化學崗前實訓,在實訓教學中緊密結合臨床實踐,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與專業崗位密切相關,實訓不是在單純地完成一項學習任務,而是在完成工作任務?!盎ヂ摼W+職業教育”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在學校的實訓基地可以模擬醫院的工作環境,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中的實踐,既有現實實踐,也有模擬實踐和虛擬實踐[1]。本文旨在介紹項目組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臨床生物化學崗前實訓模塊化案例的實施方法。
在校內實訓基地,崗前實訓通過情景模擬這種直觀形式進行,能夠使學生盡快轉變單純在課堂、實驗室學習和實驗的體驗,有利于學生盡快適應臨床實習狀態。模擬臨床工作情景離不開實際工作案例,案例的呈現需要一個合適的載體,讓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去吸收案例中的知識點,完成案例的工作任務。目前眾多學習平臺的出現,如學習通、雨課堂等,為結合案例的情景模擬實訓提供了很好的載體[2]。以往教學中將教學資源以電子文檔形式發送至學生班級QQ群或微信群,相較于傳統的紙質材料,工作效率已有很大的提升。但是QQ群等缺乏對課程的整體建設和設計,教師無法動態監測與實時統計學生的實訓工作狀態,難以判斷實訓目標的達成度,與學習平臺比較,QQ群等適合于即時消息的發布,如通知、成績發布等,無法實現信息化課程的學習與實訓的情景化設計。學習專業平臺能夠將課程、課件、課堂測驗與討論、數據采集和分析等多個功能融為一體,將傳統學習活動與移動學習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一個特定、真實的實訓情景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為此,本項目以學習專業平臺為依托,以“案例、任務、工作、評價、反思”五大策略為開發理念,構建基于案例的任務驅動崗前實訓體系。崗前實訓開始前一個月,在學習通設立臨床生物化學崗前實訓虛擬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臨床生物化學崗前實訓的實施方案、糖代謝紊亂實訓案例及崗前實訓綜合案例,各內容穿插PPT、微視頻、資料、通知、作業、討論等,為學生提供虛擬化的臨床實習工作場景。
虛擬課程建立后,以學習平臺為“載體”,教師確定實訓目標,設計工作任務。學生導入平臺,在崗前實訓前一周以小組協作討論的方式進行案例分析,教師和學生在平臺交流彼此的意見,制訂崗前實訓計劃。2020年至今,在兩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臨床檢驗技術方向和分子診斷技術方向的學生崗前實訓中,利用學習平臺的案例模塊模擬醫院實習環境,取得了很好的實訓效果。
通過案例引導的任務驅動設計臨床生物化學崗前實訓,模擬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的全程工作情景,由接收標本到發出報告、由手工操作到儀器分析,融入遞進式實訓模式,建立初步的評價考核體系,促進學生盡快適應臨床實習工作,提高實訓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教師選擇案例并設計好實訓任務,同時根據模塊案例及任務制作教學視頻。每個視頻時長在10分鐘左右,有清晰的學習目標表述,將學習內容與實訓目標保持一致,學生可以隨時在手機上觀看,提高實訓效率[3]。如糖代謝紊亂實訓模塊案例中,教學視頻包括血糖的來源去路及調節、糖尿病的診斷及分型、糖尿病的并發癥、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試驗及糖化蛋白測定等,視頻中的知識以切割和濃縮的形式出現。在實訓前一周,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6~7人,每組由組長在平臺隨機抽取兩個不同的案例,每組案例均不相同。通過復習教材、查閱文獻及觀看視頻等方式,小組成員對抽取案例的問題詳細回答,進行分析。同時根據案例,參照實訓流程制訂實訓計劃,組長歸納后在平臺討論區反饋[4]。實訓前三天開放實驗室,每組安排時間根據制訂的實訓計劃準備具體工作(檢驗試劑、耗材、儀器調試等)。
崗前實訓共安排三周,分小組進行,每次實訓為四個學時,相當于醫院檢驗科的半天工作日。學生從虛擬的學習平臺進入現實的實訓工作場所,此時學生是實訓的主體,教師改換角色,在一旁起引導作用。進入實驗室后小組成員舉行圓桌會議,每個學生發言討論案例和安排具體工作,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取得共識后制訂最終的實訓任務。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模擬臨床實習工作。要求學生嚴格執行臨床實驗室的規章制度,注重實驗室生物安全。根據實訓計劃使用相應的實驗室儀器設備,標本依次使用722分光光度計、島津UV-2401PC自動分光光度計與邁瑞320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從手工操作到自動化分析依次推進,全面鞏固學生在校期間的實驗操作技術。檢測后學生對結果整理分析,對特殊結果(如危急值)進行再確認,強調檢驗報告單審核的重要性。
小組成員在學習平臺討論總結一天的實訓工作,發表自己的實訓感受,老師對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進行引導,師生一起回顧整個實訓的過程,將平時碎片化的各章節理論知識點和各項操作技能串聯起來。教師注意強化對每個學生在實訓中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對每個小組及組員做出總體評價。
臨床生物化學涉及的知識點及檢驗項目眾多,和臨床每個學科有關,選擇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真實性、實用性、時效性和典型性是建立崗前實訓案例的前提,如選取典型的臨床案例或新聞報道,也可以從實習同學的優秀周記中選擇案例元素。案例PPT中可以包含視頻、音頻、新聞圖片等,注意保護病人的隱私,對病人面部、檢驗報告單中的姓名等進行模糊處理。模塊中的案例設計以典型疾病開篇,體現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點。學生在實訓前通過案例討論分析,復習鞏固臨床生物化學的理論基礎,引導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實現與崗前實訓的銜接。實訓案例包括糖代謝紊亂與崗前實訓綜合兩大模塊,其中崗前實訓綜合模塊包括脂代謝檢驗、肝臟功能檢驗、腎臟功能檢驗、酸堿平衡與電解質紊亂等案例。目前每個模塊各包括十個案例,由組長隨機從兩個模塊中各抽取兩個案例,每組案例不得重復。
單項模塊比較簡單,但有助于學生進入工作狀態,逐步改變實訓即是實驗的觀念[5]。以第一小組在學習平臺抽取的案例三為例,案例設計如圖1。小組成員抽到此案例后,利用教材、網絡等資源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案,組長歸納成員意見形成學生共識。教師對小組的匯報進行點評,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引申,形成師生共識:先檢查空腹血糖,如空腹血糖在6.0~7.0 mmol/L之間,進一步對病人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如空腹血糖>7.0mmol/L,必須復查以確診糖尿病。無論何種結果,考慮患者已出現的癥狀,需進一步檢查血脂及肝、腎功能。

圖1 糖代謝紊亂實訓模塊案例三
以教材各章節為主線選擇典型病例,以問題為中心設計案例,包含生化檢驗報告單的主要模塊。以三個崗前實訓綜合模塊案例為例介紹實訓知識點、相關視頻及實訓任務,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崗前實訓綜合案例主要內容的構成
綜合模塊的案例編寫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對臨床生物化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讓專業知識自然融入案例,又讓案例引導學生全面復習教材內容、查閱專業文獻。選擇的案例應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學生在實訓中強化理論及操作技能,學生更容易被帶入醫院實習工作環境。在學習平臺上根據案例所提的問題,小組成員進行理論回顧、案情判斷、實訓具體措施的制訂。學生在學習平臺的討論要打破教材中章節的限制,將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理論知識前后貫通、相互印證,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水平。實訓項目由此從單項至綜合遞進,知識點同時深化與延伸,初步培養學生審核完整生化檢驗報告單的能力[6]。
學習平臺背景下建立崗前實訓模塊案例將學生提前帶入真實的檢驗科工作,通過引入案例,以任務為驅動,為學生模擬一個真實的工作情景,增強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和總結案例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整理實訓的工作思路,將實訓的過程轉變為實習的情景模擬,將“虛”和“實”結合起來,進而讓學生透徹地掌握每個案例設計的相關知識點,逐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能力。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有置身于醫院檢驗科的感覺,把實訓過程和“實際工作”融為一體[7]。2020年至今,兩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中的臨床檢驗技術方向與分子診斷技術方向的159名實習生,實施了基于案例的任務驅動崗前實訓。從醫院的反饋及學生的周記知識,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特別是在2021年12月,檢驗科大部分工作人員戰斗在抗疫第一線,日常工作量劇增,我校實習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夠積極融入科室的工作,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獲得實習醫院的肯定。
臨床生物化學崗前實訓案例收集及評價體系的研究目前在國內醫學院校中屬薄弱環節。項目組計劃加強與實習單位的合作,從臨床實踐中進一步收集客觀真實的案例,亦計劃從參考書籍、論文文獻和網絡報道中搜集整理案例,逐步充實崗前實訓案例庫,為建立實訓的評價體系提供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