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 馮雨
我是普通的“民政一兵”,從事社會組織管理工作多年,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組織工作的改革發展,我深刻感受到這項工作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十年來,正是這份使命擔當的情懷,始終激勵著我增信崇德、務實力行。
強根鑄魂,擎旗奮進。我堅定一個信念不動搖,就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規范引導社會組織有序健康發展,參與社會治理、激發社會活力、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這是我們的政治責任。這些年,陜西省建立了社會組織管理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社會組織管理工作重大決策提請黨委政府決議。先后推動省委組織部建立省民政廳社會組織黨委,在省民政廳設立黨建工作處,并建立社會組織業余黨校,進一步增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活力。我們積極探索社會組織黨建新模式,將黨建與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有效結合,實現廳社會組織黨委負責的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89%,黨的工作覆蓋率達100%。2021年底,全省社會組織黨組織達5739個,黨建成為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強勁引擎。
行而不輟,履踐致遠。我堅持一個最大動力不松勁,就是深化改革,培育與管理“兩手同抓”。我們穩妥推進直接登記,省級102家社會服務機構登記管理權限下放至市級;1881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完成脫鉤改革。2017年建成“陜西省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助力社會組織“順利起跑”;指導全省建立社會組織服務平臺383個,實現省市級全覆蓋。指導基層培育扶持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培育100家社區社會組織典范,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五社聯動”試點和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開展執法監管,優化社會組織成長環境。建立省市縣228名社會組織管理工作人員執法隊伍。結合日常管理、年檢年報、抽查審計、雙隨機一公開等措施強化監管,加大監管和執法查處。持續推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常態化清理“僵尸型”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整治行動,以及開展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社會服務機構非營利監管等專項整治行動,社會組織領域重大風險防范得到加強。
積力所舉,則無不勝。我堅持一份擔當不懈怠,就是發揮社會組織功能“正能量”。近幾年來,社會組織正在成為社會治理創新的“堅實力量”,成為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有效補充,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鄉村振興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2016年,我們首創社會組織組建“合力團”方式,動員全省13770家社會組織,聚焦國家深度貧困縣(區)和重點領域合力開展精準幫扶,幫扶群眾428萬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省2175家社會組織參與“合力抗疫陜西社會組織聯合行動”,特別是去年西安新一輪疫情期間,全省1390余家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有序開展慈善募捐、社區聯防、專業服務等工作,有效緩解防疫壓力。我們號召各級社會組織開展“合力團”結對幫扶、“萬社助萬家”精準幫扶、“鄉村行”、公益品牌建設、農村社會組織培育等“五個專項行動”,推動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走向深入。實踐證明,社會組織力量的有機聯合在關鍵時刻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歷經風雨,更覺未來可期。社會組織工作的政治性、社會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具備更強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把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同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彰顯社會組織時代價值,推動社會組織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