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蓓
(太原市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更新,我國建筑行業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質量也有了明顯進步,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中,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也對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經濟建設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被不斷激發。在生態經濟發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建筑行業若想長遠發展就必須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從源頭上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構建經濟環境和諧局面。相關工作人員也要深入研究綠色建筑對生態環境經濟效益的影響,這對于我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共建生態美好家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所謂綠色建筑,就是能夠在設計之初和施工過程中,充分結合施工場所的氣候環境、水文地質、經濟文化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在保障建筑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的舒適性和便捷性。綠色建筑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施工單位能夠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等,盡量降低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依賴,同時也要盡可能地使用綠色環保材料來代替合成材料,從源頭上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量。總的來說,綠色建筑就是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先進技術和清潔能源,降低了建筑對環境的索取和破壞,為人們提供綠色低碳的生活環境。與傳統的建筑相比,綠色建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小、能耗更低、經濟效益更為顯著,綠色建筑的主要特點如下所示:
普通建筑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耗費大量的電能和熱能,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很大比例,但是綠色建筑在設計和施工時,對建筑結構、通風系統、保溫系統等都作出了優化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建筑物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使其具有更加強大的冬暖夏涼功能。除此之外,在綠色建筑中也加裝了大量的先進設備,例如太陽能光熱系統、光導管采光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等,而且節能墻體、屋面和外窗的應用,也進一步降低了建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1]。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可被利用的土地資源越發匱乏,如何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土地資源價值,一直是政府部門和房地產開發企業關注的重點問題。而綠色建筑可有效擴大容積率、提高綠化率、緩解熱島效應,因此具有十分顯著的節地特征[2]。因為綠色建筑在設計之初,就對可利用的地上和地下空間進行了充分考慮,能夠有效擴大建筑群體的空間維度,可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而且綠色建筑也能夠做到綠化用地的合理劃分,在美化城市、調節氣候、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綠色植被的不斷增加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加快空氣流通速度,提高城市空氣指數。
水資源日益短缺和匱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綠色建筑的最主要生態環境經濟環境效益就是能夠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降低對水資源的污染和依賴。綠色建筑的節水特征主要體現在對淡水資源的替代上。例如在施工過程中大量使用雨水、生活廢水和冷凝水,并對工業污水進行回收進行二次利用。除此之外,綠色建筑還能夠通過調蓄排放、回收屋面雨水、加速雨水滲透等方式,使雨水成為非飲用水資源的有力補充[3]。雨水被經過凈化處理后,可用于道路沖洗、綠化灌溉、衛浴用水等,可有效緩解城市的供水壓力。而且綠色建筑也能通過使用節水器具,例如節能噴頭、免沖洗式小便器、感應供水開關等,實現建筑內生活用水的有效節約。
建筑材料直接決定了建筑的生態性和功能性,在綠色建筑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中,我國新型環保材料的研發力度在不斷提高,新型環保材料的性能也愈發完善。越來越多的建筑材料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同時兼具低排放、零污染、可循環利用、功能顯著等優勢,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而且綠色環保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具有很高的重復利用價值,可有效減少工業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產生。對于不可避免的建筑垃圾,例如混凝土或砂石廢料,綠色建筑也會強化對這些材料的利用,通過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來降低成本支出。
土方開挖、揚塵污染、廢水污染和噪聲污染是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最主要影響,而綠色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倡導綠色施工行為,能夠高度落實低碳環保理念,可有效緩解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并能夠借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將建筑施工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綠色建筑的最顯著功效就是能夠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通過對清潔能源的大量使用進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有助于實現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具有十分顯著的生態環境保護意義[4]。綠色建筑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充分尊重自然法則,工程建設不再是自然的破壞者,而是化身為自然的建設者和保護者,借助各種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將污染物轉化為可利用資源,真正做到取之自然、用之自然。除此之外,綠色建筑還突出強調了建筑區域的民族性和風俗性,建筑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能夠確保建筑結構形態可以高度吻合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和人文風俗,最終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因此綠色建筑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受益于人民啊、服務于人民,這也是政府支持和鼓勵綠色建筑發展的初心,希望用綠色建筑打造綠色城市、用綠色城市共建綠色國家。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建筑材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十分深遠,綠色建筑材料在對人類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積,同時也可以滿足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例如,高性能凝凝土HPC應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節省10%的用鋼量和30%的混凝土用量,因此可有效增大1.0%-1.5%的建筑使用面積,同時也能有效解決高層建筑中梁柱肥胖的問題,為建筑企業節省更多的施工成本[5]。
經過前文介紹可知,綠色建筑對經濟效益的影響主要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與環保上,并且與其他行業相比,綠色建筑的節能經濟效益更加顯著。因為綠色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大量使用了可再生材料與預制材料,并且對廢物進行了重復利用,可有效降低材料在生產、運輸、存儲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成本支出,經濟意義顯著。在建筑用地方面,綠色建筑的土地利用率也遠遠高于普通建筑,因為綠色建筑在前期設計和規劃時,能夠對施工區域和綠化區域進行更為科學的設計,從源頭上避免土地資源浪費閑置。而且綠色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也高度遵循生態法則和經濟建設規律,能夠對經濟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協調,可以使經濟、社會、環境三者中的多方因素做到高度平衡。綠色建筑的節能減排還能有效提高企業和社會的經濟效益,具體來說,綠色建筑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的效益主要包括直接的經濟效益以及間接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計算直接的經濟效益時,可以根據實時的能源價格推算出節省的能源效益,雖然新型環保材料的價格相對較高,但是站在長遠的角度來說,新型環保材料的使用周期更長、維修和替換成本更低,所以經濟效益更加持久,所以新型材料的廣泛使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雖然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可以合理推算出來,但是對人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的積極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
4.1.1 將綠色節能技術應用在墻體施工中
墻體施工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主要環節,并且用料多、耗能大是墻體施工的特點之一,隨著民眾對建筑工程質量的高要求,建筑工程的墻體在保溫和隔音的性能上要進一步優化,以此為民眾帶來更為舒適的使用體驗,所以在墻體施工環節中應采用節能技術最大程度減少熱損失、降低噪聲污染,提高房屋建筑的能源利用率。技術人員一定要對施工方案進行仔細研判,并由專業人士繪制施工圖紙,對一些可能出現的墻體裂縫、滲漏問題做到提前預防。同時在對材料進行設計時,一定要結合施工環境的具體要求,選擇更為高效的節能材料,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在施工過程中,要制定嚴格的施工制度約束施工行為,確保墻體施工符合技術要求,并在施工過程中落實環保理念,在保證墻體具有較高抗震性和穩定性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墻體的保溫性和防水性,延長墻體使用周期。
4.1.2 將綠色節能技術應用在門窗施工中
門窗面積大約占建筑外圍面積的1/3左右,同時也是建筑內部能耗流失最嚴的部位,直接得熱損失達到整個建筑內部能耗的30%,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能源利用率,就一定要注意門窗結構的保溫性能[6]。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可以優先采用熱阻大的環保材料,最大程度降低門窗的傳熱損失,在對門窗玻璃的選擇上,盡量選用中空玻璃,尤其對于北方地區來說,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明顯低于單層玻璃,可以有效阻止空氣流通,起到隔涼、隔熱作用。與此同時,門窗玻璃最大的應用用途是增加室內采光,因此在玻璃窗材質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更為環保優質的玻璃,例如吸熱玻璃、反射玻璃等,也可以在玻璃上貼鋪隔熱遮光薄膜,并在門窗縫隙處設置密封條,進一步提高門窗整體的保溫、降噪性能。
4.1.3 將綠色節能技術應用在屋面施工中
在建筑工程中,隔熱通風設施大多安裝在房屋頂部,用來滿足建筑對溫度的調控作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主要是在屋面鋪設反射層或是利用蓄水植被,在材料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導熱性、承重性更好的材質,并確保建筑材料的防潮、防水性能。除此之外,也要充分考慮到施工環境的要求,即使在冷熱交替的環境中也可以對室內溫度起到有效的調控作用,同時也要最大程度減少屋面材質脫皮、滲漏問題,最大程度地保證建筑工程的美觀性。同時也要結合實際要求設置保溫層、安裝排氣裝置與通風裝置,促進節能技術的具體應用。
4.2.1 強化污染治理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一定會產生非常多的建筑垃圾,同時伴隨著噪聲污染、揚塵污染與光污染等,所以若想實現建筑的綠色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就一定要強化污染管理,做到預防為主、控制為輔,從源頭上避免污染現象的產生。
首先,要強化泥漿污染管理。在建筑工程的土方工程與基礎工程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泥漿,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科學處理避免產生泥漿污染,現階段的處理方法通常是利用化學方法將泥漿固結。其次,有效控制揚塵污染。揚塵污染是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最頻繁、也最難治理的問題。在施工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產生揚塵,會對周圍環境帶來惡劣影響,為此需要對其進行綠色管理。在干旱季節或大風季節,工程管理部門一定要制定科學完善的防治揚塵措施,采用先進技術對揚塵污染進行綠色處理,現階段最常用的方法有在施工現場安置噴淋裝置、選擇綠色環保施工材料、硬化道路、使用清潔燃料等。最后,控制光污染。在建筑企業施工過程中最常見的光污染為焊接污染,所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科學降低焊光亮度,可以通過采用更為先進的焊接技術來實現。
4.2.2 強化垃圾管理
在建筑企業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垃圾,這也就需要相關的管理部門必須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對于能夠回收利用的二次材料要進行科學回收,最大程度地控制建筑垃圾數量。例如對于碎石垃圾,可用于進行填埋作業,生活垃圾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等。
4.2.3 強化土壤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會消耗掉大量的土地資源,這也就會對土壤帶來非常嚴重的污染。因為很多施工材料都具有腐蝕性與污染性,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地下水源,并且隨著地下水流動將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所以為了減少建筑施工對土壤的侵蝕與污染,一定要對施工現場的土壤進行保護,例如在施工場地鋪設砂礫石,這不僅可以降低土壤污染,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揚塵污染,在施工現場周圍一定要科學栽種樹木,利用樹木減弱噪音、阻擋揚塵。與此同時,為了有效控制土壤流失,在施工現場也要合理規劃排水設施,對雨水與生活污水進行引流處理。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間的和諧共處,實現生態經濟建設的良好發展,我們有必要且必須大力發展綠色建筑,通過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在提高經濟利益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友好,最大程度地滿足國家發展綠色經濟的戰略需求,為推動國家的可持續良性發展貢獻出應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