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雪
“七普”數據顯示,四川21個地市中有17個進入深度老齡化,在全國占比最高。相比城市,四川農村老齡化形勢更為嚴峻。近年來,四川將建設完善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作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內容,把農村養老服務納入鄉村振興統籌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打造出了農村養老的“四川樣板”。
近年來,我們走村入戶、蹲點調研,對全省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摸底,總結出四川省農村人口老齡化主要有四個特點:老年人口規模大且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老年人健康狀況差且照護需求體量大,老年人經濟能力弱且養老觀念落后,家庭規模小型化且空巢化現象突出。具體多嚴峻呢,我們看幾組數據。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常住人口8367.4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1816.4萬人,6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農村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7.5%,比城市高12.2%;75歲及以上人口中,農村失能、半失能率為81.4%,城市為53.8%;農村留守老年人高達30.68萬,特困供養人員45.8萬,占全國特困供養人員總數約10%。未來,農村還面臨人口遷移、人口老化、健康退化多重壓力,老齡化形勢將更加嚴峻。
2017年,我們安排5400萬專項資金,在部分市縣開展農村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在建設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革敬老院管理機制、老人關愛服務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如何走深落地呢?2019年,四川啟動了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下稱“兩項改革”),我們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內容,將農村養老服務納入鄉村振興統籌推進,2020年2月出臺了《關于推進四川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站在時代肩上,才可能謀求更大發展。這幾年,四川農村養老服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養老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養老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大幅提升;孝老敬老愛老氛圍逐步濃厚,家庭養老地位日益鞏固。
通過“兩項改革”前半篇,鄉鎮減少1509個、建制村減少18429個,減幅分別是32.7%、40.55%,確定了700個中心鎮。目前,“兩項改革”進入后半篇,全省正在統籌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各地在摸清片區人口現狀、科學劃定空間的基礎上,同步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布局規劃,精準確定養老服務設施的用地位置及規模。我們以縣為單位,科學繪制農村養老服務地圖,片區化、集約化布局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一是新建改建了一批縣級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二是在中心鎮規劃建設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撤并整合了一批“小散遠差”的敬老院,打破了農村敬老院“鄉鄉建、鎮鎮有、管不好、管不了”的尷尬局面;在一般建制鎮轉型升級農村敬老院,省級投入專項資金近11億元對723個敬老院、10萬余張床位進行適老化改造提升,投入2.3億元實施消防改造,基本消除了農村敬老院的安全隱患。三是打造一批村級互助養老服務點。形成了“縣有養護院、鎮有區域中心、村有服務點”的三級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