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祥址
截至2021年底,浙江省嘉興市戶籍老年人口100.4萬人,占比27%,其中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困難老年人養老支付能力較弱一直是困擾著社會和家庭的主要矛盾問題,亟需有效化解破題。嘉興以“六化”舉措,推動實施養老服務補貼制度,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幸福美好晚年生活需要。
一是城鄉政策一體化。在浙江省率先打破縣域藩籬,實現跨縣(市、區)共享養老資源、互認補貼信息,深化市域一體化服務。低收入家庭的60周歲及以上失能、失智或8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以申請養老服務補貼,長期不在戶籍地生活的,可以向實際居住的鎮(街道)提出市域養老服務補貼申請,同等享受當地養老服務資源。
二是制度銜接系統化。在浙江省率先實現養老服務補貼制度與社會救助制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無縫銜接,確保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困難老年人一個也不掉隊。符合享受養老服務補貼的老年人,可以按規定享受低保金等其他救助幫扶政策,同時符合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的,先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后,還可以按居家或機構分類享受養老服務補貼。
三是補貼申請個性化。老年人可以根據個人習慣,按傳統模式向戶籍村(社區)提交紙質材料申請,也可以通過系統平臺在線辦理申請。鎮(街道)、村(社區)根據申請人的經濟狀況和生活能力情況,初審確認是否符合享受補貼以及檔次標準,經公示無異議后,報縣級民政部門審核批準。隨著數字化改革的深入,待遇申請便民為民,執行政策公平公正。
四是服務選擇多元化。在浙江省率先制定養老服務項目清單,同時,改變傳統的兜底被動式養老服務,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服務供應商和55項服務內容。依托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補貼信息管理平臺,采用市域范圍通兌互認的電子消費券將補貼直接支付給個人賬戶。
五是結算支付自動化。借助城市大數據平臺,打破部門信息數據壁壘,實現多跨協同、共享互認。每月末,平臺自動生成當月服務項目明細并計算個人費用清單,支付結算系統在個人待遇標準范圍內,優先扣除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后,自動計算當月養老服務補貼。老年人個人自負部分低于標準的,按實際應付給予差額補貼;超過標準的,在標準內給予足額補貼,切實增強老年人獲得感。
六是服務監管規范化。將養老服務補貼納入智慧養老服務監管,從待遇申請審核到服務結算評價,實行全過程可記錄、可查詢、可追溯。每年定期核查補貼發放情況,對補貼對象實行“應享盡享、應退盡退”動態管理。此外,建立市場主體準入機制、服務人員信用監管機制和服務質量投訴監督機制,對服務供應商的資質、服務質量每年至少開展一次評估,并與補貼資金結算相掛鉤。
完善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實現了“政府+社會+家庭”三贏局面。政府資源得到整合。實現民政、人社、醫保等部門政策互補,各類待遇梯次保障,既減輕了財政壓力,又發揮了長期護理保險等其他制度的政策效益。供需市場得到激活。補貼制度緩解了養老支付壓力,打造了一支專業、穩定、年輕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儲備了一批精準對接養老服務供需兩端的精品項目。老人家庭得到實惠。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的實施,最大程度減輕了困難老年人的養老負擔,真正實現同城異地享受政策,提高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