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芳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統媒體帶來全新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與風險,傳統媒體需要融合新媒體,根據新媒體發展趨勢做出相應改變。對于科技類圖書編輯而言,一方面需要將產品內容革新迭代,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產品對受眾的吸引力。因此,科技類圖書編輯需要頂住新媒體帶來的壓力,做出轉型改變,從而確保科技類圖書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獲得良好發展。[1]
編輯閱讀稿件后,確認了稿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對稿件進行修改,并及時將稿件退還給作者。科技書籍手稿中有很多東西需要改正,如拼寫錯誤、邏輯錯誤、語法錯誤等,為了避免誤導讀者對書籍產生錯誤認知,編輯必須糾正這些問題。在對原稿的編輯和加工過程中,編輯可以發現原稿具有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一些作家擅長用簡單的詞語來強調他們的觀點,而另一些作家則喜歡長句,因此,科技圖書原稿編輯要特別注意保持作者的原稿寫作風格,避免浪費太多時間或做太多無用的工作。在編輯稿件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原文的同義詞和其他標點符號。有些不能確認的錯誤,需要與作者或其他圖書編輯協商,以確保稿件被合理修改。圖書編輯工作應遵循謹慎使用修改、不濫用修改的原則,在對作者原稿進行編輯加工時,應盡量避免破壞作者原稿的寫作風格,增加不必要的編輯工作。[2]
信息時代,手機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往一份報紙一杯咖啡的場景已經成為歷史,讀者可自由選擇媒體,更傾向于選擇新穎方便的多種電子閱讀方式。
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移動數字閱讀。與傳統紙質媒體的迅速衰落相比,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軟件為閱讀載體的傳統移動數字閱讀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閱讀電子書不僅便利,音頻和視頻也讓耳朵享受一場“盛宴”。如:諸多App推出移動電子閱讀器,以快速適應公眾不斷變化的閱讀習慣。與傳統的電子閱讀器相比,手機閱讀更有可能受到廣大年輕人的喜愛,輕松打開新聞客戶端,幾分鐘前發生的一條新聞立刻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多平臺融合傳播已經成為內容傳播的重要渠道。通過調查研究不同用戶群體的閱讀習慣,可分析閱讀年齡、偏好、需求等用戶信息,呈現出不同用戶的閱讀感知和閱讀行為體驗。
網上閱讀圖書的在線閱讀載體一直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變遷而不斷更新,圖書的閱讀載體從以前傳統的紙質印刷設備已經轉到網上閱讀電子設備。手機和平板智能機等和電腦一樣也已經成為在線閱讀載體。[3]
3.1.1 及時反饋并進行調整
并非所有網絡信息傳播渠道都能有效,因此,編輯需要及時、充分地關注受眾推送,對所有的閱讀信息進行實時響應,及時確定讀者的閱讀偏好,如果多數讀者不感興趣,要敢于及時轉換方向,將自己擁有的信息盡可能多地集中到受眾更廣泛的傳播渠道平臺上。及時反饋和回復微信和微博上的意見和評論,通過高效互動有效拉近網站編輯和讀者的心理距離。
3.1.2 重視內容形式
不同傳播渠道內容呈現的方式不同,在設計書籍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如微信、微博等內容呈現方式趨于碎片化。
在傳統模式下,通常運行一本電子科技書籍,包括產品規劃、確定初步選題、案例和編輯產品內容,確定再版、上市或發行的具體流程。在這樣漫長的周期中,圖書產品編輯通常需要積極參與整個過程。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傳統圖書編輯決定重新出版某圖書后,圖書的產品內容可能不會改變,所以,如果想延長產品的壽命,必須重新宣傳發布。[4]再版時,出版商和社會在改變原來圖書的產品封面的同時,定價也會發生變化。
在策劃階段,編輯應思考數字圖書產品的價值和可能性,通過網絡積極收集讀者意見,掌握第一手信息,實時掌握科技行業動態信息,收集、調查、策劃主題產品的相關信息。還應注重科普圖書產品內容的充分表現和突出整體特色,擴大策劃主題的覆蓋面,運用內容創新思維,并充分利用網絡集成信息技術,為讀者免費提供全面、立體的科普圖書閱讀產品。例如,對于專業的學術研究專著,應高度強調碎片化和粒狀化,以促進學術研究,以滿足不同讀者淺層閱讀和深度閱讀的不同文化需求。對相關專業教材的內容規劃,要注重合理規劃各類衍生圖書,如科目題庫、資源庫外包等各類產品。科普圖書內容的編輯應關注專業MOOC教育平臺,豐富專業教科書開發產品的經營利潤和商業模式。科普書籍的內容策劃,要深入研究和挖掘科普書籍內容的內在價值,整合科普圖片、科普文字、科普直播視頻等材料,注重創新內容和趣味性內容的設計。
媒介融合的趨勢實際上是傳播技術的飛躍所帶來的一種深刻的社會變革。目前,許多大型媒體都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傳播技術,版面內容融合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途徑。在不久的將來,5G將完全覆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各種應用閱讀場景,如實時廣播、視頻廣播、交互技術等,未來也將逐步拓展。譬如期刊和雜志不僅可以依靠簡單的普通文字或圖片來占領市場,它們還可以探索在短文章、視頻、音頻、AR交互技術等方面的閱讀方向。一些期刊,如《青年》和《科學文摘》,使用AR交互技術使一些期刊的文字和圖片三維化。一些文摘期刊作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讓一些文章可以呈現三維,如在一些特定的文章后面添加二維碼,讀者可以直接掃描二維碼了解文章創作背景與寫作風格,為所有讀者提供一種視覺、聽覺甚至3D的閱讀視覺體驗。[5]科技類圖書也可以以此為參考,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做出創新。
3.5.1 策劃思維模式
圖書編輯在策劃時,要思考選擇什么樣的書、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滿足用戶的什么需求。以此為主要出發點,進行產品設計、印刷、分布、促銷等各個環節,對各類圖書實行全面的過程質量管理和市場跟蹤。為使圖書的內容更豐富,可添加一些服務擴展這本書的增值。例如,通過添加數字音頻、視頻、虛擬現實,基于VR技術和現場互動展示各種各樣的科技書籍。
3.5.2 營銷思維模式
在圖書選題營銷策劃初期,充分結合對不同讀者的消費需求的調研,將不同讀者群體進行分類細分,然后根據每個讀者群體的消費偏好和營銷特點,綜合考慮后期的圖書營銷策略可能性,同時需要結合圖書作者作品資源、行業營銷資源、渠道營銷資源、媒體內容資源等,做好整本圖書編輯營銷的后期整體規劃。在圖書編輯出版加工、封面設計、發行市場推廣三個階段,需要充分保持其在市場上的敏感度,及時挖掘吸收新的市場信息,不斷創新整合市場資源,梳理設計完善整本圖書的后期營銷策略計劃,并根據不同市場讀者需求群體的消費偏好和營銷特點綜合選擇自己適宜的圖書營銷策略渠道和推廣策略,讓這種營銷策略思維能夠貫穿整本圖書編輯出版的整個流程中。
3.5.3 閱讀思維模式
首先要充分考慮中國圖書閱讀產品的整體裝幀形式設計及其定價方式,滿足適合圖書網店、微信書店實體銷售的新模式。[6]其次還要充分考慮中國網民的終端閱讀消費習慣,圖書閱讀產品設計要滿足適合基于互聯網終端閱讀移動終端、數字媒體閱讀的多媒體終端閱讀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挖掘資源,打造千萬讀者的數字閱讀生態圈。
3.5.4 服務思維模式
以服務讀者為市場導向,樹立從內容出版到內容服務的經營理念,把出版與服務緊密聯系,把發布的產品內容傳遞給廣大讀者,有效增強廣大客戶閱讀黏度。
在圖書出版的全球化流程中,編輯排版加工工作是直接保障正版圖書印刷內容和出版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網絡傳播信息時代最大的歷史特點之一就是網絡信息量的爆炸,各種網絡信息傳播平臺以及各種傳播信息渠道的不斷出現,都會導致當今社會上各類信息繁雜。在這種環境下,編輯人員需要做的就是從繁雜的信息中,正確梳理甄別信息,給廣大用戶、讀者及時推送他們所認為需要的信息,滿足廣大讀者的各種閱讀體驗需求。關注熱點,發掘熱點事件的編輯能力是在新媒體信息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重點培養提高的一種能力。熱點的準確抓取有助于網絡編輯工作人員深刻感知媒體用戶的網絡閱讀習慣偏好,因此對于幫助網絡內容的熱點確立以及幫助內容的正確編輯和生產更加需要有編輯主動性。
除此之外,網絡時代的各種媒體資源逐漸聚集,出版與網絡營銷整合工作逐漸呈現新的信息傳播思維模式,媒體資源融合時代背景下的網絡編輯不僅需要做好網絡內容的資源整合與營銷編輯管理工作,同樣還需要能夠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資源整合營銷部和出版社的資源,進一步不斷擴大網絡圖書內容出版的社會影響力和范圍,提高網絡內容出版產品的社會影響力。整合內容出版資源與大眾出版編輯資源,在把握掌控中國大眾出版閱讀消費心理的良好基礎上迅速占據國內出版市場先機。[7]
綜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科技圖書編輯需要充分意識到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圖書編輯發展面臨的挑戰,探索編輯的轉型渠道,提高產品更新的效率,關注選題的趣味性、人工智能技術,改變思維方式,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同時,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充分提高競爭力,促進傳統的科技書籍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完成快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