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萍
(大河報社,河南 鄭州 450008)
由于不同時代的媒體都有屬于自己的發展特征,所以要想在短視頻媒介融合背景下實現對傳統媒體的轉型,需要明確其發展核心和特征。媒介融合的特征一般是以信息為核心,實現對傳統媒體技術的創新,促進其轉型,可以從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發,圍繞著信息內容展開。特別是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1]
因此,為了滿足短視頻媒介融合的要求,要注意其速度,加強對信息內容的整合,實現對傳統媒介的創新。再加上,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會增加信息內容,擴展信息傳播渠道,所以要想在此基礎上創新傳統媒體傳播方式,需要分析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運用新技術,實現對新媒體內容的整合。由于任何一種媒體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都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這就需要從傳統媒體的發展特點出發,設置符合受眾群體心理的傳播方式,了解傳統媒體在轉型中的重點。
現階段,新媒體的沖擊波主要是對傳播規律的重塑,也可以說其為我國傳統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機會。特別是在平面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模式正在不斷改變,以前的媒體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了,并且以報紙為中心的“輻射式傳播”,在時間消費上還存在問題,其所提供的是整塊時間消費模式。
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以前的信息傳播方式和規律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了,會降低信息傳播的效率。因此,我國傳統新聞媒體需要從信息技術的發展特點出發,注意泛化的趨勢,在短視頻媒介融合的基礎上,對傳統媒體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有效拓展。
新媒體背景下,我國的新聞信息傳播規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會導致每個人的隱私安全受到影響。與傳統媒體的資源比較,短視頻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統媒體發展會不斷上升,從而實現對戰略資源的有效整合。由于媒體融合是當前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更是國家戰略中的主要內容,所以相關的媒體企業需要對融合發展中的資源進行整合,及時解決其中的問題。在此情況下,央媒和各級黨報等主流媒體還要在發展中獲得更多的資源,進而實現對此資源的科學配置。
當前,多元化是新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國傳統媒體要想在此背景下實現轉型,需要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新媒體發展的特征。同時,新媒體在現階段的快速發展中,還會面臨信息多元化等問題。同時,此發展趨勢具有比較明顯的國際性特征,會對短視頻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轉型帶來一定的影響。
現如今,傳統媒體自身的發展優勢已不復存在,要想在此基礎上促進新媒體繼續發展,需要促進與傳統媒體的有效融合,實現對傳媒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清楚其在新時代下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7年貴德縣總日照時數為2728 h,比去年相比少了25 h。其各月日照的時數和去年同期相比,在2月、4月、6月、8月和10月都發生了減少,其它月份日照時間則增加了。冬季(12-2月)的總日照時間為641 h,除了2月份有所降低外,12月以及1月都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
一是形態出現變化。在對當前傳統媒體發展的形勢進行分析時,發現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輸的主要方式,更是信息整合的載體,在整體媒體事業中起著主導作用。傳統媒體要想在此背景下穩定發展,需要積極主動地搜尋自己的信息,在明確傳媒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創新媒體傳播模式。尤其是在新媒體產生和發展的背景下,新傳播方式越來越多,“對話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主要聊天工具。
二是在傳播模式轉化下,傳播主導權的改變會影響短視頻媒介的融合,其主要由傳者向受者進行轉移。然而,這種轉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受眾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然后更新新聞信息內容。同時,媒介的有效融合還影響著傳播方式,并且媒介形態也可能會在此過程中出現轉型。特別是在新時期,各種新信息技術在新媒體發展領域已經得到了有效應用,可以借助新媒體傳播消息,促進對傳統媒介形態的變化,讓兩者之間共同發展。[2]
三是新聞傳播內容的多樣化。隨著我國媒體傳播形態的變革和創新,媒體的傳播內容以及形式也越來越多,在實際的發展中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新聞傳播模式的創新,促進新媒體傳播途徑的多元化,保證了信息整合的科學性。同時,新聞內容和傳播形式的多樣化還能夠加強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將重要的信息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媒體要實現“跨媒介”資源的整合,從而進一步提高傳播的效果。
短視頻媒介的融合雖然為傳統媒體提供了條件,但是在具體的變革和融合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贏得受眾,獲取更多的流量,為媒體的自身生存發展提供根基,這就需要對媒介融合進行深入探索,但是傳統媒體在發展中還受到了一系列操作流程的困擾,這導致媒介的融合僅局限于傳統媒體新聞的生產框架中。所做出的融合努力僅僅是一種拼接,并沒有在真正帶入思維融合中,真正的融合還處于萌芽階段。
由于媒介融合的速度會受到不同經濟文化地區等特點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對其進行創新就會導致傳統媒體的轉型出現不均衡現象。再加上,科技技術不發達的地區還處于適應階段,這個現象在全國媒介融合實踐中比較明顯,短視頻媒介融合速度并不夠均勻。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種媒體媒介和傳播方式已經得到了有效創新,在新聞報道中,傳統媒體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公信力。尤其是在對當前的傳統媒介新聞內容進行整合時,需要層層嚴格審核才能報道出來,可強化此部分內容的客觀公正性,積極發揮傳統媒體本身的競爭優勢。
在具體的新媒體融合中,還可以結合直播和短視頻的新形勢,注意新渠道,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等新媒介,融入傳統的媒體公信力,從而進一步增強融媒體的整體效果,強化播報的實力。
對于融媒體發展來說,媒體資源是其中的主要內容,在傳統媒體轉型中發揮著重要的資源價值,促進傳統媒體和直播、短視頻等內容的有效結合,積極發揮新媒體在傳統媒體轉型中的優勢,然后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整合不同資源,拓展其渠道,不斷提高媒體內容本身的覆蓋性,豐富信息資源。[3]
特別是傳統媒體資源,更需要傾向于對大事件的報道,政府在此基礎上要對傳統媒體進行資源支持,不斷增強傳統媒體資源本身的權威性。此外,傳統媒體在發展中,還可以運用直播和短視頻報道等形式,積極發揮傳統媒體資源本身的優勢。
直播和短視頻可以對媒體的內容進行有效加工,主要是在保證內容形式的基礎上,強化傳統媒體的新穎和豐富性。如,在對直播和短視頻內容進行創新時,能夠借助新媒體技術,實現對圖片和文字等內容的優化,還可以借助一些“網紅語言”等方式,讓媒體的內容進一步完善和拓展,進而不斷提高媒體資訊的價值。
在對影響媒體關注度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時,發現其中的重點因素之一為媒體內容。對現代媒體的實際發展情況來說,要積極借助融媒體形式,打造新的媒體平臺,采取措施通過對媒體平臺的建設,不斷積淀關注度。此外,先進和完善的融媒體平臺,還可以通過直播和短視頻形式,重新整合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積極發揮其優勢,避免對媒體內容進行重復的播報,加強媒體受眾對平臺內容的了解。
傳統媒體創新要從經濟類、運營類和戰略類等內容出發,更新運營模式,實現對其中重點內容的完善,主要是為了可以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增加廣告收入,從而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收視率。當前,一些傳統媒體為了強化本身影響力,并不顧節目質量,這會影響我國傳統媒體在“眼球經濟”盛行時代的穩定發展,并且盲目的短視頻媒介融合和發展還會影響受眾的品味。傳統媒體要打破單一的經營模式,探尋新的發展模式,創新運用理念,將新的科技滲透到傳媒產業中,對其中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進行分析。
在短視頻媒介融合背景下,各大媒體需要明確新事物的出現并不等于舊事物的消亡,可以說其為傳媒產業的轉型和發展帶來了新機會。媒體人在新時代下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在原有的形式上探尋新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實現對新運營模式的有效應用,完善我國傳媒產業穩定發展的方案。同時,在具體的融合中還要實現創新,保證傳統媒體的多元化。各境外媒體在發展中也要深入到本土的媒體中,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基礎上,尋找適合自身的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促進傳統媒體轉型的進程。[4]
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有效應用也為融媒體平臺的有效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傳統媒體在應用直播和短視頻等形式對新聞內容進行傳播的時候,一定要深入挖掘融媒體技術的優勢,合理運用各種媒介不斷推廣媒體的內容。如可以應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對不同信息的有效傳播。同時,傳統媒體還可以在手機終端上,應用不同資源優勢構建自己的媒體平臺,然后將最新的新聞資訊等相關內容及時推薦給手機用戶。
在此過程中,媒體人還要在全面掌握融媒體平臺技術的基礎上,應用技術眼光發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點。當然,加強對媒體推廣策劃的重視,也是媒體提高自己競爭力的關鍵。媒體要想滿足受眾的要求,要科學應用新穎獨特的推廣形式,對媒體內容進行完善和推廣,可以從專業性角度出發,提取精練的推廣語,滿足當前媒體受眾的閱讀需求。最后,注意對融媒體形式的創新及推廣,讓其可以更好地增強媒體的融合效果,實現傳統媒體的轉型。
隨著媒介融合的發展,以前的媒體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了。在此背景下,美國的各大新聞學院和新聞學專業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看準發展趨勢,對傳統媒體轉型的方式進行了探索,實現了對新聞教育體系的構建。同時,部分高校還新開設媒介融合專業,在傳統的新聞學教育和傳播中加入了媒介融合課程。
調查發現[5],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在2005年,已經開設了與媒介融合有關的專業,此專業的課程內容比較豐富,不僅將電視和報紙等技能相加,還促進了新聞專業主義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效結合,主要在新媒體發展的背景下,強調了各類媒體高度融合的重要性,為傳統媒體的轉型提供了條件。
因此,我國在短視頻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分析新媒體的特點,實現對社交媒體、媒體融合等內容的整合。在此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搭建校內融媒體實驗平臺,模擬視頻、音頻和文字等新聞元素融合的環境,推動我國傳統媒體轉型。
在媒介融合發展下,新聞媒體需要及時轉型,并且在具體的轉型中要有服務意識、受眾意識。這就需要新聞編輯人員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根據觀眾的實際需求,制定和編制新穎的節目內容。將重要的關注點和群眾的關注點有效結合,主要是及時為群眾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強化他們的媒體思想。此外,在增強新聞編輯服務意識的過程中,還要結合群眾實際的需求,讓節目內容符合群眾的生活需要,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傳統新聞媒體本身的影響力。
在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新時期,傳統媒體必須進行轉型。[6]同時,還要把握媒體發展融合的動態方向,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打造形態多樣和內容優質的廣播電視節目,進而不斷強化我國傳統媒體的傳播力以及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