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陽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山西太原 030031)
“三農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鄭有貴,2022)。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型過程中只有提高農業生產力,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確保農民群眾的合法權利和穩定收入才能擺脫對農產品進口的依賴,才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岳榮和劉銀昌,2022)。從產業鏈角度分析,飼料原料來源于種植業,飼料產品的最終去向為畜牧業。種植業和畜牧業大多位于農村地區,因此,深度挖掘飼料企業的發展潛力有利于帶動農村地區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協同發展,以產業振興的方式助推鄉村振興。
1.1 鄉村振興為飼料企業發展指明方向 畜牧業的規模化發展在給市場提供充足動物源食品的同時也提高了對飼料的需求量,促進了飼料行業的發展。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和中國飼料工業協會(2022)數據統計指出,2021年全國飼料總產量2.93億t,相比2020年增加16.1%。如此大幅度的增加既反映了國內畜牧業對飼料產品的廣泛需求,又體現出飼料行業的發展潛力。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飼料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并且通過產業鏈的方式對上下游的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可以預見,未來飼料企業將會迎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1)飼料企業進入微利時代。面對飼料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大多數飼料企業會選擇“規模化生產+以價換量”的方式達成促銷,以數量上的優勢來彌補單位飼料產品利潤不足的問題;(2)在鄉村振興政策扶持下,飼料企業將會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以發展畜牧業或與下游畜牧業達成戰略合作的方式形成閉環經濟,在解決飼料產品銷量問題的同時降低飼料產品的生產成本;(3)飼料企業向品牌化方向發展(唐明娟等,2020)。隨著國內飼料行業市場飽和度的提高,飼料企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會致力于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的創新,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品牌化建設,提高飼料產品附加值。
1.2 飼料企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動力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為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解決農村勞動力的收入問題。在就業方面,激發飼料企業的發展潛力可以給農業農村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的農民能就地安居樂業、幸福生活,從源頭上防止農村地區的人口流失;在種植業方面,除了飼料糧外,很多農副產品也可作為飼料原料,并通過粗加工的方式流向畜牧業,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等問題的發生。以農作物秸稈為例,通過對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處理,既可以給農村地區的畜牧業提供優質青綠飼料,又避免了傳統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問題(趙鵬,2022);在畜牧業方面,飼料企業的不斷發展,使飼料產品的生產加工技術和營養搭配逐漸趨于成熟,不但能提高動物生長性能,縮短飼養周期,還能有效提高養殖效益,達到提高農民群眾經濟收入的效果。因此,飼料企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內在動力。
2.1 “糧改飼”為飼料企業提供低價原料 “糧改飼”農業改革是在適合區域推廣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旨在將傳統的“糧食+經濟作物”種植結構轉變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崔奇峰等,2021)。“糧改飼”農業改革的全面推廣有利于形成種養結合的新型循環農業模式,降低畜牧業的飼養成本,同時為飼料企業提供低價原料。從落實情況看,各地積極響應“糧改飼”農業改革要求,以調整玉米種植結構為主要抓手,不斷擴大全株青貯玉米的種植面積。并且通過豐富優質牧草品種的途徑實現了對黑麥草、紫花苜蓿、高粱、燕麥等農作物的種植,確保飼料原料供給的多樣性和穩定性。特別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相關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實現了農業資源與飼料企業的無縫對接。如全株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的廣泛種植有效帶動了農村地區畜牧業的規模發展,飼料企業作為聯系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紐帶,能在相關產業帶動下獲得良好的發展契機,不斷開發飼料企業的發展潛力。
2.2 畜牧業規模化發展增加了對飼料產品的需求量 在鄉村振興戰略帶動下,農村地區的畜牧業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畜牧業的規模化發展能有效解決市場供應中肉、蛋、奶、水產等動物源食品的短缺問題,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邸志勇,2020)。同時,畜牧業規模化發展增加了對飼料產品的需求量,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飼料企業只有從飼料產品的生產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搶占市場份額。如在市場導向下,從需求端細化對飼料產品的要求,并且借助鄉村振興來實現飼料企業的轉型升級,進而打造農業農村經濟新格局。而且畜牧業規模化發展滿足了農村地區消費升級的客觀要求,除了滿足農民對動物源食品的日常需求外,還能進一步提高農村養殖業的經濟效應。只有解決了農民群眾的收入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農村地區的消費動力,并從需求端來倒逼飼料企業創新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有效凸顯規模化效益對農業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以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2.3 鄉村振興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 “三農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為農村地區產業發展提供硬件支持(陳薇瓊,2021)。因此,加強農村基礎設施不僅能幫助飼料企業實現生產要素和物資的整合,激發飼料企業發展潛力,還能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充分解決農民群眾的生活和就業問題。以交通運輸為例,在交通閉塞的農村地區出現了兩難問題,一是當地的農副產品很難走出去;二是外面的優質資源很難進來。要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農業農村經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改變農村地區要素單向流出的傳統格局,讓更多的優質資源能流向農村地區,有效盤活農村地區的各項資源。飼料企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交通運輸、水電氣等飼料企業生產加工所必須的設施逐漸配齊,飼料企業除了與農村地區的種植業和畜牧業無縫對接外,還能以低成本的物流運輸將飼料產品運往全國各地,有效解決了飼料企業到農村地區開辦工廠的后顧之憂。
2.4 “三產融合”釋放飼料企業發展紅利 “三產融合”致力于實現農村地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協同發展,通過向上和向下延伸產業鏈的途徑達到產業重組、資源優化的效果,從而拓展農村地區產業的范圍、功能和層次,有效解決農業產業附加值過低的問題。“三產融合”模式為飼料企業的后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通過整合市場產業鏈的方式打破各要素之間的壁壘和機制障礙,讓飼料企業能享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相關的優惠政策,如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無息貸款等優惠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三產融合”強調以市場導向為基礎,因此,飼料企業要立足于經濟業務活動的實際情況,提高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與市場的聯系,這樣才能將更多的發展紅利留在飼料企業中。另外,從產業鏈角度看,飼料企業上下游的種植業和畜牧業都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農副產品深加工尚未全面普及,畜牧業的規模化發展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加持下,“三產融合”勢必會給飼料企業帶來發展紅利(舒軍等,2021)。如與全株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相關的種植項目加快落地,鄉村振興優化政策有效緩解了飼料企業的資金壓力,畜牧業規模化發展提高了飼料產品的需求量等因素,這些利好都有效激發了飼料企業的發展潛力。
3.1 飼料企業的生態化發展模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提高了對動物源食品的質量要求,為保障消費者的“舌尖安全”,畜牧業將不斷細化對飼料產品的要求,因此,綠色、健康、安全、“無抗”成為飼料行業的發展方向(呂新年,2021)。以抗生素為例,在過去較長的時間里,在飼料生產加工環節添加抗生素能有效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和免疫力。但濫用抗生素容易造成動物毒副反應,提高動物的耐藥性,制約了動物免疫器官的發育,甚至在動物機體中大量殘留,并經由肉、蛋、奶等途徑威脅到公共衛生和人體健康。因此,農業農村部頒布了第194號公告,規定2020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面對“禁抗”的大趨勢,飼料企業要不斷開發綠色、環保的新型飼料產品,力求向生態化發展模式轉型升級。而飼料企業的生態化發展模式除了要求飼料企業自覺遵守《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規定外,還需要加強政府和社會對飼料企業的監督,切實把好飼料安全生產關,避免不法商家鉆空子,損害養殖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飼料企業開發抗生素替代品是一個長期過程,為突出飼料企業的生態效益,可以在農村地區建立生態飼料試點區域,通過樹立標桿和模范作用,將生態化發展理念落實于飼料企業的生產管理環節,實現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飼料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強調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兩大特征。國內飼料行業產能過剩,需要逐漸淘汰落后產能,構建“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閉環經濟。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飼料企業的發展雖然能解決農村地區的就業問題,有效提高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但飼料企業的無序發展也會破壞農村生態環境。如飼料生產加工產生的污水、固體廢棄物、有害氣體等,未經處理、隨意排放會直接污染農村地區的水質、土壤和空氣,進而威脅人體健康。因此,飼料企業要向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比較常見的是以農作物秸稈為紐帶,構建“秸稈-青貯飼料-畜牧業”的循環模式(繆俊囡,2021)。即飼料企業帶動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處理,并利用青貯飼料發展畜牧業,這樣不僅解決了農作物秸稈焚燒或丟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而且能實現對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合理利用,為畜牧業提供優質的青綠飼料,降低飼養成本。
3.3 飼料企業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飼料行業的產業鏈包含產供銷整個商品流通環節,強調從飼料原料到動物源食品的整個產業鏈條。單個飼料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限,只能被動應對市場波動。飼料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鏈的方式來提高自身對市場的影響力(馬英杰和張秀珍,2021)。如面對上游種植業,飼料企業要通過合理儲備飼料糧的方式來調節市場中的糧食供給,達到降低采購成本,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作用;面對下游畜牧業,飼料企業為解決產能過剩、飼料產品滯銷的問題,需要帶動農村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以價低質優的飼料產品來降低動物飼養成本,增加農村勞動力的收入渠道,讓畜牧業與飼料企業的發展相匹配。因為飼料企業處于產業鏈中游,面對飼料產能過剩、市場趨于飽和的問題,需要立足產業鏈,實現從傳統粗放式生產加工向精細化管理方向的轉型,力求通過降低成本,提高對市場需求響應速度的方式來增加飼料產品銷量,實現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與飼料企業之間存在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的關系。面對鄉村振興的發展契機,飼料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發展潛力,以產業融合的方式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達到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