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崢 孫建榮
新時代高?!叭恕笔菆猿稚鐣髁x辦學方向的根本要求,是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三全育人作為新形勢下重構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努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重要舉措,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思路和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但“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著一些如教育主體合力不足、教育過程連貫性不足、教育資源整合不力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相關措施,首先,需要整合思政教育主體各要素,達到全員育人的目標,其次,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超廣覆蓋面格局,達到全過程育人的效果,最后,努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多元化內容體系,達到全方位育人。從廣義上來講,就需要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角度構建出一個和諧共生的多元化思政教育工作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子系統及各要素的有機聯動,建立一個“大協同”的聯動體系?!叭恕钡摹叭弊终潜砻髁艘谝粋€更高的廣度和深度形成關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合力。
1.全員育人。強調的是育人主體的全面性。全員育人的實質是全體人員都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強化育人意識和責任擔當,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和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統籌各方面的育人力量及資源,全體教職工都應該自覺地把育人工作落實到各個崗位中。這里的全員既包括黨政機關、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思政課教師,也包括直接和間接進行解疑答惑的各類專業課教師以及后勤服務人員等,同時也涵蓋受教育者學生本身、優秀杰出校友、前沿專家學者、時代楷模和其他社會力量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四位一體”的育人合力,充分發揮他們的知識優勢、身份優勢來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這體現了教育的廣泛性,即教育的寬度。
2.全程育人。強調的是育人過程的貫穿性。全過程育人的實質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時段,各個環節,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意味著一名學生從開始入學到最后畢業的全過程都必須體現出教育為本的理念,并且關注其對學生的長期影響,培養其健全的人格,進一步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整體性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個重要的特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實現從“點”到“面”再到“多維立體”的轉變,在對大學生進行持續性、全面化的教育過程中,根據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因材施教,如開學時的入學教育、學期中的專業教育、學期末的職業規劃教育、就業教育等,環環相扣,進而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3.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必須以科研育人、課程育人等“十大育人體系”作為工作基礎,加大統籌各方面的育人資源,構建理論和實踐、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課上和課下、線上和線下、校內和校外等多個維度相結合的育人模式。它強調的是如何完備的進行育人教育。全方位育人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到了各種教育資源從而達到了一個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時也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提高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培養發散性思維。進一步強調了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還應注重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使命、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涌現一大批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教育主體合力不足。教育主體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育人強調的是育人主體的全面性,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基礎就是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四位一體”的育人合力,統籌好這些育人合力,充分發揮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導師、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各行政部門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都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指引了正確的方向,目前部分高校仍然存在思政工作的主要由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承擔這樣片面的認識,缺乏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意識,一些高校還存在思政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人員配備不充分;還有的部門開展思政工作時出現單打獨斗的情況;部分高校與二級學院對思政工作重視度不高,責任機制僅僅是一些形式;一些學校外的育人主體如家庭、社會認為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由學校承擔,全員參與的育人合力有待加強。
2.教育過程連貫性不足。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連貫性有待加強。全程育人意味著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要貫穿于從新生入學到期末畢業的整個過程,大多數高校注重新生入學時的教育,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來促進大學生更好的融入大學生活,但大多學校忽視了對大學生中期和畢業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涯中存在一些“斷層”和“盲區”,育人工作缺乏連貫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失;還存在著重視理論的學習而忽視實踐的探討、重視課堂學習忽視課下學習等問題。
3.教育資源整合不力?,F階段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多年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總的來看還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之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資源整合不力的問題有待改善,存在對教育目標沒有很清晰的定位、教育工作體制機制不健全、黨委領導這些育人主體的地位被弱化等現實問題。目前來看,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相比之下,學校里其他部門成員參與其中的力度較小,兄弟院校資源、政府資源等整合效果不明顯,因而育人合力不足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有效開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大多高校還是以傳統說教的方式為主,形式上顯得單一,內容上比較老舊,缺乏創新,學生的參與度較少,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不夠深刻。
1.整合思政教育主體各要素,實現全員育人無人不在。一是充分發揮高校黨委對育人的保障和主導作用。高校中發揮領導作用的教育主體,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思政工作當作事關全局的工作來抓。二是要注重育人氛圍的營造,充分發揮育人主體-教師隊伍的作用。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的理念,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輔導員、行政工作以及后勤工作等多個崗位的育人要素,始終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的發展訴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是充分發揮各方面資源的作用,特別是社會資源,整合成強大的育人合力。育人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各高校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源,例如,政府、企業、各行業協會、知名校友等,加大對思政工作的參與力度,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四是學生自身也要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和認識,發揮學生群體的自我性作用,充分發揮優秀學生干部、優秀黨員、學生個人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每個人的育人潛力,增強育人的成效。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格局建設,實現全程育人無時不有。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呈現出整體性的趨勢,要從“單打獨斗”轉向“協調聯動”,從“單方面”轉向“多樣化”,從“點線面”轉向“多維度”。一在時間上覆蓋從新生入學貫穿到畢業整個過程,育人工作的開展也要貫穿于入學到畢業離校的整個過程,覆蓋于各個年級,融入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二是空間上課內課外覆蓋全過程。一方面加強對高校思政課程和思政隊伍的建設,對思政課堂進行高效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學生第二課堂的學習,豐富學生志愿服務、多樣化社團等體驗。三是范圍上包含高校各部門全過程,如教育、行政、服務等,推進行政、教務、后勤保障等部門的協調聯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環節。四是方式上采取線上線下有效結合。高校常見的線下育人形式有思政課堂、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教育班會等,除此之外,還需要積極融入線上育人方式,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載體與形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如“微信”“慕課”等,與人工智能互聯網工具緊密結合,不斷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和載體。
3.整合多元協調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體系,實現全方位育人無處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從“點”到“面”再到“多維立體”的轉變,對大學生進行持續、多方面的教育。一是推進高校學生各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逐漸形成兩者相互滲透的育人格局。專業課教師隊伍與思政課教師隊伍相結合,加強課程的相互融合度,形成育人合力。二是整合一體化的育人體系。從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進,統籌全方位、多領域的育人資源,如社會、家庭等,使各項工作高效出色的完成,并達到互聯互通、協同協作的效果。三是不斷探索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方面采用理論教育方法、實踐教育方法、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等方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育方法相結合,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教育學方法、心理學方法等。總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在新的社會條件和劇變中作出相應的方法調整,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