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偉強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隨著產教融合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難題或者問題出現在我們面前。目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電商物流專業群在開展社會服務的過程中,特色明顯,但也遇到了相關問題,或者說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電商物流在開展社會服務能力提升方面,遇到了困難。本文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電商物流專業群在開展專業群社會服務當中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進行探究。
1.高校自身問題,機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平臺。我們所在高職院校的老師都認為高職院校的職能是為了要培養專門人才,積極發展科學知識,以及為社會服務。但目前高校重視更多的是人才的培養與科學知識的發展研究,社會服務更多的體現只是在一般的校企合作,為企業輸送畢業生,而且大多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后,還需要企業花一定的時間去進行培訓和適應,并不能第一時間為企業解決問題。根本原因在于高職院校的定位與相關政策原因,特別是專業群服務社會的指導性政策不足,不明確,沒有完善的合作平臺,沒有建立為社會服務的指導性合作平臺,沒有建立為服務服務的獎勵平臺,特別是沒有針對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教師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制度等。
2.合作企業參與性不強,校企合作影響因素。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其中就提到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從目前大多數校企合作情況來看,更多的合作只是處于表面,沒有更深入的層次,合作的情況更多的是企業提供相應的崗位實踐,頂崗實習,學生畢業后吸收部分畢業生進入相應企業,但這些剛進入企業的學生還需要企業再進行二次培訓等,并沒有可以直接上崗,或者說是訂單班等。企業在與學校合作上,并沒有收獲到企業方面的想要的效益,或者說付出與收益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造成了企業后續合作意愿不強,流于形式,有時是因為與學校相關老師的私人關系而維持合作等。學校方面,因學校制度以及教育等相關政府部門對于學校、學生等方面的要求,造成學校在與企業合作方面有非常大的制度障礙以及管理障礙。所以,學校在與企業開展合作上,并不能更好地照顧到企業的利益,或者說不能與企業找到非常好的合作方式。并不能通過開展合作,積極地為企業解決問題,服務于企業,更多的是讓企業服務于學校,解決學校的就業等問題而已。
3.電商物流專業群教師參與社會服務能力不足。目前,普遍存在高校教師參與社會服務能力不足的情況,因為在校的教師更多的時間是花在人才培養等方面,社會服務也較少,參與社會服務的積極性不高,或者說社會服務能力不足,甚至是沒有社會服務。造成這種情況是高校對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的制度不完善,沒有完善的獎勵機制和保障制度。在校教師更多的時間是花在人才培養和個人科研方面(職稱評審),而學校方面也因為沒有在教師發展方面進行改革,將社會服務納入教師發展和職稱評審等制度上,容易造成教師重人才培養和人個科研方面,社會服務并不需要去考慮,所以,造成教師在參與社會服務上不積極,能力不足。
4.社會服務內容單一,服務內容落后,創新不足。從傳統的校企合作來看,目前高職院校提供的社會服務基本是為企業提供畢業生就業服務,訂單班學生培養模式,頂崗實踐崗位培訓和專業大賽培訓等服務。從這些社會服務內容來看,比較單一也相對落后,沒有創新。我們都知道,企業都是為了營利的,我們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沒有第一時間考慮到如何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沒有及時為企業解決這些困難培養相應的人才。專業群教師由于社會服務能力不足,不能緊跟企業步伐,不積極研究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瓶頸等問題,不能第一時間提供解決方案等。
5.缺乏強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但目前從我們電商物流專業在開展校企業合作的工作上,更多的都是學校與企業在開展合作,政府沒有更多地參與進來進行指導,也沒有特別針對這項工作出臺一些完善的政策進行指導。這就會造成高職院校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有所顧慮,特別是院校方面,面臨多個方面的障礙與壓力,特別是針對學生安全管理等方面。所以在缺乏強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保障情況下,開展基于電商物流專業群建設背景下的社會服務,高職院校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顧慮。
1.完善院校相關制度,特別是為建立優秀的基于電商物流專業群建設背景下平臺而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機制,保障平臺運行的持久性和長久性。各院校要根據自身專業群開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與之相對應的適應的制度,為專業群平臺的運行提供長久制度保障。只有完善的相關制度保障平臺的正常健康運行,才能有效地保障專業群教師在開展社會服務方面保持長久的積極性。
2.深化基于電商物流專業群建設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為合作企業找到合作的契合點,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服務于企業,保障企業的利益得到回報?;陔娚涛锪鲗I群建設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利用基于經濟發達地區的優勢積極開展職業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實訓平臺和數字化資源的共享,實訓教學基地共建共享(建立多層次社會服務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優化服務,讓企業主動尋求合作,提高企業合作積極性。在開展基于電商物流專業群的校企合作時要轉變觀念:社會服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能和特殊使命。高等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不僅僅體現在為地方及行業培養和輸送人才,更為直接的是充分利用高校師生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有效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研發、產品設計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各種問題,加快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模式,推動電商物流專業群服務社會平臺向著縱深方向發展。
3.深化基于電商物流專業群教師隊伍團隊建設,提升專業群教師隊伍的社會服務水平。通過工作室合作,教師入企業,企業導師入校園,一個老師對應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等,不斷加強教師團隊與企業導師團隊的交流合作,把雙方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特別是讓專業群教師對應的教科研成果第一時間服務于企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企業導師在企業遇到困難時可以及時與專業群教師進行交流,探討解決方法。目前我院在開展產教融合方面,正在嘗試通過柔性人才引進,特別是具有世界大跨國公司大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通過人才的引進,建立對應的工作室,為專業群教師團隊提供最前沿的咨詢。其次要建立基于專業群工作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專業群師資隊伍社會服務能力培養,通過實施“專業群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專業群教師隊伍社會服務力;提升專業群教師隊伍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專業群社會服務能力水平。最后,在社會服務能力建設上要完善評價機制,通過與合作企業引入社會服務能力評價機制,打造專業群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導師組”,由社會服務行業和學校專業群優秀老師組成,緊跟社會需求,實現服務內容更新與創新,從而重新構建基于電商物流背景下高水平專業群社會服務體系。通過提升專業群教師隊伍的社會服務能力,拓展拓寬了專業群教師團隊的社會服務能力,從而通過不斷深化與企業的合作,豐富社會服務內容,社會服務內容緊跟社會發展,積極提高創新服務。
4.高職院校應積極尋求政府政策支持,通過以政府的政策形式介入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讓合作各方都能有政策制度保障,解除各方擔憂,讓合作具有可行性,持久性和有保障性。政府也應該積極主動參與,積極介入進行指導和引導,甚至可以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長期負責指導院校和企業的合作,深入了解院校和企業在開展專業群服務社會方面遇到的困難等,從而通過立法或者制定相對應的政策,全面保障院校和企業在開展社會服務方面的合作。只要有了政府的相對應的政策保障,院校在開展基于專業群社會服務方面才能積極主動,才會堅持長久開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