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第10期第5頁)
第六章 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綠色美麗鄉村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產地環境更加清潔、生態系統更加穩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一節 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建立健全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制修訂糧食安全、種業發展等標準。加強“三品”認證和管理,建立健全農業品牌監管機制。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基層監管和檢驗檢測隊伍建設,實施“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行動,加強農業投入品規范化管理。
第二節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持續推廣肥料高效施用技術。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3%。
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支持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推進糞肥還田利用,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推進廢舊農膜機械化撿拾和專業化回收,開展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
加強污染耕地治理。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
第三節 保護修復農村生態系統
強化農業資源保護。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健全節水激勵機制。發展節水農業和旱作農業,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健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
推動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推進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保護修復,開展長江、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
第七章 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 建設文明和諧鄉村
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突出組織引領、社會服務和民主參與,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第一節 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推動鄉村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
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減輕村級組織負擔。建設法治鄉村,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
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群防群治力量建設,加強縣鄉村應急管理、交通消防安全體系建設。
第二節 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健全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立短期培訓、職業培訓和學歷教育街接貫通的農民教育培訓制度,充分發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科研院所等作用,引導優質教育資源下沉鄉村,推進教育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優勢互補。
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以家庭農場主和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為重點,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育。選樹一批鄉村能工巧匠,實施農民企業家、農村創業人才培育工程。
第三節 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
繁榮發展鄉村優秀文化。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認定和轉化創新。加強歷史文化保護,繼承發揚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振興傳統農業節慶,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