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農業農村局(266400) 杜軍
出欄率是衡量豬場日增重、豬場管理水平和養殖效益的指標,提升出欄率可保障養殖環境與設備的充分利用,同時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生豬養殖成本。本文從營養水平和環境管理兩個方面介紹提升豬出欄率的技術要點,供養殖者參考。
1.分階段飼喂飼料品質直接影響育肥豬的出欄日齡,瘦肉型豬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對飼料品質的要求也較高。豬場可根據生豬生長規律和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將育肥豬分成前期(<60千克)、后期(>60千克)兩個階段進行飼喂。前期、后期日糧蛋白水平分別為14%~18%、12%~14%,能量供應可維持在每千克12.98~13.40兆焦耳,分階段飼喂可促進生豬快速生長,提早出欄。
2.改善飼喂方法生豬前期采用自由采食,讓豬保持較快的日增重;后期采用限制飼喂方法,若以精料型飼喂為主,則每日飼喂2~3次,若飼料中的青料、干粗飼料多,則每日飼喂3~4次。夏季可選擇早上6時、下午6時相對涼爽的時間飼喂,提高食欲。
3.合理調制飼料①粉碎細度。飼料細度直接影響口感、采食量,進而影響消化率和日增重。若飼料粉碎過細,生豬的胃黏膜糜爛和潰瘍發病率將增加。日糧的平均粉碎粒度在1500微米左右適宜。而大麥、小麥、高粱等帶有粗硬穎殼飼料可以用壓片機壓成片狀后再飼喂;紅薯、胡蘿卜、土豆、南瓜等塊根塊莖類可以打漿或切碎,與精飼料混合后飼喂,可減少咀嚼消耗的能量。②生喂與熟喂。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谷物子實類飼料和白菜、甜菜等青綠多汁飼料適宜生喂。甘薯、土豆、大豆、蠶豆、棉籽餅等適宜熟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棉籽餅中含有棉酚有毒物質,熟喂可減少中毒概率。③給料方式。為預防育肥豬挑食,可飼喂全價料。若豬舍為水泥或木板地面等硬地面,可飼喂干粉料,將干粉料與水按1∶(0.5~1)的比例混合,置于料槽內飼喂,可降低飼料粉塵。料水比切勿超過1∶2.5,以防料內水分過多沖淡消化液,降低飼料消化率。④促進消化。碳酸氫鈉具有促進粗纖維物質消化、中和胃酸、維持酸堿平衡、彌補賴氨酸攝入不足的作用。育肥豬碳酸氫鈉日糧飼料中添加量為0.25克/千克,可提高生豬生長性能,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生豬出欄率。
1.豬舍衛生①三點定位。豬轉群后進行采食、排糞尿、睡覺三點定位的調教。轉群前對豬舍進行高壓水槍沖洗、消毒劑消毒、空欄7日以上后再使用。進豬當天在料槽處放少許飼料,由于豬喜潮濕處排泄,可在排泄處地面灑水使之潮濕,休息處要保持清潔,若有糞尿勤換墊草。一般3日內有耐心、多驅趕,即可養成三點定位習慣。②清潔消毒。首先是每天的雜質清掃,清除舍內飼料殘渣、糞便,定時更換新墊草。其次為定期消毒,每周進行1次消毒,豬舍先用洗滌劑對天花板、墻面、地板進行自上到下沖洗,然后帶豬噴霧(0.1%新潔爾滅或0.3%過氧乙酸溶液)消毒,不帶豬消毒可選擇福爾馬林封閉24小時熏蒸消毒。
2.溫濕調節根據豬只體重調節豬舍溫度,30千克、60千克、100千克豬只適宜環境溫度分別為24℃、22℃、20℃。豬舍適宜濕度為60%~70%。
3.有害氣體排放養殖人員必須定時檢測豬舍環境,若發現有害氣體超標,則及時換氣,清理糞污。根據我國現行《規模豬場環境參數及環境管理》(GB/T 17824.3—2008)規定,保育豬舍、哺乳母豬舍內每立方米氨氣不宜超過20毫克、二氧化碳小于1.3克、硫化氫不宜超過8毫克、細菌總數不超過4萬個、粉塵少于1.5毫克,而生長育肥豬舍、種公豬舍以及空懷妊娠母豬舍的要求相對寬松,每立方米氨濃度、硫化氫、二氧化碳、細菌總數、粉塵的最高限額分別為25毫克、10毫克、1.5克、6 萬個、1.5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