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長虹
在數字化時代,商業形態受網絡協同、數據智能的極大影響,具有螺旋協同的效應,動態競爭效果明顯,新業態也是不斷涌現。總的來說,數字時代對商業形態的重塑表現在多個方面:第一,智能科技持續改造傳統產業,新舊業態呈融合發展趨勢。第二,云計算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創新門檻極大降低。第三,新模式快速迭代,獨角獸成長周期不斷縮短[1]。第四,傳統單體企業間的競爭關系演變為平臺化企業間的競合關系。
數字時代的影響不光體現在生產端,也體現在消費端。根據2019年波士頓咨詢公司、阿里研究院和百度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解讀中國互聯網新篇章:邁向產業融合——中國互聯網經濟白皮書2.0》對中國消費者調研的數據,中國消費端的數字化水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消費者購物路徑的數字化觸點正在增加,消費者在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的觸點進一步融合,在不同觸點間的切換轉化也更加頻繁。
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要利用好各種設施、技術和場景創造新的體驗,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場景的數字化升級,推動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借助虛實結合形成新的消費場景、消費內容、消費層級,引領和發展高端國際化消費[2]。
數字文旅利用物聯網技術、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等實現與多種服務設施、場景和人的連接,創造出新服務和新體驗,從而催生新消費。
近年來,研究旅游的學者開始關注游客的心理幸福感,如《旅游者幸福感:概念化及其量表開發》一文探討了旅游者在旅行過程中幸福體驗的內涵和維度,開發得到包含6個維度、23個測項的旅游者幸福感量表。其6個維度分別是積極情感、控制感、個人成長、成就體驗、社會聯結和沉浸體驗,它們共同構成旅游者幸福感的初階因子,并同時受旅游者幸福感這個高階因子的影響[3]。
數字文旅旨在著力提升游客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探索對數字文旅體驗升級的可行性和受眾研究中,需要重視和評估旅游者的幸福感程度,進行可推廣性的實證檢驗,不斷優化和改進數字文旅的技術形式與產品創造,以通過文旅IP+數字化場景提升游客的獲得感,并建設和改造一批文旅綜合服務設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2021年,元宇宙概念引發業界與學界廣泛關注。元宇宙產業鏈由硬件層、軟件層、服務層、應用與內容層組成[4]。硬件層具體由包括芯片、傳感器、微投影器件的零部件,包括顯示屏、攝像頭、語言識別等的交互設備和輸出設備,包括5G、物聯網等的網絡基礎設施組成;軟件層包括信息處理和系統平臺;服務層包括平臺分發、渠道銷售、內容運營;應用與內容層包括房地產、教育、醫療、工程等的B2B和包括社交、直播、游戲等的C2C。元宇宙產業鏈還可以分為基礎設施、人機交互、去中心化、空間計算、創作者經濟、發現、體驗這樣由內到外的七層[5]。
數字文旅生態系統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人的體驗為核心,以平臺思維整合技術、管理、服務和市場,深度融合產品、場景、時空、虛擬和現實,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和更沉浸式的體驗。一方面,文化產業和旅游業中的現實場景是元宇宙的天然入口,能夠滿足游客物理在場、虛擬感知的沉浸體驗,有望成為元宇宙產業鏈中的關鍵應用場景,如虛實融合的主題公園、展館、景區等。另一方面,技術為游客創造全新的體驗模式和新的幸福價值。元宇宙對消費者體驗具有幾重積極價值:
元宇宙可以開創新空間。它促進實體空間“上云”,創造數字化全景地圖、手繪地圖、虛擬現實參觀等,打造“數字孿生景區”。比如,“全景故宮”將故宮一磚一瓦“搬上”云端,創造逼真游覽視角,實現“指尖漫游”。同時,它令虛擬空間走入現實。元宇宙可以將游戲、動漫等虛擬場景落地現實場景,線上線下聯動還原夢幻世界,打造極致體驗。比如,松花江冰雪嘉年華打造《和平精英》手機游戲主題園區,利用迷宮、雪雕和音樂立體還原游戲世界。通過全息投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發展,元宇宙也讓墻壁等平面空間擁有無限可能,煥發新活力。比如,全息餐桌將桌面、餐具等作為投影區域,創意展示小人制作食物過程,使用餐妙趣橫生。最后,元宇宙通過車載技術使技術設備和數字內容流動起來,真正使數字文旅走入群眾“家門口”。比如,內蒙古博物院首創數字流動博物館,利用車載數字設備展示館藏文物,巡展至村落、小學等,實現數字惠民。
元宇宙能驅動新創意。隨著體驗型科技迅速發展,多種交互體驗技術帶來極致感官享受,推動創意體驗應用。增強現實可以帶來互動體驗。“AR視界·臺州府城”互動體驗館就基于多媒體和互動感應外設的展示方式,讓置身其中的旅客仿佛穿越歷史。全息投影激發新創意,德國Circus Roncalli馬戲團用全息投影取代馬戲團中原有的動物表演,杜絕殘忍的動物訓練,逼真又奇幻的光影效果,成功將創意體驗與動物保護結合起來。元宇宙帶來高清視覺盛宴。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廣場“致敬達芬奇”全球光影藝術體驗大展環繞式放映利用1200幅達芬奇畫作制作的45分鐘高清影像,讓觀眾全方位體驗名畫細節之美。元宇宙還能帶來科技觸覺體驗。英國倫敦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館借助3D激光掃描技術與動作識別技術,通過可穿戴設備,讓旅客既可以看到3D影像,還可以體驗文物觸感。
為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變化,必須發展數字化文旅產業,從空間消費轉向時空消費,從虛擬化轉向虛實融合,從服務升級轉向體驗升級。
虛擬旅游使得隨時游覽、隨處消費變為可能。借助空中下載技術(OTA)、直播平臺等突破游覽的空間和時間限制,讓旅游不再是基于異地屬性的實地消費和實景體驗,而是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數字消費。數字文旅平臺旨在捕獲游客零散消費時間,引爆注意力經濟,通過各種數字文旅APP和小程序等捕捉消費者碎片化時間的端口。同時,要促進夜間文旅消費持續增長和多樣化發展,通過催生沉浸式夜游、科技光影秀等創新的夜間文旅產品,滿足游客體驗夜景觀光、夜間演藝等需求。
數字文旅不能只停留在線上、虛擬化上,還要進一步推動線上用戶轉化為文化場館和旅游景區的實地游客和線下消費者,使用戶、信息和消費在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之間充分互動交融[6]。
一方面,數字化可以通過促進融合路徑多元化,將文化內容與數字娛樂充分融合,采取“游戲+虛擬游”“動漫+云展覽”“電影+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構建數字“虛擬文化空間”,帶動由虛擬體驗形成的周邊產品消費[7]。另一方面,數字化可以通過推動融合場景豐富化,在包括景區街區、城市公共空間、文化場館等場景中嵌入數字化技術,實現整個空間場景的虛實融合,給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游覽體驗。
數字文旅要加強人文關懷,用“數字化+人文關懷”實現對特殊游客群體的智能化輔助和導覽,如上海世博會“智慧世博館”小程序運用“口述影像”重構導覽詞等方式,幫助盲人游客獨立完成信息查閱和參觀游覽[8]。數字文旅要通過促進文化、旅游與數字技術的相互融合,為游客提供身臨其境的心理體驗,例如故宮博物院箭亭廣場的高科技互動藝術《清明上河圖3.0》,就是通過模擬與實景相符的視聽場景,讓游客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北宋汴京風貌[9]。
幸福產業,也被稱為幸福導向型產業,是指以滿足人由生存到發展的多元幸福訴求為導向,以健康、綠色、時尚、智慧為特征的新興產業,包括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生等產業[10]。傳統的“幸福產業”領域主要為旅游產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健康產業、養老產業、教育培訓產業,隨著新興技術的出現,可以通過智慧賦能補充醫學美容與養生、保險、數字娛樂、智慧城市、智慧出行以及物流等新興“幸福產業”領域。
要發展智慧賦能的體育產業。互聯網場景下的體育產業呈現出以下的發展特征。一是在模式探索方面,行業參與者和大量社會資本涌入市場,企業處于商業模式探索階段。二是在大數據方面,數據成為重要資產,是一系列活動的基礎性支撐。三是在跨界融合方面,體育行業與旅游、傳媒、會展等業態融合發展崛起。四是在技術創新方面,體感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等創新技術實現價值提升。總之,體育市場業態更新,體育消費的定義不再局限于實體消費,已拓展為產業內多個維度的綜合呈現,如體育用品消費、運動場地消費、體育旅游消費、體育培訓消費和體育賽事消費等。
為更好地打造數字文旅消費高地,廣州不應只停留在數字化連接層面,而要更進一步,打造數字生態——文旅元宇宙。數字文旅要在實現與多種服務設施、場景和人的連接基礎上,創造新服務和新體驗,未來需要更加聚焦數字化生態系統的構建[11]。具體的構建措施可以歸結為要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實現數智化模式、虛實融合、時空融合、體驗升級四個方面。
第一,在數智化模式方面,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全要素、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等的數據智能化[12],落實旅游目的地智慧化解決方案,推動組織創新、業務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
第二,在虛實融合方面,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沉浸式體驗,使用戶、信息和消費在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之間充分互動交融[13]。
第三,在時空融合方面,創新空間利用方式,實現文旅內容與多種生活空間的融合,同時強化時空消費屬性,實現隨處可游覽、隨時可消費。
第四,在體驗升級方面,應以人的體驗為核心,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的交互、更有質感的體驗和更便捷的信息[14],提升人的愉悅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總之,要建設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以人的體驗為核心,以平臺思維整合技術、管理、服務和市場,深度融合產品、場景、時空、虛擬和現實,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和沉浸式體驗的數字文旅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