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陷入業務萎縮、虧損負債的困境,到如今固定資產5600萬元,成為“全國供銷總社銷售百強基層社標桿社”和“福建省供銷社系統銷售和利潤雙十強基層社”“福建省供銷社示范社”,中山供銷合作社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主動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局,在服務中發展壯大,實現涅槃重生。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幾點關于基層社發展的啟示。
第一,基層社改革與發展必須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相結合。近年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廣大農民對信息、科技、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服務等各方面的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而基層社是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的基石,是供銷合作社聯系農民、服務“三農”的前沿陣地,也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載體和最終落實者。基層社的改革和發展必須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相結合,適應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為農服務的新要求,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擺正位置、積極參與,為農業和農民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綜合性、系列化服務,在服務中求生存、謀發展,出效益。如此才能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有為有位;才會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有位更有為。
第二,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供銷合作社參與和推進農村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載體和突破口。加快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服務體系建設,是破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新農村的必然選擇。而這種農業社會化服務要按照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來建立和發展。基層供銷合作社最貼近農村、農業、農民,必須把基層社定位在“引導農民進入市場,以合作社形式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把千家萬戶的農民合作社與千變萬化市場緊密聯系,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全局中,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的合作優勢和網絡優勢,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有關要求,規范發展,有效運作,積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第三,開展農村農業社會化融合服務,必須做好“十結合”。一是必須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難點和需要來確定農村農業社會化融合的形式和方向。二是必須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相結合。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把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的農民聯結起來,提高小農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三是必須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四是必須同發展當地綠色、特色經濟相結合,把綠色、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五是必須同解決農產品“賣難”相結合,促進農產品流通。六是必須同當地資源開發相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七是必須同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把農民增收致富作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立足點。八是必須同培育當地特色主導產業相結合,形成有地方特色并具強大活力的新產業鏈。九是必須同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相結合,通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十是必須同供銷合作社的改革發展相結合,發揮供銷合作社的合作優勢和網絡優勢,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