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琳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充分印證了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真理。
《中國科技之路》作為獻禮建黨百年的大型重點主題系列出版物,以我國科技發展的百年歷程和輝煌成就為主線,真實、立體、全面地展示了我國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的全過程。叢書出版呈現出很多新亮點,實現了出版界依靠、服務科技界,科技界重視、支持出版界的良性互動與共贏。
展現科技戰線努力踐行科技強國建設的責任擔當。當前我國正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講好科技展現奮斗圓夢的故事,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對于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養、推動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實施不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中國科技之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的符合國家戰略之需和大眾期待的“應時之作”,是“大眾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的精品力作。叢書充分展現了我國科技發展的輝煌歷程,講述了成就背后的奮斗故事,總結了科技發展的歷史經驗,以激勵我國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讀者發揚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拼搏精神,努力在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中大展身手。
跨行業跨企業聯合出版的成功探索。《中國科技之路》叢書包含總覽、信息、交通、建筑、衛生、中醫藥、核工業、航天、航空、石油、海洋、水利、電力、農業、林草15個分卷,由中國編輯學會組織、指導,1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擔任各分卷主編,由科學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等15家中央級科技出版單位聯合出版。中國編輯學會和有關出版機構探索新形勢下聯合出版的新路子,創新了出版組織方式,鍛煉了科技出版隊伍,積累了跨行業、跨部委進行出版組織和溝通的經驗,為新時代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科技出版單位快速響應國家和社會需求“聯合作戰”,可以說是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在編輯出版界的一次重要而成功的嘗試。這一出版范式尤其值得在重大出版項目和工程中得到推廣或復制。
科技出版成為主題出版重要板塊的有力體現。
伴隨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戰略目標的提出,中國科技事業走過的不平凡發展之路以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理應得到更多人的正確認識與高度關注。《中國科技之路》規模大、代表性強、影響力廣,是科技出版成為主題出版重要內容的有力體現,顯示出立足于當代中國科技發展偉大成就的科技主題出版的作用和價值,彰顯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可以說,《中國科技之路》叢書的出版標志著科技主題出版作為新時代重要出版板塊已經發展成熟。
科學家與編輯出版人攜手打造精品力作的成功范例。有人這樣評價:這是一套由諸多勇攀高峰的科研人員主筆書寫的奮斗故事集,浸透著科技的力量,飽含著愛國的熱情,貫穿著科學的精神,體現了中國力量的魂魄,是新時代文化繁榮的重要標志。科學的普及、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科學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迫切需要,為之努力奮斗也是作者與編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神圣使命。為保證書稿質量,參與該叢書出版項目的15家出版社及編輯出版工作者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先后組織召開20多次線上、線下討論會、論證會、審稿會,使15分卷在內容框架、行文風格、選材體例、裝幀設計方面做到了有效統一。叢書還充分利用AR等新科技手段,融文字、音視頻、HTML5動畫等于一體,以融合出版提升閱讀體驗,體現了編輯出版人與時俱進、擁抱科技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