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煒 黃培昭 青木

激動、歡笑、鮮花……2023年1月8日,在中國實施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三年后,新冠病毒感染轉為“乙類乙管”。這意味著,在出入境方面,從這一天起,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為陰性者,入境后無需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8日,《環球時報》派出多路記者,在廣東深圳、云南河口、內蒙古二連浩特、北京國際機場等出入境口岸采訪報道,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首批通關旅客中既有期盼和親人團聚的海外游子,也有商務人士和游客。中外旅客的有序流動讓中國和世界聯系更加緊密,也提升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8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重新開放”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重點。彭博社稱,中國的新政策勢必引發許多僑民的返鄉熱潮,而中國人出境旅游的全面反彈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埃及《消息報》稱,中國開放是疫情管控取得成功的必然結果,、也是對自身經濟抱有信心的表現。新政策有助于拉動經濟增長,使中國經濟恢復常態。
“太順了,都不敢相信”
8日零時17分至23分左右,從加拿大多倫多、新加坡飛來的CZ312、ZH9024航班先后降落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機上共搭載387名入境旅客。個多小時后,他們全部順利辦結海關通關手續。法新社稱,按照中國政府的新規定,這些旅客在抵達時無需再接受新冠病毒測試,也不用在政府指定的設施接受隔離。
在廣東:1月8日起,深圳和香港兩地的旅客有序恢復正常通關。早上6時30分,深圳的天還沒有亮,但福田口岸燈火通明,出口外已有不少人在等候,期待第一時間見到自己的父母、孩子、戀人、朋友。在福田口岸、文錦渡口岸等首批復通口岸,不少旅客表示,時隔三年再回內地非常興奮,一些人甚至激動得一夜無眠。深圳市口岸辦二級調研員譚錄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預計8日將有200名旅客經文錦渡口岸前往香港,700名旅客入境內地。預計未來幾天,客流量將穩步增長。
在云南:上午8時,關閉三年的中越邊境云南段最大口岸河口口岸迎來通關時刻。隨著邊境大門打開,三名越南民眾抱著鮮花跨過南溪河中越大橋,并在中方邊檢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健康申報。許多中國民眾在邊境線上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首批過關的越南女商客黃海燕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刻,她已經盼了三年,希望中越兩國關系越來越好。來到中國后,她最想做的事是逛街、品嘗建水豆腐、燒烤等美食。對越南方面而言,這顯然也是一個重大時刻。《環球時報》記者當天在大橋中方一側看到,在越南老街口岸的越南國門下,聚集了大批報道通關的越南記者,越南老街省政府人員還準備了鮮花,迎接首批中國游客。
在北京:上午10時40分左右,首都國際機場迎來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首日第一班跨境航班一來自中國香港的CX334航班,機上載有乘客291人。“(整個流程)太順了,都不敢相信。”該航班乘客常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此次從美國探親經香港轉機回北京,原本買的是1月7日回京的機票,在得知出入境政策調整后,迅速改訂了8日的機票。她告訴記者,去年9月她也曾經香港轉機回京,當時她在香港隔離了三天,抵京后又經歷了“7+3”的隔離流程。這一次飛機落地即可回家,她感到“特別興奮”。
《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觀察到,8日的首都機場已不再有此前設置的閉環區域,不再有“大白”和“轉運大巴”,所有工作人員皆正常穿著工作制服。據工作人員介紹,從8日起,入境旅客下機后只需填報并出示海關碼,自助填寫核酸結果,無需上傳核酸報告。自動檢測體溫正常后,即可前往邊檢辦理入境手續,隨后自行離開機場。不過,記者注意到,海關處仍設有流行病學調查窗口,以接待出現發熱等癥狀的旅客。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1月8日,首都國際機場入境載客航班共10架次。美聯社稱,中國最大城市上海8日上午6時30分迎來新政策下的首個國際航班,當天還有少量其他國際航班抵達。“預計這個數字將逐步增加,因為在本月晚些時候的農歷新年旅游熱潮到來之前,海外航班的預訂查詢已經淹沒了一些旅游網站。”
在中國一蒙古國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8日止午,約300名旅客乘坐專屬大巴車,由蒙古國扎門烏德口岸出發,從二連浩特口岸入境。口岸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新規實施初期對旅客入境數量有限制,預計會在未來幾周增加。
“中國重新開放帶來希望”
8日,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金融時報》等西方主流媒體均派出記者在香港和內地各通關口岸、浦東國際機場等地采訪,報道“中國重新開放第一天”。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中國的新政策受到許多渴望與家人團聚的人歡迎。從英國回到中國的李華(音譯)說:“我很高興能回來,呼吸中國的空氣。我太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