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新

1月4日,緬甸在首都內比都舉行盛大活動,慶祝獨立75周年。如果從2003年緬葡政府宣布旨在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的“七點民主路線圖”算起,緬甸從有計劃將首都從仰光遷到內比都至今,已經過去了20年。《環球時報》記者因工作關系,近兩年時常往來于仰光和內比都,每次去內比都都會對緬甸這個略顯神秘的“新首都”有一些新認識。
2005年11月6日,在經過兩年時間的準備后,緬甸政府突然宣布遷都至中部小鎮彬馬那。當時的要求是政府工作人員只身前往,家屬留在仰光。有關緬甸遷都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有“防止外敵從海上入侵”之說;也有“新都位置居中方便官員下基層”之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原來的首都仰光人多地少,發展空間已十分有限,遷都可疏解城市功能,也可以帶動新首都地區的經濟發展……2006年,緬甸政府正式命名新首都為“內比都”,意為“京都、都城”。相關信息顯示,內比都下轄彬馬那等8個鎮區,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比面積約600平方公里的仰光大出不少。但目前內比都人口約92萬人,遠遠少于仰光的700多萬人。
內比都成為緬甸首都后,不斷亮相國際舞臺:中國援建的內比都國際機場于2011年正式啟用;遷都8年后,內比都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于2013年年底舉辦了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環球時報》記者去內比都出差,經常會看到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之一——舉辦過東南亞運動會的溫娜德迪體育場。每逢有外國領導人來訪;內比都城區主要街道都會裝飾得花團錦簇、彩旗飄揚。
從仰光至內比都約400公里,開車需要6小時左右,主要是因為從仰光城內到高速公路入口約20公里路就要1個小時,人多車多紅綠燈也很多,上了高速路還不能開快車,因為限速100公里/小時,超過就會被攝像頭拍照,在高速路出口需要交罰款。目前,從仰光到內比都一般只有每周一有1趟航班,有時也會臨時增加航班。如果坐飛機的話只要1小時,從機場到內比都市區也只需要大約半個小時。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內比都太大,又缺少公共交通,所以還是開車去最方便。兩座城市之間也有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窄軌小火車,從仰光出發,要顛簸8個小時后到彬馬那下車,再換乘出租車去內比都。
疫情期間,內比都對進入市區的外來人士查得很嚴,必須要有核酸檢測合格證明、接種三劑疫苗證明以及相關部門批準進入內比都的函件。每逢獨立節等重大節日,內比都的安保檢查就會更加嚴格,因此,給人的感覺也就更加安全。每次《環球時報》記者去內比都,第一感覺都是“人少地多、空間廣闊”。即使是王作日的白天,內比都隨處可見的單向4車道或5車道的馬路上也看不到太多車輛,路邊的行人也很少。內比都綠化做得不錯,到處都是綠化帶、花壇和茂密的樹林,但很多土地都空著,沒有開發。聽在政府機關工作的緬甸朋友講,內比都當初在規劃時就是國家政治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確,記者看到內比都有明顯的功能區劃,政府辦公機構集中在西北部,議會大廈和總統府規模宏大,它們門前的雙向20條車道的大道就足以和一個廣場媲美。緬甸各個部委機構大都是三四層樓的建筑,外觀看上去都差不多。這些辦公樓二般不臨街,像記者常去的新聞一都就是從街邊拐進一片樹林,往里走就會發現一座不大的院落——辦公樓就坐落在靜謐的綠蔭深處。從政府辦公區往南隔條主干道就是公務員居住區,綠樹掩映著不少五六層樓的公寓。當地朋友講,公寓里多是兩居室或三居室,屬于最基本的居住條件。
內比都東面的彬馬那小鎮距離市區約5公里,現在是當地人的居住區。據介紹,2005年第一批來內比都辦公的公職人員,在公寓樓不夠住時也會住在彬馬那小鎮,早上坐班車去幾公里外的單位上班,下班后再回來侏息,“那時的小鎮可比現在熱鬧多了”。《環球時報》記者還在彬馬那小鎮北邊一不居民區深處找到一家中餐館一老李家餐廳。據餐廳老板介紹,中餐館的位置當年屬于不錯的地段,有許多承包工程的同胞住在附近,餐廳飯菜可口、風味齊全,時間一長就拴住了同胞們的胃,之后他們就成了餐廳的義務宣傳員,直到現在還時常有中國人光顧。
內比都南部是酒店區,還有會展中心和外國使館區,記者來內比都采訪就住在這個區域,疫情期間因為客人太少大部分酒店都關門了。為豐富城市功能,緬甸政府還規劃在酒店區南邊興建一座大型翡翠展銷中心,規劃設計做得不錯,只是開發速度稍微慢了些。記者注意到整座城市相比仰光來說,還是缺少了一些商業網點,學校、醫院和公共交通工具也略顯不足。目前,各國駐緬.甸大使館仍在仰光辦公,內比都規劃中的使館區還是一片空地。
內比都的城市功能畢竟不是以旅游為主,因此來的國際游客不算多。一些人和記者開玩笑說,內比都比較適合發展國際養老產業,此地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沒有污染,物產豐富而且還很安靜。如果醫療設施能跟上的話,真的是讓銀發族頤養天年的好地方。內比都人比較隨和,《環球時報》記者有時候去當地的露天市場轉一轉,賣菜的小販臉F上都洋溢著淳樸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