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武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施工企業的競爭形勢也更加嚴峻,基于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施工企業不再僅限于國內市場,更加國際化。施工企業走出去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稅收問題,各個國家具有不同的稅收政策,若籌劃不合理,會對企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基于稅收籌劃對成本進行降低,預先籌劃境外稅收事項,提升業價值,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和財務管理水平。
當前社會市場競爭已經發展到非常激烈的程度,由于不重視稅收籌劃,對施工企業自身造成嚴重影響的事例不勝枚舉,稅收籌劃和企業經濟效益之間關系密切,所以,施工企業需要對相關涉稅業務進行分析,對稅收政策進行充分運用,提升稅收籌劃措施的效果,提升企業經濟效益[1]。
1.1 提供業主甲供材料籌劃。通常情況下,業主購買甲供材料,全額抵扣撥付工程款,過程中沒有發票,對營改增需求不符。施工企業采用集中采購或者招標方式購買材料,會對材料單價嚴格控制。工程公司長期和相關供貨商合作,支付可按比例或延遲,不但價格實惠,并且降低了財務費用和材料費,利潤顯著提升。所以,如情況允許,不要和業主進行甲方供料合同的簽訂。
1.2 利用工程合同價款的稅收籌劃。施工企業實施工程安裝過程中,由于不屬于一般納稅人,所以其進項稅難以變成購設備成本,工程安裝過程中,施工企業應避免將安裝工程產值和設備價值畫上等號,機器設備可由業主提供,施工企業只賺取安裝費,進而節約稅款,減少納稅數基。
1.3 對分包工程的籌劃。建筑工程承包單位經建設單位同意或者承包合同,將部分工程發給相關單位。根據相關規定,工程總包方收入申報納稅為取得的價外費用和價款再減掉其他單位分包款,不屬于施工分包方扣繳義務人,需要對繳納稅款分別申報。分包和總包項目登記辦理地點必須在勞務當地進行,項目開票包括先分后總和見票抵票兩種方式,先分后總:施工分包將納稅開票交給施工總包方,總包方根據此發票差額納稅。見票抵票:施工總包方要對分包方發票金額進行抵減,先要獲得有效建筑發票,系統檢索后,確定發票的真實性。施工總包方需一次性抵扣分包方發票,已經被抵扣的發票不能再次抵扣。所以,施工企業應采用以上方式,減少營業稅的重復交納。
1.4 對勞務費用的籌劃。施工企業可以通過勞務公司招標或者直接聘用的方式進行用工,第一種方式工程發票的稅前扣除可在上海等地進行,第二種方式風險較多,因為勞務人員如果長期聘用,就會轉為正式員工,導致企業壓力,另外勞務人員薪酬提升,會對相關稅務風險有所涉及。同時,勞保部門規定勞務用工的社會保險需要企業承擔,對企業造成不小的壓力。建筑勞務公司對其營業稅稅率適用,營業稅征收按照3%進行。目前國內部分地區規定當地實施勞務注冊備案的公司,例如無錫、上海、北京等地區,科迪營業稅抵扣政策適用,個人所得稅無需代扣代繳,并對綜合社會保險的繳納有效回避。所以,施工企業需要對當地政府相關政策積極了解,并保持和稅務部門的密切聯系。
1.5 利用納稅地點的稅收籌劃。根據相關規定,施工企業如實施建筑安裝,本企業建筑工程如應用其附近設立的車間和共廠,需要征收增值稅。但直接用于工程中的預制構件無需征收增值稅。所以,施工企業應盡量在施工現場生產建筑材料、水泥預制構件、橋梁等項目,避免繳納增值稅,交納較低營業稅。
2.1 利用折舊政策進行籌劃。地鐵項目盾構、鐵路項目架橋機等大型設備在施工建設中較為常用,這會增加工程項目部的固定資產價值,若施工收入不變,固定資產折舊額和應納稅企業所得額成反比。固定資產折舊通過企業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中明確規定了凈殘值率和折舊率,工程項目部折舊可通過稅法中的最低年限實施,將當期應納企業所得稅進行降低。稅務機關若同意施工企業加速折舊,能夠將當期應納企業所得稅降低。以上方法能夠對企業資金壓力進行緩解,推遲納稅義務時間。
2.2 利用融資租賃的稅收籌劃。專業化施工設備在地鐵或鐵路中的運用較多,企業如果較少使用部分專業設備,為了減少資金占用,無需直接購買,想要使用設備可通過租賃融資方式獲得,并且該設備能夠計提折舊,減少納稅企業所得稅基數,并在稅前扣除設備租金利息。融資租賃通過抵扣和開增值稅發票對營改增需要進行適應。
2.3 利用集團優勢進行籌劃。施工企業平衡稅負,可對公司架構進行調整優化,提升公司納稅主體的利潤,優化稅收。工程項目的不同存在不同利潤空間,每個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也不一樣。局集團可以讓存在虧損情況的工程公司施工高利潤工程項目,降低稅負。還可以利用企業所得稅高低對盈利進行控制,降低稅負。同時局指揮也可對稅負進行調節[2]。
2.4 對工程收入及成本籌劃。施工企業需要對企業所得稅分期預繳,通過少確認利潤總額和營業收入,可對所得稅的支付延緩,節約資金成本,降低企業壓力。工程項目按照合同完工進度對合同費用以及收入進行確認,基于稅法,對主營業務收入合理確認,能夠對企業所得稅延遲繳納。工程項目部應對支出的成本費用合理列出,發票入賬已發生成本費用,及時計價結算預付工程款,及時計價結算專業分包工程,材料已到發票未到,需要對其領用和入庫及時估價入庫,通過預提費用措施對合理預計發生額進行預列,按月入賬沒有按時發放的獎金和工資。
2.5 利用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籌劃。高新技術企業稅率為15%,其資格認定工作需要根據相關文件規定進行申報或認證。如單位已經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認證,,應對資格復審和認證認真對待。若企業情況允許,應盡量認定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稅收優惠。
2.6 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進行籌劃。根據相關制度,可加計扣除研發費用,企業所得稅額下降,利潤增加。并且項目研究活動實際在納稅年度中的支出可以按照規定扣除,企業需要對此高度重視,建立專門的責任部門,對研發項目事先籌劃,并對財務核算進行規范,歸集研發費用。加強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做好中介鑒證、涉稅備案等工作,對稅費優惠政策充分利用。
2.7 利用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進行籌劃。年度末時企業需要根據相關規定對資產損失進行申報,根據申報內容和要求,申報形式分為專項和清單申報。清單申報企業匯總、歸類會計核算項目,送至稅務機關,留存備查相關納稅資料和會計核算資料。專項申報企業需要在清單申報基礎上,逐項報送申報。企業需要盡量降低稅負,對資產損失定期清理,選擇合理的申報措施,確保所得稅稅前抵扣能夠最大化。
2.8 利用固定資產優惠進行籌劃。施工企業應對專用設備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利用,根據相關法規制度,施工企業在購買生產專用設備時需要購置規定范圍內的,按專用設備投資額10%在五年內可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進行抵免,若不足抵免,可后年實施,但一般不超過5個納稅年度。
2.9 對免征政策的利用。根據相關政策規定,2013年和以后個人和企業取得的個人所得稅、免征企業所得稅、政府債券利息收入,所以企業應積極和稅務部門、財政部門溝通,深刻掌握各地政府和各個國家的免征稅費政策,對其稅收政策進行充分利用。
3.1 個人所得稅籌劃。為激發員工積極性,工程項目中可對個人稅負進行降低,施工企業生產期間,需要確保職工收入平衡,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可通過其全年一次性獎學金等,全年員工只有一次獎學金的發放,以此處以全年月數,速算扣除數和適用稅率根據商數確定,從而減少稅金交納。為員工交納失業保障基金、職工教育基金、醫療保險基金、養老保險基金等統籌基金,職工住房公積金交納采用國際最高限額,提升員工福利。
3.2 對出口退稅優惠政策的利用。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施工企業在對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出口貨物方面可對優惠政策進行使用,所以,企業應對出口退稅相關政策的改變調整進行重點關注,并對該企業出口貨物進行有效梳理,對退稅需要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根據有關程序或規定及時完成一系列申報工作,例如出口退稅申報、內容變更認定、出口退稅資格認定等。企業需要針對自身的實際狀況進行籌劃,可從境外關聯交易、轉廠出口、出口內銷比例、適用稅目稅率、原材料采購方式、出口方式等。
3.3 對BT/BOT項目稅務籌劃。對BOT以及BT業務,我國稅務總局尚不具備規范的處理措施,基于地區的不同,其在處理BT業務時具有不同的稅收政策,舉例如下:重慶稅務局中表明BT模式中管理營業稅征收,建筑業總承包方在所有情況下均屬于融資人,營業稅征收時采用建筑業稅目。融資方取得的合理回報、管理費用、融資費用、工程建設費用等回購價款,營業稅需要全額繳納,并開具發票。廣東稅務局中表示其他施工企業若是承包了建筑安裝工程,則該營業納稅人為施工企業,工程承包總額為計稅營業額。建設方進行建筑安裝營業稅繳納時,需要根據支付給施工企業承包總額后回購款項中的余額。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對BOT以及BT業務的處理規范,不同地區認定該業務方式不一樣,為了避免征稅重復等現象的出現,實施建筑項目之前需要積極和相關機構進行交流,統籌考慮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確保籌劃的科學性。項目公司如在當地成立注冊,需要申請當地政府稅收返還和稅收優惠[3]。
綜上所述,施工企業應對稅收籌劃相關工作進行認真處理,企業需要對國家宏觀稅收政策和稅收法律法規進行掌握和學習,對稅收政策科學合理的運用。并且還要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科學利用。施工企業中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例如異地施工、周轉時間長、風險高、投資大等,根據以上特征,對地區、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充分利用。另外,施工企業會進行多種稅種的交納,具有較廣闊的籌劃空間和發揮空間,因此企業財務工作者和領導者稅收籌劃過程中,應針對相關制度和稅收政策,以及施工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稅負中多種影響因素進行綜合思考,考慮到企業的未來,多種措施共同實施,降低稅負,確保施工企業能夠將自身的經濟效益最大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