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鴻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具有起病急驟、病情進展快等特點,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危及其生命。急性腦梗死主要病理特征為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的腦組織壞死,因此,臨床應采取有效的方法恢復腦組織的血流灌注。丹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丹參、紅花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血管內皮,改善腦組織的血液循環。丁苯酞注射液則是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常用藥物,能通過促進新生血管的生長,使受損的神經細胞盡快恢復[1-3]。為進一步證明丹紅注射液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本文選取152 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52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6 例。觀察組中男42 例,女34 例;平均年齡(69.52±4.36)歲。對照組男41 例,女35 例;平均年齡(69.56±4.3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4 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關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②經磁共振成像(MRI)、CT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③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經批準開展此研究,患者和家屬了解研究內容,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研究前3 個月內曾經有出血、消化道潰瘍、血液系統疾病;②心臟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③對研究相關藥物過敏。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治療,如降壓、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營養神經等。對照組采用丹紅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20 ml/次,1 次/d。觀察組采用丹紅注射液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其中丹紅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丁苯酞注射液靜脈滴注,25 mg/次,2 次/d,滴注時間>50 min/次,兩次用藥間隔時間>6 h。兩組持續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治療效果 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基本消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下降幅度≥70%,生活能基本自理;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好轉,NIHSS 評分下降幅度為30%~69%,生活部分自理;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NIHSS評分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相關臨床指標 檢測患者VEGF、SOD、MDA水平。
1.4.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皮疹、頭暈、出血、低血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37%高于對照組的88.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VEGF、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等特點,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患者預后的關鍵。其中,早期溶栓是治療該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對適應證、禁忌證的要求非常嚴格,同時對治療時間窗也有嚴格限制,即便如此,在治療過程中仍然存在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風險。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灶由中心的壞死區、周圍的缺血半暗帶構成,由于周圍的缺血半暗帶仍有側支循環代償,因此,如果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其血液供應,則可能使神經細胞存活,并恢復其功能。急性腦梗死發作后可能引起“瀑布式”的缺血級聯反應,其中重要的病理機制為自由基反應,即腦組織處于缺氧狀態下時能降低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導致大量氧自由基的生成,從而破壞神經細胞的細胞膜結構、功能,因此,臨床治療該疾病應以恢復病灶周圍的血液供應為主[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應用丹紅注射液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更好的效果。丹紅注射液提取了丹參、紅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藥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多種作用,可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但單獨應用時雖可改善原有血管的血流情況,但無法在病變區域建立新的血液通路,效果有限[6,7]。丁苯酞注射液屬于一種人工合成藥物,能通過人體內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促進血管內皮的生長,同時還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8,9]。本研究中發現,觀察組VEGF、SOD水平高于對照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VEGF 是一種高度特異性的促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可選擇性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膜上的VEGF 受體,使血管內皮細胞發生遷移、增殖,從而促進血管的生成。SOD 是人體中的氧自由基清除酶,屬于機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質,能清除機體中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從而阻斷脂質過氧化鏈式反應。MDA則為脂質過氧化的最終產物,能直接反映機體的過氧化程度,進而提示氧自由基的生成情況、組織細胞的損傷程度[10-12]。上述結果說明,丹紅注射液聯合丁苯酞注射液能更好地促進血管內皮的生長,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減輕組織細胞的損傷。在對兩組安全性分析中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丹紅注射液聯合丁苯酞注射液用藥方案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有保證。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丹紅注射液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腦部血管再生,減輕神經細胞損傷,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臨床可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