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在歷經三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長后,青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終于超過煙臺,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在山東省內的雙“登頂”。
一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反映了區域經濟的活力和實力。對城市來說,上市公司數量反映了活力,而上市公司的市值則意味著資本對企業發展優勢與市場競爭力的認同,是企業乃至一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2022年即將落下帷幕之際,在資本市場一路追趕的青島又帶來了新的驚喜。在歷經三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長后,青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終于超過煙臺,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在山東省內的雙“登頂”。
數據顯示,11月29日,青島62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7832.19億元,煙臺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7798.71億元,青島上市公司總市值首次躍居全省榜首。在11月29日以來的多個交易日,青島穩坐全省A股上市公司市值“頭把交椅”。對于青島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節點。
“青島軍團”在資本市場上持續追趕
青島曾是山東資本市場的“破冰者”和“領跑者”。1993年,青島啤酒先后發行H股及A股,成為中國第一家在香港與內地同時上市的公司,從此拉開了青島利用資本市場推動經濟發展的大幕。
自1996年之后,青島在資本市場上放慢了腳步,上市公司數量逐漸被濟南、淄博超越。21世紀前,青島僅有6家企業上市。其中傳統的“五朵金花”占據四席,彼時的青島,制造業是城市發展主流。
2004年,中國資本市場發生重大轉變,深交所中小板推出,使大批中小型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山東也因此獲利。這一年,山東資本市場前四名形成了濟南15家,淄博10家,青島9家,煙臺8家上市公司的格局。
2008年,借助民和股份、恒邦股份和煙臺氨綸(現名泰和新材)3家中小板企業的上市,煙臺上市公司達到13家,成功超越青島,排在濟南之后,位居山東第二。彼時的青島,在省內GDP排名第一,但上市公司數量已經排到第四位。
近幾年,隨著資本力量在城市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日趨顯著,意識到自身不足的青島開始認真反思,得出了結論是:企業證券化率偏低,與企業家資本意識和運用資本的能力不足有直接關系,與整座城市的資本氛圍、產業結構等密切相關。2018年山東新增的6家A股上市公司均來自青島;2019年青島新增9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業績亮眼;2020年青島全年新增過會及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17家,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底,青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量達到59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達44家,總數終于反超煙臺,位列全省第一。
如今,青島迎來了全方位開放的大勢,站在了中國資本市場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風口。2022年前11個月,青島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2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78家,其中境內上市總數63家,位居全省第一,實現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各大交易所與板塊的全覆蓋。分板塊看,青島北交所上市公司3家,居全省首位。青島科創板上市公司6家,與濟南并列全省第一。另外,41家主板、1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均領跑全省。
業績是影響上市公司股價、市值的重要因素。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62家境內上市公司總營收426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57%,高于8.52%的全國水平;實現凈利潤總額38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0%,高于19.8%的全國水平,有力支持了青島高質量發展。
青島躍居山東省內A股“市值第一城”
盡管青島在上市公司數量上已經遙遙領先,但在市值指標上多數時間仍不及煙臺。2022年11月底,山東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36319.42億元,青島、煙臺、濟南三市上市公司總市值分列前三。經過近幾年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青島上市公司“量”“質”齊升,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7835.01億元,反超煙臺7749.57億元的總市值,躍居全省第一。
通常,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值對區域上市公司總市值起到很強的支撐作用。青島上市公司總市值落后,主要在于市值較高的頭部企業匱乏。煙臺有萬華化學這個龍頭企業作為市值“壓艙石”,萬華化學常年盤踞魯股市值首位,而青島的海爾智家、青島啤酒長期位居其后。2020年,在數量實現“逆襲”后,青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卻沒有建立起優勢,山東“市值第一城”的位置還被煙臺牢牢掌握。
其次,是青島上市企業總體體量偏小。數據顯示,青島上市企業2021年的平均值市值只有150.61億元,不僅落后于煙臺的193.88億元,而且落后于濰坊的164.66億元。當年末,市值低于30億的青島上市公司共有15家。青島新上市企業多集中在創業板、科創板,市值增量有限。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煙臺市44支股票、市值8402.61億元,位居全省城市首位;青島市44支股票、市值7319.04億元,位居全省城市第二位。2020年底,青島和煙臺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尚有千億元的差距。
2021年,青島新增A股上市公司13家,不僅占據山東總量的近1/3,而且是山東唯一增量達兩位數的城市。而老對手煙臺在2021年只新增了3家A股上市公司,這使得青島在上市企業總數上徹底甩開煙臺,并把對煙臺的市值差距從800多億元縮小到100多億元。
2022年上半年,青島把與煙臺的市值差距縮小在50億元左右。隨著下半年鵬博士、華鐵股份等“外嫁”企業的市值計入,青島最終實現了總市值的逆襲,同時在上市公司數量方面保持了兩位數的領先優勢,在山東資本市場得以傲視群雄。
縱觀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的表現,不難發現資本的喜好,那些符合時代潮流,帶有高端、新興、科技標簽的產業和企業,在資本市場更受青睞。青島上市公司總市值成功逆襲,不僅是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長的功勞,其背后還有“頭部企業”做大做強,“新生代”加速成長等多因素的疊加共振。
上市公司市值是產業結構的縮影,青島上市公司多處于產業鏈條的中間環節和小眾細分領域。海爾生物、高測股份等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在各自細分賽道具有較強話語權的上市青企,已經成長為百元股、百億市值,它們不斷優化著青島上市軍團的產業結構,也成為青島上市公司總市值進階的中堅力量。整體來看,近幾年上市的“新生代”實力不俗。相關數據顯示,至12月13日收盤,青島2022年新增的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226.36億元,占“青島軍團”總市值比重近3%。
與資本市場先進城市相比,青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在山東省內,青島的領先優勢也不是那么絕對,尤其在市值排名方面,還存在一定變數。
青島將培育出更多優秀的“種子選手”
今年以來,青島資本市場延續了之前良好的發展勢頭,2022年6月末的9天時間里,6家青企IPO申請獲證監會和交易所受理;7月,三柏碩、豪江智能兩天內接續過會;11月,雷神科技、三祥科技兩家企業同時獲證監會核發批文。青島企業上市進程呈現加速跑姿態,構建了企業上市良好生態。截至12月9日,青島轄區上市輔導備案企業為19家,上市“后備軍”數量充足。
下一步,青島需要繼續優化產業環境、營商環境,豐盈資本生態圈,為資本市場培植更多的“種子選手”,壯大青島上市軍團的規模。同時,青島還應依據各個上市交易所的特點、要求,更有針對性地服務擬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命中率。10月21日,在全市企業上市工作推進會上,青島提出,2023年,將力爭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以上,繼續保持企業上市快速發展態勢,在北方城市資本市場上爭先進位。
近年來,青島市著力優化資本市場營商環境,在全國首創推動企業上市“十項工作機制”,增強企業上市內生動力。同時,制定上市和擬上市企業“白名單”,嚴格把控準入門檻,定向重點培育,動態優化調整,做到“無事不擾,有事立辦”。截至目前,已有117家企業納入首批“白名單”。與此同時,青島市注重對后備企業的培育,構建梯度培養體系,精準建立442家重點擬上市企業后備庫,上市梯隊建設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青島市不斷健全專業服務體系,借助平臺資源,深入開展資本市場專項培訓活動,為90余家擬上市企業提供“線上+線下”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培育,對400多家培育企業實現調研服務全覆蓋,有效幫助企業提振發展信心、把握發展態勢、化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后勁。
在我國,中小企業占據我國企業數量的90%以上,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日益完善,無異于向中小企業打開登陸資本市場的大門。區域股權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企業向“上市門票”沖刺的過程中,與它們距離最近的區域股權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平臺、地方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近年來,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藍海股權”)為打造青島資本市場“金字塔”提供了堅實的底層力量。記者了解到,藍海股權成立至今,已聚攏2111家掛牌企業、8萬投資者群體,累計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融資311.3億元,助力7家企業實現A股上市, 14家企業登陸新三板、2家啟動海外上市。
2022年8月,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正式承接運營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全面承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五大交易所的青島服務基地“在地化服務”。承接至今,已舉辦各類培訓、沙龍等60多場次,調研和服務企業1000多家次。
未來隨著青島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高,青島資本市場一定會開啟新的征程,邁向更高的臺階,為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