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滿樓

人聚青島,才享榮光。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山海大地正因人才集聚激發出匉訇聲響,澎湃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才聚海岱,鳳鳴高崗。天下英才,無不擇良木而棲。
一組組數據足以證明青島是海內外英才棲枝筑巢的向往之地:10年間,全市人才總量增加約110萬人。截至2022年上半年,青島市人才總量突破257萬人。青島在2022年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13,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連續10年獲評“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多年來,青島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資源,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把青島打造成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輩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奏響了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的鏗鏘樂章。
激活“人才密鑰”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則愈匱。一個個人才恰如能量因子,激活其中潛在能量需要掌握核心密鑰。
密集政策是青島市開啟人才引進的第一把密鑰。從《關于實施“青島英才211計劃”加快推進“百萬人才集聚行動”的意見》《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到《青島市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五大工程實施意見》《關于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等6個重磅人才新政,青島市多年來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組合拳”,構建完成了落戶政策、普惠性政策、選拔性政策、產才融合政策為基本框架的全市人才政策。
品牌活動是青島市廣開人才之門的第二把密鑰。“人才月”“人才周”“藍洽會”等傳統品牌活動構建起產才融合新場景。2022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周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舉辦“招才引智、創新創業、平臺賦能、峰會論壇、人才賽事、其他活動”六大版塊30余項人才活動。2022中國青島“藍洽會”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展現來青意向,國內投融資和成果轉化領域知名專家和帶頭人與人才項目精準對接,加速促進項目落地對接。過去22載,“藍洽會”累計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近2萬個,吸引1.2萬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報名參會,3100余名海外人才成功留青創新創業,創辦高新技術企業550余家,助推大批國內外領先的先進技術、高端項目落戶青島,成功引育了大批國內外高端人才成為青島“城市合伙人”。
機制創新是青島市激活人才智能的第三把密鑰。青島轉變“大水漫灌”式政策制定邏輯,在強化頭部企業和領辦人激勵、促進產業高端人才集聚、加快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用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創新舉措。青島市人社局2022年出臺了《關于推進向鏈主企業放權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將技能等級認定、初中級職稱評審、高層次人才推薦、人才服務定制等“四權”下放給鏈主企業,通過放權賦能鏈主企業提高人才引育用效能,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青島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人才受益”為理念,建設青島人才賦能中心,以場景賦能、資源賦能、數字賦能為著力點,建設項目路演、風投創投、高端獵聘等六大賦能場景,鏈接政府部門、高校院所、社會機構、商協會等142家單位服務資源,打造青島“才賦云”平臺系統,為人才發展提供全鏈條、全周期的綜合性賦能。
真誠與尊重
古語云:對人才要“量力而任之,度才而處之”。青島深諳其道。
無論是引領發展潮流的頂尖人才,還是耕耘一方天地的鄉土人才;無論是勇立產業潮頭的領軍人才,還是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能人才;無論是如火如荼的創業者,還是青蔥歲月的大學畢業生……在青島都能找到“政策套餐”“關愛禮包”,青島真正做到了讓來者即享、強者多得、貢獻有獎。
頂尖人才受尊崇。2022年青島市委人才工作會對2021年度青島市新當選的兩位院士王軍成、陳松林頒發了頂尖人才補助獎勵。當兩位院士走到臺上接受嘉獎時,會場上響起陣陣雷鳴般的掌聲,青島用最具儀式感的方式釋放出對人才的尊重和誠意。此外,作為擁有33年歷史的青島“老牌”人才工程,青島市已先后組織開展了18批2126人(次)拔尖人才推薦選拔工作,大批優秀人才已成長為行業領軍人才、頂尖人才,他們沖在改革攻堅的主戰場,走在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的最前線,成為助推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技能人才受尊重。“80萬元全職引進高層次技能領軍人才一次性獎勵資金、30萬元的安家費補貼,這種‘大手筆讓我感受到了青島實打實的誠意和尊重。”剛來青島一年,青島市技師學院焊接高級實習指導教師劉永慶就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享受到了高層次技能人才全職引進的獎勵待遇。近年來,青島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培養和引進高層次技能領軍人才獎勵、安家補貼、薪酬補貼完善的政策體系,不僅對全職引進的國家級、省級技能領軍人才分別給予個人30萬元和20萬元安家補貼,還對本市單位全職引進或培養的高層次技能領軍人才最高給予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該政策自2019年實施以來已累計申請撥付獎勵資金2320萬元。
雙創人才享優待。青島市不斷健全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圍繞服務頂尖人才創新創業,全國首個院士專家創新創業產業園——青島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院士智谷)正式投入運營。青島市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孵化總面積達到3.3萬平方米,累計扶持企業104家,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湛山創客工廠”為廣大青年群體創新創業提供扶持和服務。青島市還對首次創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創業實體,按照帶動就業情況給予最高3萬元創業補貼。2022年1-11月份,青島市政策性扶持創業3.08萬人,創業帶動就業6.96萬人。發放創業扶持資金4.62億元,位居全省第一。
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多年來,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在青島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轉化為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
新時代聚才“集結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十四五”開局之年,青島市委人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青島市未來人才工作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思路,提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四個面向”,突出青島特色,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著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設國際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樞紐平臺,構建一流人才發展生態,為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青島力量。
2022年,青島市印發了《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的意見》,圍繞擴大基數、高端引領、凸顯特色、賦能發展四個方面,制定人才基數倍增計劃、頂尖人才聚集計劃、高層次人才提升計劃等10項子計劃,涵蓋了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升級形成了3.0版人才政策新體系,成為未來一段時期青島市人才政策的綱領性文件。一項項制度舉措環環相扣,人才鏈、創業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青島的人才體制機制日臻完善,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
為系統提升人才鏈、技術鏈和產業鏈整體效能,青島市接續出臺《推進“揭榜掛帥”若干措施》,上線“揭榜掛帥”數智平臺,將“揭榜掛帥”機制拓展到農業、建筑業、制造業、服務業全產業領域,以及服務模式、制度創新、調查研究等各方面需求領域。平臺導入現代海洋、節能環保等重點產業領域的30余名專家以及律師、知識產權師、人力資源經理等30余名技術經紀人,助力項目精準、高效對接。
在“人才強青”集結號下,青島市加快實施人才攻堅十大行動,創新開展“青聚英才”招才引智專項行動,連續第九年舉辦“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賦能鏈主企業人才評價權,推進技能人才評價提質擴面,新增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企業202家,開展認定2.28萬余人次;落實青年人才補貼政策,進一步吸引青年人才來青留青,2022年截至11月底,青島市引進集聚各類人才達25.1萬人。
人聚青島,才享榮光。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山海大地正因人才集聚激發出匉訇聲響,澎湃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