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節,腹瀉病是兒童常見的疾病,如輪狀病毒腸炎、諾如病毒腸炎和細菌性腸炎等。
輪狀病毒腸炎又名“秋季腹瀉”,多發生于天氣較寒冷的秋冬季節,是秋冬季腹瀉的最常見原因。傳染性強,可通過糞一口傳播,或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傳播,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特別是6月~3歲的嬰幼兒高發。主要表現為頻繁腹瀉,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大便,腹瀉每天可多達10~20次,大便量多、水分多,可伴有不同程度嘔吐,還可伴有發熱、食欲不振及腹痛引起的哭鬧等癥狀。部分輕癥者發熱、嘔吐和腹瀉癥狀不嚴重,只有腹瀉癥狀。輪狀病毒腸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孩子可以通過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3~8天可以自愈,主要是對癥治療、防止脫水及做好飲食管理等。
諾如病毒腸炎與輪狀病毒腸炎表現相似,但發病初期嘔吐更加嚴重和常見,往往先嘔吐后腹瀉。嘔吐可數次至數10次,腹瀉每天數次到20余次,水樣便或稀便,一般病程2~7天。
細菌性腸炎也是秋季較常見的傳染病,如鼠傷寒沙門菌腸炎和細菌性痢疾等。如果進食了變質的食物,或與細菌性腸炎的病人共同進食、密切接觸,都可能會被感染。表現為急性發熱、嘔吐、腹痛、腹瀉,大便為膿血便或黏液便,大便每天數次到20余次,每次大便量不多,有里急后重的感覺,就是想拉大便又拉不出,便意不盡的肛門墜漲感,有時伴肛門脫垂。小嬰兒排便時哭鬧明顯。大便培養出鼠傷寒沙門菌或痢疾桿菌可以確診。
防治措施
1.如果孩子感染了腹瀉病,父母們應讓孩子少量多餐進食,可吃些稀飯、面條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膩刺激性及容易過敏的食物攝入。如果奶粉喂養的寶寶有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可按照醫生囑托選擇無/低乳糖奶粉。按照醫囑口服調理腸道藥物和口服補液治療,細菌性腸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脫水嚴重或不能口服的,需要輸液治療。
2.要注意手衛生,在給孩子處理大便或換尿布后、沖奶前、喂奶前都要洗手;做好消毒,孩子的奶瓶、餐具要用消毒柜或開水煮沸消毒;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變質、腐爛食物,冰箱食物不能存放過久,生吃瓜果要洗凈。
3.防止疾病傳播,不與腹瀉的孩子在一起玩,不能一起吃東西。
4.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腸炎最有效的方法。諾如病毒目前尚沒有相應疫苗,主要依靠前述預防措施。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兒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冬春季節常見,任何年齡兒童都可感染水痘,2~6歲兒童是發病高峰。
孩子接觸水痘或帶狀皰疹病人,在感染病毒后2周左右發病,最初表現為發燒、頭痛、食欲下降等前驅癥狀,繼而出現紅色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露珠狀小水皰;不久后水皰內變渾濁,水皰易破潰,瘙癢明顯。皰疹持續3~4天后干涸、結痂、脫落,并在皮膚上留下粉白色區域,最后皮膚復原。水痘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也就是軀干部多、四肢少,皮疹成批出現,丘疹、水皰疹、結痂疹可以同時存在,1~2周完全康復。水痘疹也可能出現在頭皮、口腔或其他黏膜處。
少數水痘孩子伴有并發癥,如皮膚細菌感染、腦炎等,其中皮膚細菌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如果皮膚出疹部位紅腫疼痛,可能發生了皮膚感染,嚴重的引發較大范圍皮膚及深層蜂窩組織炎、敗血癥。一般情況下,水皰結痂脫落后會在皮膚短暫留下褪色的痕跡,經過數天到數周完全消退。但若是并發皮膚感染,日后就可能留下疤痕。水痘并發腦炎表現為頭痛、嘔吐、走路不穩等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防治措施
1.水痘的治療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皮疹瘙癢時未破損處可局部應用爐甘石洗劑外涂。低熱可用降溫貼輔助退燒、多飲水、臥床休息等;腋溫超過38.5℃時,可酌情使用口服退熱藥,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禁止用激素退熱,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誘發瑞氏綜合征(一種嚴重的肝和腦疾病)。抗病毒治療首選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皮膚繼發細菌感染時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2.水痘患兒的家庭護理非常重要。宜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稀飯、面條等,忌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穿寬大舒適的衣服,勤換洗。由于皰疹會有癢感,患兒應剪短指甲,小寶寶戴手套,避免抓破皮疹繼發細菌感染。
3.水痘的預防做好以下幾點:①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以免交叉感染;③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④疾病流行期間盡量不去公共娛樂場所去玩,盡量減少去商場、超市等人群聚集的場所;⑤學校、幼兒園發現孩子出現水痘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對患兒采取隔離措施,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且至少發病后1周。
家長們需要注意,不能因為擔心孩子學習進度,隱瞞孩子水痘病情,導致疾病傳播。
流行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帶病毒者是傳染源。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尤以5~15歲患兒多見,常在幼兒園、學校中出現流行。初期部分患兒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熱、頭痛等癥狀,隨后出現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脹,2~3天內達高峰;面部一側或雙側因腫大而變形,局部疼痛明顯,開口、咀嚼、進食酸性食物時疼痛加劇。腮腺腫大可持續4~5天左右,以后逐漸縮小,全部病程約6~10日。少數可出現胰腺炎、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等并發癥。
防治措施
1.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尚無特定的抗病毒治療藥物。
2.患兒應注意休息,居家或住院隔離,給予對癥治療,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患兒發熱予以藥物或物理降溫,腋溫超過38.5℃時可以用退熱藥物,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抗生素治療無效。臨床上常用中成藥物,如口服板藍根、外敷青黛粉消腫等。注意患兒的口腔清潔,避免進食酸性食物。
3.出現有腦炎、睪丸炎、胰腺炎等并發癥時,應及早就醫治療。
4.日常防護:飲食可以多樣化,蔬菜、水果、牛奶等需要全面攝入;保證足夠的睡眠,不熬夜,也是保障免疫力的方法之一,家長們需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溫暖而又空氣流通的舒適睡眠環境;適當的戶外運動能夠增強寶寶孩子的抵抗力;流行腮腺炎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外出時戴口罩,勤洗手。
5.及時接種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秋季早晚溫度變化大,忽冷忽熱,家長們要根據天氣變化為孩子適時增減衣物,以免受寒,并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
劉靜 主任醫師
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南華大學兒科學院兼職教授,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感染學組委員。從事小兒感染性疾病臨床工作20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科研、教學經驗,研究方向為兒童感染性疾病基礎及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