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高峰 顏芳
2 022年7月8日起,湖北宜昌“納涼公交”經宜昌各媒體平臺報道后火爆全網,成為一個現象級新聞IP。三峽日報旗下子報三峽商報作為參與報道的重要媒體,結合自身受眾特點,精心策劃組織線下互動活動,重視熱點話題評論互動,助推宜昌“納涼公交”事件由單純的新聞事件向系列城市品牌宣傳轉化,實現了新聞傳播價值的最大化。
經過精心策劃,7月11日,三峽商報視頻號、抖音號推出宜昌“納涼公交”短視頻;7月12日,三峽商報推出消息《宜昌“避暑納涼公交”開進工地》,并同步啟動三峽商報品牌公益活動“為高溫下的勞動者送清涼”,號召社會各界“致敬高溫下的勞動者”,為一線勞動者送清涼。
活動報道推出后,社會各界紛紛響應,在全市范圍內掀起了“為高溫下的勞動者送清涼”熱潮。7月15日起,西陵區免費對外開放90個“清涼驛站”,重點對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等城市戶外工作者及有需求的居民群眾提供納涼服務。
同一天,宜昌市筑堡辦在全市啟動“紅領服務”,組織人社、總工會、移動、郵政等部門,設置了初心驛站、愛心驛站、零工驛站、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加油站及營業門店和等449個“紅色驛站”,面向社會全面開放,為廣大快遞員、外賣送餐員、貨運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從業人員,以及環衛工人、社區居民等提供歇腳納涼服務。
“為高溫下勞動者送清涼”是三峽商報連續多年開展的品牌活動,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7月16日中午,三峽大學志愿者為城市建設者送涼茶、西瓜,并免費為建設者子女提供學習輔導。7月22日至25日,三峽商報攜手陳實志愿服務隊等眾多愛心公益組織、企業及熱心人士,為一線勞動者送消暑物資。這種同題新聞活動與宜昌“納涼公交”新聞事件有機結合,縱深推進了宣傳效果,發動更多的市民、讀者以實際行動參與到“送清涼”活動中來,讀者、市民、網民由新聞事件的看客變成了主角。
三峽商報在報道宜昌“納涼公交”中,除了報道新聞事件本身的動態進展,還非常重視讀者、網友的評論和互動,選取了最走心、最溫暖、最小眾的切口,進行話題報道。
7月12日,三峽商報在推出消息《宜昌“避暑納涼公交”開進工地》同時,同步推出評論報道《這是一座有愛的城市》,選取網友最熱議的話題,進行評論互動報道。7月13日,宜昌一中學生余怡晗致電本報,表示“今天,恰逢自已過生日,希望加入到愛心行動中來,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次日她就和媽媽帶著10箱礦泉水,送到了城區奧體公園“納涼公交”點。三峽商報抖音號、視頻號迅速進行了推送。這組報道引起了網民熱評:“宜昌不愧為湖北最早的全國文明城,宜昌人的文明素質是多年日積月累,一代一代宜昌人言傳身教的結果?!币瞬凹{涼公交”報道被提升到了城市品牌傳播的高度。
這種在常規動態新聞報道中,選取受眾最關注、最走心的熱點話題進行互動報道,可以達到二次傳播、裂變傳播的效果,從而引起社會共鳴。
宜昌“納涼公交”牽引出一個個宜昌城市溫情、宜昌人民善良的故事,實現了融合傳播,傳遞了城市溫度,體現了主流輿論價值,是宜昌城市品牌塑造和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鮮活案例。
在實施報道過程中,為了實現這一新聞傳播價值和目標,三峽商報在后續報道中選取核心人物、事件作轉化性報道。報道主題不只是圍繞“清涼”二字做文章,因為“清涼”并不是我們報道的宗旨,我們報道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愛、感恩和文明。
“為高溫下勞動者送清涼”是三峽商報暖新聞品牌之一,在報道中三峽商報始終將話題導入“以行動傳遞社會正能量,引領文明宜昌新風尚,一起為宜昌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加油”的主題。特別是在西陵區推出了90個“清涼驛站”、市筑堡辦推出449個“紅色驛站”等報道中,三峽商報將更多宣傳主題引入到“筑堡工程”公共服務場景建設,把宜昌“納涼公交”事件作為推進“筑堡工程”和“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時代大場景中來,進行引導性、關注性報道。
后續報道中,三峽商報將主要圍繞如何與城市品牌聯動宣傳做文章,把“納涼公交”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從城市品牌宣傳的角度,策劃、包裝、剪輯成系列溫情短視頻,作為城市品牌宣傳片進行推廣,彰顯“人人都是品牌”的城市傳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