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勇 歐陽怡文
9月28日上午,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婚姻登記中心新址,18對新人對海起誓、對山盟約,許下愛情的承諾。活動當天,浙江省第二批婚俗改革暨首屆“福彩暖萬家·十佳婚姻登記機關”選樹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普陀區婚姻登記中心是30家候選單位之一。
自2020年8月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婚俗改革試驗區以來,舟山市普陀區著眼海島地域特點和風土人情實際,多措并舉立體推進婚俗改革,并將觸角向海島漁村延伸,打造海上“婚改輕舟”。今年8月,普陀區在浙江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實驗縣(市、區)評估中獲評優秀,并列入浙江省民政廳持續深化婚俗改革重點推進縣(市、區),為全省7個縣(市、區)之一。

婚俗活動是否健康、文明,直接關系到家庭與社會和諧。為治理天價彩禮等婚嫁陋習,構建新型婚育文化,普陀區將婚俗改革納入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安排、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文明城市創建重要指標,成立領導小組,印發《婚俗改革試點方案》《推動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實施方案》等4個政策性文件,加強婚俗改革實驗工作全面領導。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定期召開會議,聯合推動婚俗改革實驗工作落實。兩年來,共召開部門、鄉鎮負責人會議5次,協同舉辦“海上玫瑰園”“浪舞白沙”“月老杜莊”等大型集體婚禮5次,吸引125對新人參加。
注重“破舊”更要重視“立新”。普陀區發揮黨員干部、鄉賢志士等人群示范引領作用,在六橫鎮試點開展婚俗不正之風專項整治,實行黨員干部婚慶、喪事操辦報告制,以黨員干部規范引領群眾自覺,破除陳規陋習,更新思想觀念,形成文明節儉操辦婚事新風尚。兩年來,共35名黨員干部、鄉賢志士家庭操辦婚事,事前報告率達100%。
把婚俗改革與基層治理結合起來、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才能讓文明婚俗蔚然成風。普陀區將婚喪禮俗寫入村規民約、社區公約,明確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職責,倡導廣大群眾不講排場、不搞攀比,杜絕天價彩禮。該區婚喪禮俗寫入村規民約、社區公約覆蓋率達100%。同時,借助當地舟山新聞、掌上普陀、新聞998等媒體,線上線下宣傳婚俗改革內容,發布移風易俗倡議,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婚俗改革。兩年來,共發布婚俗改革相關新聞報道、通告、廣播200余篇,單條點擊率最高達15萬余次。
讓“甜蜜的事業”省錢省心又文明純粹,才能成為鮮活樣板,發揮示范效應。普陀區依托毗鄰“海天佛國”、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優勢,選擇地理位置絕佳、可隔海望見普陀山的主城區蓮花洋海濱公園作為新的國家5A級婚姻登記機關打造地,致力打造成全省一流乃至全國領先水平的婚姻登記場所,成為婚姻登記新地標、網紅打卡地、婚俗文化體驗中心。今年9月28日,普陀區婚姻登記中心新址投入使用,總占地8000平方米,由兩幢中式建筑和室外公園組成,其中室內750平方米,室外7300平方米,規劃設計了愛情主題公園,中、西式頒證大廳,海島婚俗體驗館等。
普陀區立足轄區內有“俠侶愛情文化”桃花島、“東極之戀”東極島、“海釣浪漫之旅”白沙島等多個愛情主題旅游島資源實際,堅持“一島一品”,謀劃打造多個婚慶場地和室外集體頒證基地。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占地1.8萬平方米的展茅街道“海上玫瑰園”和占地2萬平方米的六橫“月老杜莊”兩個大型室外集體頒證基地,下一步將逐步向各海島推廣。同時建立頒證師制度,邀請30位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和婚姻幸福美滿、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志愿者擔任結婚登記特邀頒證師,在元旦、春節等重大節假日為新人們頒發結婚證書。兩年來,共舉辦集體頒證活動10次,為260對新人集體頒證。
普陀區率先在全省打造區、街道、社區三級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中心,集聚轄區所有法律咨詢、心理咨詢、家庭教育等社會組織力量,精準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融合打造區、街道、社區三級新時代婚姻法律文化宣講基地,定期邀請社會組織中的律師、專家進行婚姻法規宣講和答疑解惑,邀請群眾開展婚俗文化沙龍,結合“5·20”“5·21”等時點開展婚俗改革和文明婚禮宣傳,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兩年來,共開展各類活動62場次,群眾參與2萬余人次。
普陀區把婚俗改革作為促進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方向,多管齊下、綜合施策,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創造婚姻幸福、家庭和諧、社會發展的美好局面。
“定點+上門”,全方位開展婚姻輔導服務。一方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區和六橫鎮兩個婚姻登記點委托第三方社會組織配備專業婚姻家庭咨詢師、社工,為辦理結婚登記的新人提供性格測評、婚姻期待等婚前輔導,對擬離婚夫妻進行婚姻危機干預。兩年來,共提供婚前輔導146起;婚姻危機干預289起,最終使155起放棄離婚,勸和率53.6%。同時,依托三級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中心建立婚姻家庭輔導力量數據庫,以群眾點單、社會組織解決方式上門為群眾解決婚姻家庭問題。同時不定期發動文藝類社會組織編排婚姻家庭輔導類節目,下島入村開展宣傳。兩年來,三級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中心共為群眾開展婚姻家庭輔導80余場次,相關文藝宣傳100余場次,共3萬余名群眾參與。
“特色+活動”,多樣化解決婚姻家庭難題。針對婚姻家庭中較難處理的婆媳之間,丈母娘與女婿之間的關系,在人口較多的六橫鎮試點,開設“丈母娘(婆婆)特色課堂”,組織丈母娘、婆婆進行家庭關系處理學習,提高家庭危機應對能力。兩年來,共組織丈母娘(婆婆)特色課堂20余次,吸引丈母娘、婆婆共200余人次參加。利用紅娘協會、東海漁嫂等平臺,組織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員進社區、進漁(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的“五進活動”,舉辦家風家教、婚戀家庭等主題講座、沙龍。兩年來,共舉辦各類活動50場次,3000余人次參與。
“線上+線下”,多渠道普及婚姻法律法規。線上,建立權威平臺,連線各類網站媒體,以逐章逐節連載和典型案例發布相結合方式,圖文并茂宣傳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舉辦全民婚姻家庭編知識競猜等。線下,在婚姻登記中心開辟 “婚姻法律知識專墻”,向婚姻登記夫妻發放宣傳折頁,提供專業法律援助,舉辦婚姻家庭法律知識講座、沙龍,擴大婚姻法律法規知曉面,營造婚姻保護濃厚氛圍。兩年來,共組織線上線下普及婚姻法律法規100余場,吸引20余萬人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