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年近古稀的劉先生左腹股溝處有腫塊30多年了,最大時如蘋果。因平時僅有墜脹感,沒有疼痛不適,平臥后用手將腫塊向腹腔推送,腫塊可回納消失,故沒太在意。近日,劉先生因便秘,在用力屏氣排便時腫塊突然增大,伴有明顯疼痛,逐漸加重無法緩解,趕緊去醫院急診。經醫生問診和查體后,急診擬“左腹股溝嵌頓疝”收治并手術。遺憾的是,術中打開疝囊后發現有較多的血性滲液,同時有長約40厘米的小腸顏色已經發黑,刺激后無蠕動,所以只能將這段壞死小腸切除,疝囊高位結扎后修補內環口,痛失徹底治愈的機會,只能二期進行疝無張力修補術。
疝俗稱小腸氣,是因為腹壁薄弱而導致腹腔內組織從薄弱處突出。患者會在肚子表面或隱私處摸到明顯的鼓包。在咳嗽、便秘、搬重物或長期站立時,癥狀會更加明顯。腹股溝疝患者可在腹股溝區摸到一突出的腫塊,除偶有脹痛及消化不良等癥狀外,無明顯其他不適表現,故往往易被忽視。一旦出現嵌頓,因嵌頓的腸管壞死、穿孔,可導致急性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上文中的劉先生急診時已發生小腸壞死,若再拖延,后果不堪設想。
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修補。修補方式和技術各有千秋。傳統疝修補術的基本原則是疝囊高位結扎.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管壁。但因為縫合張力大,術后手術部位有牽拉感及疼痛等缺點,故近年來已基本淘汰。現在普遍采用的是疝無張力修補術,在無張力情況下利用人工高分子修補材料進行縫合修補,具有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復發率低等優點。缺點是人工高分子材料屬于異物,有潛在排異和感染的危險,同時價格較高。
近年來還發展了經腹腔鏡疝修補術。其具有創傷小、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復發率低、無局部牽拉感等優點,并能同時檢查雙側腹股溝疝和股疝,有可能發現亞臨床的對側疝并同時加以修補。但因其對技術設備要求較高,需全身麻醉,同時手術費用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發展。
總之,對于腹股溝疝,凡是有手術指征的,盡早手術治療。這樣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后果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