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沐真
人食五谷雜糧,難免會有頭痛、腰痛、腿疼、牙疼等。在家庭藥箱中,鎮痛藥應該是常備藥物之一,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美洛昔康等。
阿司匹林是我們最熟悉的解熱鎮痛藥,對人體的輕、中度疼痛,如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等,均有緩解功效。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頭痛、關節痛及神經痛、癌性痛及手術后止痛,對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耐受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布洛芬適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的疼痛,如頭痛、偏頭痛、牙痛、痛經、關節痛、神經痛及肌肉痛。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美洛昔康等多用于風濕性關節炎、粘連性脊椎炎、非炎性關節痛、關節炎、非關節性風濕病、非關節性炎癥引起的疼痛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鎮痛藥雖然在減輕疼痛方面有著較好療效,但也是有副作用的,日常生活中不宜常用。
首先,長期服用鎮痛藥會導致身體產生依賴性,出現諸如打呵欠、出冷汗、疼痛加重、精神緊張、身體不適等癥狀。這種反應是外源性鎮痛藥抑制內源性鎮痛物質的結果,一旦停藥,內源性鎮痛物質就會暫時缺乏,從而導致產生依賴性并加重疼痛癥狀。
其次,經常服用鎮痛藥會傷害胃腸消化系統。鎮痛藥可以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在發揮止痛作用時,使人體失去前列腺素的保護作用,容易導致胃腸黏膜的損傷和潰瘍。臨床研究發現,由鎮痛類藥物引發的胃部損傷占潰瘍病發生率的30%左右。
再次,長期服用鎮痛藥物會造成人體凝血系統紊亂,導致出血時間延長,并可誘發消化道、皮膚等部位出血。出血的危險程度與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有較大關系,通常男性和高齡患者在使用鎮痛藥后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的危險性相對較高,使用鎮痛藥劑量越大,危險性越大。
一般來說,鎮痛藥對查找病因及治愈疾病并沒有積極作用,反而可能掩蓋真正的病因,貽誤病情。如果我們以止痛為目的,使用鎮痛藥最好限定在5天內。用藥期間如果出現胃痛、胃部不適、大便發黑(柏油樣)等癥狀時,立即停藥就診。長期用藥患者應定期檢查糞便潛血、血常規,必要時內鏡檢查。
值得提醒的是,胃腸道潰瘍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鎮痛藥,即便是潰瘍愈合后也應當慎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甚至誘發穿孔。孕婦、哺乳期婦女、患有出血性疾病、腎功能不全者,以及對非甾體類止痛藥過敏者,也應當禁止使用止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