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員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王計秋研究員團隊近期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志》在線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傳統的江南膳食在減重及糖代謝穩態調控方面的效果不輸地中海膳食。
這項平行化隨機對照干預研究共招募了253名年齡25~60歲、超重或肥胖且空腹血糖偏高的志愿者,將他們隨機分配到3種等能量限制(25%能量限制)膳食組,地中海膳食組(84人)、傳統江南膳食組(85人)、攝入高精米和紅肉的對照膳食組(84人)。在為期6個月的干預中,科研人員每周在5個工作日中向志愿者提供早、中、晚三餐,并通過連接手機應用的體重秤和智能手環來動態監控體重和運動步數變化。志愿者分別在基線、干預3個月和6個月時受邀參加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連續血糖監測、腹部脂肪檢測(核磁共振)在內的體檢。
科研人員發現,在6個月25%能量限制的干預后,地中海膳食組人均減重5.72公斤,傳統江南膳食組人均減重5.05公斤,對照膳食組人均減重5.38公斤,提示在有效的能量控制下,膳食模式優化并不能進一步顯著提升減重效果。連續血糖監測結果顯示,與對照膳食組相比,地中海膳食組顯著降低了干預6個月后低血糖的時間比例,傳統江南膳食也具有類似的優勢。
專家指出,傳統江南膳食的相關研究剛剛起步,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夠進一步優化我國本土膳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