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第三中學初中部(530029)陸艷紅
長期以來,關于語文教材的處理,葉圣陶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被奉為圭臬。自從王榮生將語文教材選文區分為“定篇”“例文”“樣本”“用件”之后,大眾對語文教材就有了一個新的觀察角度。不少語文教師意識到應對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進行區別化對待。然而,由于傳統習慣的羈絆,實踐中還是有部分教師不自覺地對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進行不加區別的處理,這對包括“定篇”在內的各類選文的功能的發揮十分不利。
因此,結合當前語文教學實際情況,筆者基于前人對“定篇”的思考,進一步明晰“定篇”的具體內涵,并分析如何鑒別“定篇”,如何基于課標精神、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及經典文化的傳承弘揚來理解及實施“定篇”教學。
實踐中,部分教師對“定篇”的教學沒有形成自覺意識,根本沒有區分“定篇”與其他類型選文的教學。這些教師把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都當作例子,按照一個模式教學,旨在讓學生通過一篇選文的學習獲得具體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并在考試中做到舉一反三。比如,在教學一些經典的文言文篇目時,部分教師直接忽略對文本內容的領悟欣賞,專注于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訓練;在教學一些經典名著節選內容、散文等時,一些教師只關注相關閱讀技巧的傳授。這樣的教學,并不能讓學生領悟欣賞文本,感悟文本中蘊含的文化內涵,不利于學生素養的形成。對“定篇”的不重視,嚴重影響了“定篇”在促進學生素養形成、傳承弘揚經典文化等方面的功能發揮。
還有一些教師淡化經典文化的教學,不重視“定篇”。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以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滿足社會現實需要為借口,淡化經典文化的講授,把時代精神與經典文化割裂開來。他們認為,經典文化與學生的生活是有距離的,與時代精神不太相符。對經典文化教學的淡化以及對“定篇”中蘊含的經典文化的不重視,同樣影響了“定篇”在促進學生素養形成、傳承弘揚經典文化等方面的功能發揮。語文教學應該尤為重視“定篇”以及“定篇”中所蘊含的經典文化的講授。
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沒有對“定篇”進行區別化對待,不重視“定篇”中所蘊含的經典文化是有原因的。他們對“定篇”沒有明晰的認識,不知道怎樣鑒別“定篇”,更不知道如何實施“定篇”教學才能發揮“定篇”的內在文學、文化功能。
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定篇”,才能進行正確的“定篇”教學,不再對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進行不加區別的處理。對“定篇”沒有明晰的認識,影響了教師對“定篇”的鑒別和教學設計,最終影響“定篇”教學在引導學生形成語文素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發揮。
王榮生在《論語文教材中的“定篇”類型選文》中將“定篇”定義為:“是語文課程規定的內容要素之一,按照我國的傳統,指語文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篇目。”在《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中,王榮生再次重申并簡化了自己之前的觀點,指出“定篇”“是語文課程規定的內容要素之一,是指語文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篇目”。結合這些定義及搜集到的相關材料,筆者認為可以把平常說的經典文學作品看作“定篇”。我們可以看到無論語文教材怎么變,各省的語文教材怎么編,總會有些選文從未“離開”,而它們通常都是經過歲月洗禮的經典文學作品。
“定篇”具有一定的特點。教師可以依據這些特點來把握“定篇”。
從進入教材的方式看,“定篇”是語文課程決策人的選擇,是不能隨意更換的。同時,“定篇”具有完整性,它是直接、原汁原味地進入語文教材的。不管對“定篇”有多少解讀,它都會有一個權威闡釋存在。以此為基礎,在“定篇”教學中,就要按規行事,把“定篇”本身作為教學目的,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定篇”。
從分布來看,“定篇”一般為經典文學作品,在各個版本的語文教材中交叉出現。“定篇”與經典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往往把那些歷經歲月洗禮仍被后人贊賞的文學作品稱為經典文學作品。經典文學作品是歷史上優秀思想文化的積淀。通俗來講,“定篇”通常都是經典的文學作品,是構成文學、文化素養現實所指的經典作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例子。
“定篇”的內容和特點決定了其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價值。
王榮生指出,語文課程肩負著培育文學、文化素養的重任,文學、文化素養在語文課程中有特定的所指,它以確指的“定篇”呈現,而不是也不應該是隨意捏弄的東西。這直接指明了“定篇”具有突出的文學、文化功能,它是語文教材中的“文化使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基于了解和欣賞受到文學、文化的熏陶,進而提升自身素養,產生積極弘揚經典文化的念頭。在語文教學中,“定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定篇”的教學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定篇”讓學生接觸到文學之美。“定篇”在語文教材中一般指經典的詩歌、文言文,還有名家的小說、散文等。它的文學性比較強。它一般在內容上展現出人性的深度和廣度、社會現實及歷史的進程等,在形式上則表現出遣詞造句、意象選擇、敘事方式運用的獨特。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定篇”都努力塑造美,體現出對美的追求。學生通過學習“定篇”,能夠接觸到文學的思想內核、審美要素以及精神意蘊,從而提升文學素養。
其二,“定篇”能讓學生直接接觸文化。“定篇”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涉及人生觀、價值觀、社會制度、審美情趣、科學、藝術等。學生通過學習“定篇”,能夠接觸文化、感受文化。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展現了關注民族命運、熱愛祖國的主題文化,例如杜甫的詩歌。學生熟讀這些詩歌,自然會在內心形成愛國主義情懷。語文教師應讓學生知道,要成為有文化的人,特別是要成為了解自己國家、民族的經典文化的人。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孔子、老子、莊子是何許人也,沒有讀過聽過唐詩宋詞,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一無所知,那么他將難以很好地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定篇”,可以受到文化的熏陶與感染,進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定篇”教學在引導學生提升文化素養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學生在學習“定篇”的過程中,可深刻感悟情感,從中找到自我,進而學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定篇”教學充分發揮引導學生提升文學、文化素養,傳承弘揚經典文化的功能。舉個例子,在教學“定篇”《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應讓學生感受到悲憫的情懷,引導學生學會體諒、關心他人,而不是一味批評、譴責。
只有認識了“定篇”的教學價值,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才不會隨意對待“定篇”,更不會對“定篇”進行碎片化處理。
“定篇”教學要以“定篇”的特點和作用為基礎,要區別于其他類型選文的教學,應以領悟欣賞為主,顯示出“定篇”在引導學生傳承弘揚經典文化,培養文學、文化素養方面的獨特作用。
教學目標應指向引導學生提高文學、文化素養,傳承弘揚經典文化。
“定篇”教學要注重文學的欣賞和文化的熏陶。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把重點放在引領學生走進文學、感受文化上。學生通過學習“定篇”,能夠了解相關的思想內容、藝術文化。學生要熟讀經典,領悟和欣賞經典。“定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取向;還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審美角度和審美層面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筆者是這樣設定“定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目標的:通過引導,讓學生能夠推己及人,感受到悲憫的情懷,學會體諒、關心他們,而不是一味批評、譴責。筆者是這樣設定“定篇”《孔乙己》的教學目標的:引導學生探究孔乙己不幸的遭遇。事實上,這些教學目標基本上是早就確立好了的,不宜隨便更改。比如,不能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充實、更接近生活,而把探究現代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作為《孔乙己》的教學目標之一。
教學內容要指向選文本身。教師要教文本本身,更多地引導學生鑒賞文本。
一定要明確“定篇”教學是教選文、學選文而不是教閱讀、學閱讀。這兩者有區別。說明文一類的文章可當作材料、例子來教,以使學生掌握閱讀此類文章的方法。但是在教學“定篇”時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重點是教文章。教師要結合權威的闡釋帶領學生正確解讀文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需要進行太多個性化的解讀,只需要把文章最真實的一面還原給學生,讓學生在文化學者的權威闡釋的引導下鑒賞文章。教師對“定篇”的教學應基于文化學者對文章所做的權威解說。
除此之外,教材中缺乏的各種對于經典文學作品的評論,經典文學作品所蘊含的關于文體的知識以及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時所需的其他資料,體現相同文體在不同歷史時代的特色差異的資料,指引學生感悟某一特定文化精神的資料等,都是“定篇”教學的內容。它們能輔助學生正確地領悟欣賞“定篇”,以把握“定篇”中的文化、藝術和思想。
有人提出了單篇課文“定篇”類教學法。具體是指對“定篇”進行單篇教學設計,目的是發揮“定篇”的最大價值作用。還有人提出作家作品“定篇”類教學法,具體是指將同一作家分散在各冊教材中的作品提煉出來,再輔以該作家的其他重要作品,將它們整合在一個教學單元中進行教學。筆者認為,這兩種教學方法各有所長,運用它們均能很好地發揮出“定篇”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處理“定篇”的時候還可適當利用以下幾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一是材料法。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領悟欣賞“定篇”,教師可提供豐富的相關材料。有些“定篇”雖經典、富有內涵,但寫作年代距離學生較遠,且所描寫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如《記念劉和珍君》《社戲》,因此學生有些難以理解。在“定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好讓他們了解作者寫作的文化、時代背景等。這有利于學生了解、掌握文章內容。二是朗讀法。“定篇”教學要注重朗讀,尤其是在教學詩歌、文言文時。我國很多經典文學作品都是人們通過讀傳承下來的。由此可見,朗讀對于經典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學生通過朗讀能夠更好地了解文化學者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闡釋,并在比較分析中形成自我的感知,受到文化的熏陶。三是鑒賞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定篇”進行鑒賞,讓學生對“定篇”進行評價,從而學會欣賞經典文學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定篇”的語言、思想,并在此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其做出自己的評價。
總之,“定篇”的教學要和其他類型選文的教學區分開來。教師要進行實實在在的“定篇”教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弘揚經典文化。朱永新曾在他的文章中指出,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的創生。只有傳承了經典文化,才會創生出更好的文化。如果語文教師缺乏對“定篇”的理解,一味地把“定篇”當成例子來教學,只會影響“定篇”內在文學、文化功能的發揮。這不利于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及更好的文化的創生。我們呼吁重視“定篇”教學,呼吁更多的教師拋開傳統習慣的羈絆,基于課標精神、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及經典文化的傳承弘揚來理解及實施“定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