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富陽分局 董雄華
蘆花飛雪漲晴漪,煙雨冥檬望益奇。如今,杭州市富陽區新桐鄉四季美如畫:春天遍地都是油菜花,惹眼而張揚;夏天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秋天則是一片片金黃的稻浪翻滾,洋溢豐收的喜悅……然而美景來之不易,五年前的新桐鄉山體滿目瘡痍,老百姓出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巨大轉變的背后是杭州市富陽區痛定思痛,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上了一條礦山整治“煥新顏”的道路,一條將“剩山圖”變為“山居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9 年底,杭州市富陽區成為全省唯一批準并開展實施的縣級綠色礦業示范發展區;2021 年11 月,杭州市“迎亞運”山體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專項行動現場推進會在該區召開。
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出臺《杭州市富陽區礦山專項整治方案》,采取“到期關停治理一批、提前關停治理一批、提升優化保留一批”的方式,積極整合區內資源,推動礦業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發展,高質量保障本地市場供應和滿足重大建設工程項目需求。“十三五”期間,全區關停礦山19 家,2018 年至今未新設經營性露天礦山采礦權。預計2022 年年底可關停礦山5 家,屆時礦山數量將減少至9 家。
針對普通建筑石料礦山,以整合或治理后退出為主,預計到2022年底全區保留建筑石料礦1 家。對普通建筑石料礦山的歷史遺留問題采取政府補償的方式有效解決;針對石灰巖礦山,以整合壓縮、改造提升為主,要求以礦區為軸心建設生態環保建材產業園,延長產業鏈,達到優礦優用;針對地下礦山,對地下礦安全和環境影響進行評估,保留安全措施到位、對環境影響不大的礦山,在資源儲量評估確定的開采年限到期后予以關閉。
1.綠色礦山建設。新桐板壁山脫硫礦、淥渚山亞南方礦、春建銅山鉛鋅礦、新桐宏升礦4 家礦山企業編制綠色礦山提升方案,打造綠色、環保、安全、和諧友好型的“花園式”綠色礦山,現均已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入庫總數位于杭州地區前列。
2.美麗礦山建設。對照《杭州市富陽區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確定杭州富陽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銅山鉛鋅礦和富陽宏升建材有限公司江洲村砂巖礦兩個先行試點,全力打造露天和地下各1 個美麗礦山建設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均已完成建設。
1.鼓勵礦山企業技改升級。圍繞“產業強區”戰略部署,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轉型升級,極大地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從“賣資源”到“賣產品”。截至目前,已引導浙江澄宇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改進技術,促成其與上海碳酸鈣廠有限公司等藥品級和食品級碳酸鈣生產企業的合作。杭州山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新建國內最先進的水泥生產線,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年開采規模從210 萬噸拓展到600 萬噸。
2.探索礦山企業智慧管理。基于數字新技術,在企業端構建“1+7”整體框架,即一個企業數據中臺和七大應用場景,在政府端建立“駕駛艙”(終端數據分析中心),集監測、分析、監管于一體,打造富陽區“智慧礦山”政企協同管理應用場景,解決企業在采礦、生產、運輸、安防、管理等方面的堵點痛點,解決政府在資源管理、監管服務、生態修復、綜合利用等方面的難點痛點,通過政企聯動、多跨協同達到礦山科學可持續發展。
3.推動循環經濟協調發展。結合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統一規劃,推動園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協調發展,打造石灰石綜合利用產業園區。如富陽山亞產業園,以淥渚鎮山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為基礎,已新建一條5000 噸/天全能水泥熟料生產線,協同處置100000 噸/ 年危險廢棄物,力爭打造一個技術一流、環保生態的建材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建設所需新征21.3 畝地已完成交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礦山企業在申請取得采礦用地時,須按照建設用地的流程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流程繁、時間長。為保障綠色礦山生產設施用地,杭州市富陽區創新推出在不占用耕地的情況下,予以審批臨時用地,常規辦理時限為5 個工作日,如淥渚鎮新浦村東山建筑用砂巖礦、杭州山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已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2012 年以來,杭州市富陽區根據“十三五”廢棄礦山治理規劃,依照“因地制宜、輕重緩急”的原則分步實施,探索具有富陽特色的自然恢復型、生態復綠型、土地整治型、景觀再造型等多種礦山環境治理模式,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融合發展,為杭州全市山體生態修復提供“富陽樣板”。截至目前,已治理廢棄礦山130 家,治理面積230 多萬平方米,投入資金9500 萬元,整理出可利用土地1200余畝。
緊扣“迎亞運、展風采,全面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主題,開展“迎亞運”山體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專項行動。一是摸清底數統籌治理。在杭州市明確的172 個整治項目的基礎上,自加壓力,通過全面排查,新增區級項目90 個。截至目前,262個項目已完成治理259 個,完成率98.9%。二是聚焦重點精準施策。聚焦重點區域可視項目,完成市級下發的22 個“三高兩江一湖”可視項目整治20 個,完成率達91%,其中亞運場館周邊、富春江沿線、杭新景高速、繞城西復線、春永線沿線等區域所有新增項目均已完成整治;聚焦國有資產高效利用,率先引入國有平臺介入廢棄礦山治理、石料公開處置模式,減少國有資產流失風險,有效保障政府重大建設項目的砂石供應,抑制砂石行情波動;聚焦完工項目檢查驗收,出臺《富陽區“迎亞運”山體生態修復景觀提升項目驗收辦法》,強化驗收職責,明確驗收標準,確保工程高質、驗收高效。截至目前,上報市級整治項目172 個,驗收169 個,驗收率達98%。三是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通過系統性工程治理,消除崩塌、滑坡等總計18 萬平方米的礦山地質災害隱患,有效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是同步優化空間布局。以本次專項行動為契機,對68 處臨時用地展開全面排查,對45 處過期臨時用地進行復墾,合計修復草地257畝、林地134 畝、耕地400 畝,錨固了以山、水、林、田、草為基地的綠色生態空間,區域整體生態環境和生態功能顯著提升。
將廢棄礦山作為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的對象,在修復生態創傷的同時消除地災隱患,騰出用地空間和補充耕地指標。如淥渚鎮打石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分兩期進行,治理完成后可提供0.2167 平方千米的土地用于發展生態農業,同時可形成面積達0.35 平方千米的工業及碼頭用地,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根據當地實際,對平整后的土地進一步綜合利用,有效增加生態綠地和建設用地。其中,新桐建材地塊已明確由當地政府和大企業達成框架協議,打造“富春綠谷”低碳智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達20 億元,預計年產值不低于8 億元;銀湖街道坑西村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引入西巖溫泉文化旅游度假項目,占地面積3.1 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6.8 億,走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治理新路線,實現山體修復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