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英,石秋菊,劉永康
(1.廣饒縣水利局,山東 廣饒 257300;2. 東營市小清河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廣饒 257300)
高店水庫位于東營市廣饒縣陳官鎮高店村東南、蘆李村北,北臨三干渠,始建于1996 年,原設計庫容1 100 萬m3。隨著廣饒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地下水壓采、黃河水超載、工程水源轉換及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高店水庫隨之成為廣饒縣工業用水的重要水源。2016 年,高店水庫增容工程列入山東省雨洪資源利用項目,由廣饒縣水利局具體實施,進行水庫增容改造。
高店水庫增容后,庫容2 302 萬m3,興利庫容2 072 萬m3,死庫容230 萬m3,設計蓄水位11.79 m,死水位4.00 m,年入庫水量5 800.2 萬m3,出庫水量5 562.5 萬m3,蒸發滲漏損失水量237.7 萬m3。主要建筑物包括圍壩、北進出水樞紐1 座、南出水泵站1 座、管理所1 處。增容后的高店水庫主要功能是為廣饒縣工業提供水源保障,同時為周邊4 333 hm2農田提供灌溉水源。
高店水庫增容項目完成后,為有效解決水利工程“重建輕管”、專業技術力量缺乏、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自2020 年7 月開始,廣饒縣水利局著手創建高店水庫標準化達標工作,通過“管養分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探索水庫管理層次標準化、管理水平智能化、管理方式物業化的“三化”模式。
1)出臺規范性文件。先后制定高店水庫《綜合管理手冊》《安全管理手冊》《工程管理手冊》《操作規程匯編》等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2)消除安全隱患。在截滲溝、隔離柵、壩肩、防浪墻、建筑物、機電設備等醒目位置設置界樁及防溺水、安全警示牌156 塊,廣泛宣傳安全知識,預防意外情況發生。通過汛前檢查和日常巡查,發現并消除北泵站閘門啟閉無備用電源、圍壩截滲溝隔離柵不能有效攔截外來人員等多處安全隱患,填補安全漏洞。
3)提高搶險保障能力。購置必備的救生衣、救生圈、雨衣、照明燈等應急工具滿足日常防汛,同時,與廣饒縣水利工程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該公司儲備木樁、土工材料、草袋、發電機組、挖掘機、防汛隊伍等機械物資,及時為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強統籌調度。制定應急(防汛)預案,將管理人員和物業人員統一編入防汛值班隊伍,壯大防汛力量。辦公室、中央控制室、南北泵站控制室電話、自動化系統在汛前全面檢修,確保汛期高效運轉,為第一時間掌握汛情提供安全保障。
為提高水庫管理的及時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廣饒縣水利局投資760 萬元建設視頻監控、安全監測、語音廣播、水質監測、綜合信息化管理等系統設備,實現水庫管理范圍內監控全面覆蓋。水泵、水閘可自動啟閉,庫區水位、水質、壩體滲流實現自動監測,所有數據自動儲存等功能,工作人員可實時視頻監控水庫現場,掌握水庫的巡查率、水雨情數據、隱患處置等情況,并根據情況下達處置要求和指令。通過智能化管理平臺,值班人員可在值班室完成對水庫周邊情況的實時監控,從而實現水庫管理監控實時化、指揮決策科學化。
1)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機制。為規范物業公司管理,制定《廣饒縣高店水庫管理和養護考核辦法》,明確組織管理、運行管理、日常養護、安全管理、保潔等5 類14 項考評細則,逐類逐項對物業公司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物業管理費直接掛鉤,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用,形成水庫物業管理的長效工作機制。
2)專人巡查,杜絕安全事故。每日安排4~6人晝夜不間斷開展防溺水和工程隱患巡查,對關鍵部位、關鍵地段進行重點巡查,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發生。
3)定期演練,提高業務技能。定期組織物業人員開展技術比武競賽,規范各項操作程序,提高設備啟閉效率,全面提升整個管理隊伍業務技能,為水庫安全運行提供堅強技術保障。
通過政府采購形式確定水庫管護公司,承擔高店水庫的日常維修養護工作,配齊運行維護人員、保衛人員、保潔員、后勤人員、信息自動化人員,負責壩坡草皮、壓重平臺、水泵、水閘的日常維護;對電力設施日常檢修維護,對防浪墻、壩頂道路、壩內坡、截滲溝襯砌內坡、航吊、啟閉機、路燈、觀測設施進行日常維護,達到管理規范,從根本上解決水庫維修養護專業技術力量薄弱和養護隊伍不穩定等問題。
根據水庫管理規程及標準化管理要求,專業養護公司始終做到養護制度、養護標準統一,巡視線路、標識標牌統一,機電及啟閉設施養護統一等。每年開展管護人員培訓,重點講解水庫運行管理相關規程和標準要求,以及其他工程標準化管理經驗。通過標準化養護已發現并解決多個標志標識牌破損等維修養護問題。
為及時掌握水庫運行動態,高店水庫結合水利工程標準化建設試點契機,大力推進水利工程數字化平臺建設,實現了高店水庫數據隨查隨用、工程狀態可查可控、管理行為動態監管,大大提升了水利工程專業化、精細化和標準化水平,確保工程運行安全并充分發揮效益。
廣饒縣高店水庫在標準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水庫標準化管理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水庫管理部門應在落實上級有關政策的基礎上,繼續爭取地方財政支持,落實管護資金,逐步建立起管理制度健全、管護隊伍專業、管理水平高效的水庫運行標準化體系,發揮水庫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