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吉剛,江偉偉,高 洋
(淄博市水文中心,山東 淄博 255000)
近年來,隨著各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治理、水利(水文)信息化建設等項目的實施,水文監測設施和設備不斷更新換代,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在防洪抗旱減災和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為各級政府提供了精準高效的決策依據水文工作逐漸從“幕后”走向“前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利用好發展機遇,進一步提升水文工作的影響力,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是新時代水文工作者的重點任務之一。
2017年12月,山東省成立了75處縣級水文中心,為基層水文服務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為了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2020年5月,山東省水文中心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縣級水文中心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縣級水文中心落實雙重管理,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進鄉鎮水利水文融合發展,并向鄉村(社區)不斷延伸的措施目標。目前山東省已有多個地市建立了鄉鎮水文服務中心,理順了機制體制。從實際效果來看,鄉鎮水文服務中心能夠及時為地方政府提供雨水情、地下水、水環境、墑情、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的專業數據和成果,在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河(湖)長制落實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農村產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服務,基本達到了扎根基層的目的。
當前,水文和氣象部門都具備雨情信息監測職能,且向決策部門報送數據,但由于站點設置和分布不同,往往會導致監測數據存在差異。針對這種情況,水文中心可與氣象、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開展合作,集中整合優化降水監測站點和測報系統平臺,解決多渠道發布信息的混亂情況。此外,還可以進一步加強業務合作范圍,將水情預報、地表降水、水位、流量、蒸發、泥沙、墑情、水土保持、水質、地下水資源等監測要素和成果與氣象預報相結合,發布多元化的預報信息,協助各級政府制定防御措施。
水文行業可以將土壤墑情、水土保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等監測數據和成果與農業種植、產品加工、水產養殖等項目緊密結合,在項目論證、選址、實施階段,把實時監測數據及成果與相關農業技術標準相融合,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分析指導,幫助農戶在灌溉、肥料選擇、提質增效等方面作出最科學合理的判斷,引導產業項目朝著智慧農業方向發展。
目前從一些山區農村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群眾日常生活用水標準不高、枯季生產用水供應不穩定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發揮地下水與地表水水質水量監測能力,在山區合理布設監測站點,與水利管理部門合作,把監測數據成果與農村水利規劃計劃相融合,通過打井、建蓄水池等方式,進一步鞏固農村地區的供水穩定問題。同時,還可在飲用水終端安裝水質凈化設施設備,讓農民享受到城市社區的飲用水標準。此外,在水資源量豐富的山區,可與水利、文旅等部門聯合探索旅游開發項目,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改善地區生態環境,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文化旅游。
目前水文服務與群眾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水文成果不能被普通群眾所理解,無論數據多么精確及時,卻并不能完全發揮出它的價值和作用。因此,可以重點考慮對數據和成果進行深加工。例如,把降雨量等數據結合地理信息數據對地面徑流強度、河湖水量變化、地下水位變化、土壤墑情變化、山洪地質災害發生概率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預報展示,讓群眾能夠以此為指導合理安排生產生活。此外,為了提高群眾出行安全,還可在低洼積水路段、河道、湖泊等水體周邊設置水位警示設施和安全防護設施,把水位、流速等實時監測數據展示給群眾,為百姓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當前,由于水文服務終端產品不成熟,水文知識普及程度較低等原因,水文工作在農村地區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下一步,要利用好基層水文服務體系,發揮好鄉鎮水文服務中心的宣傳作用,讓水文知識進鄉村、進校園、進家庭,助力培養理論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民。
水文要發展,重點在基層。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水文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智慧水文的一項重大任務,讓水文全方位融入到“三農”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