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丙福
(濟南市水務工程質量與安全中心,山東 濟南 250099)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水利監督規定(試行)》《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辦法(試行)》等法規規范性文件要求,結合具體工作實踐,現就進一步明確水利(務)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責任,切實加強水利(務)工程質量與安全行業監管工作,從原則明確,責權分明,監督要點把控,工作要求精準等方面提出以下工作思路和想法。
結合目前行政監督權利下放的結構形式,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實行分級管理。原則按照省、市、縣三級行政主管部門分別對直接管理的工程項目實施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
通過近幾年的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的行業監管實行逐級監管適應性,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質量與安全監督和行業監管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在落實責任的基礎上,加強協作配合,避免監管脫節。
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實施項目管理的水利工程(包括新建、擴建、改建),均要落實政府質量與安全監督與行業監管責任,實現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的全覆蓋、行業監管無盲區。
濟南市水務和水利實施一體化管理,上級主管部門由省水利廳和省住建廳監管,水務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與行業監管依據省級兩個廳級部門下發相關規定依法行政,水行政部門要嚴格行業的法律法規、規范規程開展工作。
市、區(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既是水務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主體,又是行業監管的責任主體,必須在法律法規賦予的職權范圍內開展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工作和行業監管工作,并承擔相應責任。
“對不認真履行水利工程質量監督職責的監督機構,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上一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給予通報批評、撤換負責人或撤銷授權,并進行機構改組,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的規定,明確指出:對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的失職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工程建設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按照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監督程序,到相應的質量與安全監督機構辦理項目質量與安全監督手續;市屬項目推行在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平臺網上申報辦理手續,有條件的區縣要積極推行網上辦理申報手續。質量與安全監督機構受理后,進行審核備案,制定《質量與安全監督工作計劃》,簽訂《水利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書》。并于工程開工前,主持召開工地現場質量與安全監督交底工作會議。
監督機構主要對受監督單位質量與安全生產管理的行為監督為主,實體質量以第三方質量監測數據作為依據,以“四不兩直”方式進行巡查或抽查。按照《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等規定,監督機構成立工程建設項目建立質量與安全監督站,監督方式以抽查為主;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主要以口頭警告、書面通知方式督促責任單位整改落實。監督機構應建立監督問題臺賬,跟蹤核查問題整改,發現影響工程質量與安全問題時,應及時報送相關項目主管單位,并提出責任追究建議。
1)質量與安全管理體系檢查,各參建單位應建立健全質量與安全管理機構和制度,明確質量與安全負責人;監理、設計、施工、設備(產品)供應商、第三方質量檢測等參建單位應與建設單位簽訂質量與安全承諾書。
2)質量與安全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各參建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運轉正常,人員是否到位,是否執行了工序報驗等程序,重點檢查有關工程原始記錄、施工日志和監理日志等資料是否真實齊全完整等;檢查各參建單位從業人員的質量行為否符合質量標準,重點檢查有關工程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是否熟悉和掌握該工程的強制性標準,參建各方是否嚴格按設計和強制性標準執行;檢查工程項目所采用的工程材料、設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在發現明顯的質量問題時,對工程實體進行檢測監督。
進一步明確水務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各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樹立“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理念,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水務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工作和行業監管工作落實到位。
全市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本意見要求,切實加強對本地水務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和行業監管工作,將監督責任、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單位和具體人員。加強對同級質量與安全監督職能機構和下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質量與安全的行業監管督促指導。
質量與安全監督工作由各市、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務建設工程質量實施監督管理或者由委托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具體實施監督管理;各市、區(縣)要建立健全水務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職能機構,推進市、區(縣)級質量與安全監督職能機構建設,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監督經費應滿足水務工程建設的需要,加強崗位培訓和能力建設,增強監督工作的權威性。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從注重實體工程質量監督向注重健全質量體系和規范質量行為轉變,從注重事務性微觀監督向綜合性宏觀監管轉變。加強對國家和省、市確定的節水供水重大水務工程和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水務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與監管工作,強化對質量與安全管理薄弱的項目和質量與安全信用較差的市場主體的監督力度。
市、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依規對質量與安全監督和行業監管工作進行督促、檢查、指導,各質量與安全監督機構要按照“嚴格監督、作風優良、熱情服務”的原則,做好監督工作,不得緩辦、嚴禁補辦監督手續。在監督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罰則規定進行責任追究。要把參建單位質量行為作為信用評價的重要內容,強化不良行為記錄管理工作,加大對質量失信懲戒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