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天驕
對于跨國企業而言,物流成本在企業整體成本中通常占到的比重較高,因此對企業的物流成本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削減企業整體的成本支出,對于提升公司的總體利潤水平起到著重大作用。而將供應鏈管理有效應用于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無疑將會從各個方面節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為企業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以下就是對將供應鏈管理應用于跨國企業物流管理的優勢說明。
1.1 普通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隨著全球化發展,貨物流通需求的空前高漲,現代物流已不再只是簡單的貨物運輸,而是對一整套復雜服務進行加工管理,如涉及最廣的產業之一就是快遞。通常情況下,整個物流的過程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業務階段明確、合作伙伴關系明確、參與者明確、分工明確、執行明確。而相比之下,供應鏈管理在物流的基礎上超越了簡單的產品端到銷售端的業務,包含了整個產品從采購到銷售的整個流程,更進一步地確保了企業每個階段的流通順暢。同時,依賴于更全面的業務流程環節溝通,相較于普通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在保障同等順向物資運輸流通的情況下,還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逆向物流活動,幫助企業更好地完善處理整個業務活動。
1.2 優化企業合作關系,實現三方利益最大化。在供應鏈管理下,除了企業的內部間協調,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協作、相互資源整合也非常重要,而這一點通常依靠不同企業間形成或長久或穩定的業務的合作關系來實現,最終在企業間的成功配合下使其中各個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得以被最充分利用,盡可能實現最終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同時確保了生產廠家、供貨商、第三方物流的利益最大化。除此之外,普通的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是以實現整體物流效益為目標導向,而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流成本控制是以客戶需求最大化為目標導向的。以網購物流服務為例,在生活中具體來看兩種目標導向的結果,前者要求快遞準時送達即可,而后者卻要求對客戶信息整合篩選最終于客戶最方便時間段準時送達快遞。顯然,在供應鏈管理下,企業物流信息整合控制力更強,在實現同等企業效益的基礎上更大程度地提升了客戶滿意度,能夠幫助企業穩定開拓現有市場份額。
盡管供應鏈管理對于企業的物流成本控制起到著重大作用,但事實上將供應鏈管理應用于企業的過程中仍存在著大量問題。
2.1 忽視供應鏈管理應用,沿用傳統管理方式。物流成本作為跨國企業財務管理重要的業務之一,其受到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首先,大量企業對于物流管理的認知都較為片面忽視了供應鏈的實際價值,基本無法將供應鏈管理真正貫徹落實在公司物流成本管理上,由于沿用過去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以分散式管控為主,通常無法實現資源最大化,因此常造成單項物流成本高低不一、倉儲運輸資源浪費的問題出現。
2.2 缺乏供應鏈管理相關專業知識。其次,即使部分跨國企業開始重視供應鏈管理對公司物流管理的巨大作用,對于公司的物流管理也沒有形成系統化管理,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系統,而多數企業卻傾向于單向增加或削減某一環節的費用,導致物流各功能之間、物流成本與服務水平之間各自產生背反效應,如為了縮減運輸成本而一位擴大倉儲容量,或者為了縮減倉儲成本而大量合并倉庫延長物流時長,降低服務水平……如上行為都間接或直接導致了公司整體競爭力下降、利潤水平下滑,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2.3 核算、績效評定機制體系不完善。除此之外,目前我國未形成完整統一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和機制,并無標準的物流成本管理框架供國內企業參考,管理系統和管理工具也存在一定缺失,由此部分物流成本構成復雜實際核算成本操作難度較大的企業如制造類企業,受到的影響就格外顯著。在日常企業核算過程中,物流成本這一項目也并未單獨采納進財務會計報表中,而是被分攤錄入制造成本和其他費用的科目中,而被表示的物流核算通常是企業用于支付第三方物流或其他行業運輸者的運輸服務或是倉儲本身的租借使用等基礎物流費用,相關的人工費用、設備折舊、稅費并未納入其中而是被統一納入其他經營費用歸集核算,這對于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了解業務物流成本構成都十分不利,由此企業也很難對存在的物流活動費用做出全面、確切的計算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賬務記錄不精準、不合理。在此基礎上,企業與企業之間供應鏈體系化管理程度的層次不齊、對于物流績效不同評定標準同樣也增加了跨國企業間物流活動的難度,不利于跨國企業實施整體物流成本控制。
2.4 信息整合價值未被充分利用。供應鏈管理最顯著的優勢之一就是其出色的信息整合共享,而由于企業未形成整齊劃一的績效評價體系、成本核算系統,導致其并不能享受到供應鏈管理帶來的這一福利。在日常物流作業中,由于信息缺失導致的企業內部上下級以及內部人員與外部人員的溝通協調存在問題的現象不在少數,這些都在無形中降低了物流作業效率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部分小中企業仍需提高供應鏈管理意識外,已將供應鏈管理納入日常活動中的企業也應當進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管控措施,盡可能使供應鏈管理的成效達到最高水平。
3.1 清晰供應鏈管理目標,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構建優化企業核算體系前首先應以提高客戶滿意程度控制效果為目標導向,在清晰每一模塊分工的基礎上提高采購、生產、倉庫、運輸、銷售不同環節的關聯度,如選擇倉庫的地理位置時,企業應當充分考慮距離與整體客戶服務效益水平提升的關系,可以選擇在客戶密集度高的地區建立大規模的倉庫,在客戶密集度低的地區縮減倉庫數量,由此既能減少運輸費用,還能提高倉儲使用效率變相降低倉儲成本。其次,企業應加強企業自身與外部企業的聯系,在采購物料方面除了確定固定合作供應商外,還應確保有熟悉的供應商能以備不時之需,從而節約時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除此之外,直接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快速實現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專業化程度,對于企業而言也是切實可行的方法。總而言之,企業應當提升物流管理的專業化水平,盡可能避免人力、財力、物力等各種資源的浪費,最終實現客戶滿意程度與物流成本控制兩者間的平衡。特別的對于跨國企業而言,許多大型國外集成商對于發貨準確率和送達率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國內企業除了在外貿代理業集中攻克物流成本難題以外,還應當加強與業務當地集成商之間的物流協調,可以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有針對性地定制包裹的面單系統,通過加強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實力。
3.2 構建統一的企業核算機制,提高信息資源整合能力。對于物流成本核算機制,企業首先應當審視企業現行物流核算節點存在的問題,如單項物流成本高底不一、隱性物流成本核算存在遺漏等,對以上問題涉及的物流環節采取更為精細準確的統計,使整個物流核算體系更為完整。其次,企業還可以視企業自身情況對物流核算系統有針對性地劃分管理重點,將一些特色物流活動與日常物流活動分類核算,使企業的物流成本管控變得更加規范有效。結合優化后的核算機制與人員協調,企業應當對包括客戶反饋在內的各式信息進行統計,對每一供應鏈環節都做好數據整理工作,建立統一對稱的數據庫,以真正實現數據信息共享“有求必應”,在完善的數據信息庫基礎上,還可進一步向“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標方向改善內部績效機制以及外部合作商考評機制,從最大程度上調動企業內部員工與外部合作商的積極性,最終提高整個成本管控的工作效率,為整個公司的運營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總而言之,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供應鏈管理對于跨國企業的長久發展起到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員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機制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應嚴抓每一管理環節,看清其中的利弊,結合自身優勢與劣勢,充分利用供應鏈管理形成高效統一的物流核算系統與信息體系,如此才能真正迎來企業高經濟效益發展的又一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