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佩
近些年,國內跨境電商規模不斷壯大,給外貿增長提供了全新動能。隨著中國網民與其年均增長率大幅度提高,促使中國變成全國電商發展最快的國家,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商市場,變成全球網絡零售大國。在2019年,海南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450億元,遠高于國內進出口貿易總額平均增速,其呈現出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由此可見,跨境電商拉動了海南地區進出口交易,促使跨境電商物流得以更好發展。
從狹義角度進行分析,所謂跨境電商,即是海關交易主體,將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依托展開網上交易與跨境支付,并利用快件與小包等相關運輸模式,把產品傳遞給消費者的貿易活動,主要囊括B2C與C2C。從廣義角度而言,即是跨國交易主體運用互聯網展開線上商品展示、商品交易、商品配送與商品清關等,屬于一種跨境貿易活動。跨境電商與原有國際貿易相比較,其特征更加顯著:首先,全球特征,跨境電商能夠擺脫國界和地區等多種地理因素影響,所有人只要運用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就能隨時隨地展開商品交易。其次,無形性特點,電商屬于數字化傳輸活動,無形商品能夠替代實物變成交易對象。最后,匿名性特點,在電商交易過程中,由于網絡具備匿名性,消費者不會顯示自身真實身份與地理位置,具有極大的識別難度。
第一,國際小包。從特定層面來講,國際小包以郵聯作為基礎,在使用此種物流模式時,跨境電商企業是以個人郵包模式來郵遞相關貨物。而且,國際小包在相關企業中屬于一種常見性物流模式。現如今,跨境企業在郵寄貨物時,最常用中國郵政和中國香港郵政,其中使用頻率最高要數中國郵政。由于國際小包郵寄價格便宜,在物流成本花費上存在顯著優勢,并且進口清關與出口清關十分方便快捷。但其時效性較差,在具體運輸中花費時間長,極易丟失包裹。除此之外,如若郵寄貨物,體積或是重量超出標準,則不可運用國際小包進行運輸,與此同時,該物流模式對郵寄貨物形狀也提出了相應要求。第二,國內快遞,主要囊括國內發展較好的順風、“四通一達”及EMS。誠然,國內快遞企業在我國物流方面發展相對較好,但在跨境業務發展上卻不如人意。當前,在國內快遞體系中,國際化發展速度較快、程度高的就是順豐和EMS。順豐快遞已開通國際專遞服務,利用順豐快遞能夠將各種貨物送達到全球26個國家中,而EMS快遞國際化發展水平要遠高于國內其他快遞,已經可以郵寄60多個國家,且郵遞費十分便宜。第三,國際快遞,其在運輸模式和方法上與國際快遞極為相似,是跨境電商國際貨物流通常用的一種物流模式,以快遞公司為媒介將貨物送達到消費者手中。現階段,國際快遞主要利用UPS承運商和DHL公司。國際快遞與普通快遞進行對比,前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多種運輸渠道來充分滿足其個性化需求。這種快遞具有極高的時效性且丟包率極低,但其價格偏高,貨物運輸花費成本要遠高于國際小包,如若需要郵寄到相對偏遠的地域,快遞費更高。
其一,海南地區跨境電商和物流發展不匹配。從特定角度而言,海南地區跨境電商發展及增長速度要遠高于跨境物流,并且跨境物流也未能及時響應跨境電商,難以真正滿足河南跨境電商現實發展需求。與此同時,廣大消費者對現代跨境電商提出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據此,隨著跨境電商涉及業務不斷擴展,對跨境物流也提出更多、更高要求,但因物流水平發展程度低難以推動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從而對跨境物流自身形成不利影響。其二,跨境物流各項設施欠缺。當前,海南物流整體運輸量一般均集中在港口外貿以及航空貨物流上,而國際性電商物流基本上都是選擇使用國際小包與航空運輸來傳遞貨物,但因物流成本高,導致跨境物流貨物流通量持續減少,在極大程度上妨礙了海南地區跨境物流發展進步。當前,海南地區正在創建自貿區,然而和跨境貿易相匹配的空港樞紐、海港樞紐及海外倉庫等基礎設施嚴重匱乏。除此之外,由于物流設施建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并且投資回報期極長,導致跨境電商對應物流需求存有一定滯后性,相關物流設施和設備也未能統一標準,沒有和國際進行接軌,出現多種運輸模式相互間銜接滯后的問題,從而對跨境物流以及跨境電商協同發展形成消極影響。其三,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未能均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跨境電商依靠更新速度極快的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大幅度增長,擺脫了時空約束。然而,當前海南地區訂單分揀、配送、運輸與位置等相關數據均利用人工或是少量機械來實現,未能真正實現智能化、網絡化發展,也未能利用現代技術促進物流企業由傳統勞動密集型轉向為技術密集型,從而無法推動跨境物流進一步發展。
(一)構建跨境電商物流政策體系。首先,明確海南自貿區總體方案,加快其立法進程。確定總體方案能夠為海南跨境電商物流更好發展指明方向,自貿區立法可為跨境電商物流進一步發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創建一套符合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的相關政策體系,為社會企業打造優秀的營商環境,提高跨境貿易發展速度。其次,創新制度是發展海南跨境電商物流的根本動力。海南自貿區應以“六體系兩平臺”為基準不斷完善創新,構建與試驗區建設匹配度高的智能化物流與信息共享等體系,并大力推進網絡單一窗口與實地綜合園區框架設計,以此真正實現制度體系的重造、商業形式的創新、貿易體系的變革、產業水平的提高。最后,加強制度供給,構建能夠使跨境電商和物流協調發展、升級的政策支撐體系。基于海南自貿港“1+N”政策體系下,頒布支持跨境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的方案與實施計劃,從跨境電商品牌塑造、產業園建設以及人才梯隊培育等層面加大對新業態發展支持幫扶力度。另外,還要破解跨境電商B2C與B2B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和問題,特別是要對跨境電商B2B發展對應的政策制度體系展開流程再造,構建符合跨境電商以及物流服務貿易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從而推動海南自貿港經濟更好發展。
(二)高度重視專業人才引進質量。第一,引進跨境電商專業人才。不管是高端復合型優質人才,還是技能型優質人才,海南跨境電商專業優質人才短缺是相關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想貫徹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則要制定并頒布引入專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具體方案,面向國內外招聘專業高層次人才、雙創團隊、技術型人才,制定人才獎勵機制,為跨境電商人才提供發展機會與空間,構建將開放、共享與創新為一體的人才服務平臺。此外,還應大力支持社會企業引入高層次人才以及緊缺型人才,即可對企業人才引進推行獎勵或政策傾斜,又可對引進的優質人才進行相應獎勵,并真正解決人才后顧之憂。第二,充分發揮“候鳥”人才的優勢和作用。貫徹落實與“候鳥型”人才作用相關的《意見》,全面發揮“候鳥”人才工作平臺的效能,創建專項基金,建設供需對接平臺,將境內外跨境電商高水平“候鳥”人才進行聚集,全面發揮這些人才的知識優勢,并成立海南自貿區跨境電商“候鳥”專業團隊,為其跨境電商物流更好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第三,深化產教融合,培育跨境電商物流人才。一方面,加強校企協同創新發展程度,將政府作為主導,推動跨境電商企業和高等院校、相關行業協會以及科研院所實施人才需求調研工作,并構成常態化制度,創建完善健全的人才培育體系和模式。另一方面,將高校與專業建設計劃作為契機,大力推行產教融合,支持社會龍頭企業和學校共同創建跨境電商物流專業,將產業作為核心建設物流專業群。最后一方面,提高對跨境電商物流優質人才的教育和培訓力度,實施“1+x”證書培訓工作,提升人才培育成效和質量,為我國海南地區跨境電商物流產業輸送高品質、高素養、高能力技術型人才。
(三)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第一,充分發揮海南在我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一帶一路”發展建設上的支點作用。首先,可推動“海陸空”一體化設施建設,以此實現和“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通力合作,共同設定標準統一、信息共享且運行高效的跨境物流配送體系。其次,大力支持海南地區相關企業創建運營海外倉以及保稅倉等,優化跨境郵件申報體系,降低國際郵政寄遞時間。最后,注重創建跨境電商商品追溯體系。第二,完善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發展方向和路徑。一是創建混合式跨境物流,實現優勢互補。具體而言,大眾化跨境物流模式主要包含兩種:一種是國際物流專線及海外倉,另一種是國際包裹及海外倉,應結合國際市場具體動態和變化,選取恰當的跨境物流模式,亦可綜合應用集中模式。這樣一來,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時,混合式物流模式具備極大優勢,既能減少成本,又能提升效率。二是在面對境外市場時,要走符合本地市場發展的專業化道路。這樣,相關企業即可把分揀、包裝與運輸等一系列物流環節對應的業務承包給第三方,將企業工作重心放置于內部管理、決策、運作及資源整合上,加快市場開發效率,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和成效。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企業推行本土化經營具有顯著優勢,根據全面探究本土政治、風土人情以及法律經濟,結合自身優勢,歸納整合資源,利用收購兼并和參股入股等形式,依托本土化資源加快海外市場整體開發力度,減少本土化開發進程,從而真正實現海外市場的高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