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重新開放對全球經濟是好消息的五個原因借用海明威的名言,經歷近三年的嚴格防疫政策后,中國的重新開放“逐漸地、然后突然地”發生了。就在一個月前北京的生活幾乎陷入停滯。現在,就像烏云散去,首都的環路、辦公室和購物中心又變得熙熙攘攘。
隨著人們重回正常工作和生活模式J,取消大部分防疫限制將為經濟注入活力。加快步伐重新開放已促使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將中國2023年的GDP預期增速上調至5%以上。
正如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表明的那樣,中國政府轉向更務實的促增長的經濟政策,這加強了上述積極前景。在發達經濟體正因加息和高能源成本而發展放緩之際,中國的重新開放緩解了人們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中國顯然是世界最大的增長引擎,對全球增長貢獻率高達約30%。中國重新開放對全球經濟的五個好處值得強調。
首先,盡管人員短缺造成某些短期中斷,但限制措施的結束應該會逐漸有助于解決供應鏈的阻塞問題,從而幫助緩解通脹。
第二個好處來自恢復往返于中國的旅行。相比2019年,2021年中國內地公民和外國人出入境人次分別暴跌79%和95%。便利的跨境旅行會促進跨國公司運營和投資,也將有助中國企業吸引和留住外國人才。據估計,去年1月僅等待返滬的外國人就多達10萬。
重新開放的第三個、也許是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消費的復蘇。益普索的最新調查顯示,2022年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新低,但在重新開放后大幅回升,使中國消費者成為世界上最有信心的消費者。隨著中國中產階層釋放被壓抑的消費能力,2023年存在相當程度'的“均值回歸”復蘇空間。
除增加對進口的支出外,中國重新開放還對在全球GDP中占10%以上的全球旅游業意味著巨額的意外收獲。在疫情前,中國游客占國際旅游支出的近20%。他們的缺席留下巨大黑洞,目前,早期跡象表明他們正蓄勢待發。
中國重新開放對全球經濟的最后一個好處沒那么明顯,但從長遠來看同樣重要。美中關系緊張給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此前嚴格的防疫政策加劇了這一問題,因為這影響對建立互信和相互了解至關重要的雙邊人際交流。中國重新開放為兩國官員、學者、企業家和學生恢復面對面接觸鋪平道路。這種互動很重要,尤其是對下一代決策者來說。一項調查顯示,曾在美留學或旅游的中國人對美國持有更正面的看法。希望美國學生也將在2023年重返中國,這有助于為未來打造一條了解中國的管道。
中國的重新開放之路可能并不平坦,但蔣在2023年為全世界的市場和行業帶來巨大推動力。(作者為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