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欽
“全國最美公路”獨庫公路近日再次成網紅。這次除了它一直在線的純凈之美外,還多了一眼望不到頭的車流,以及刺目的狼藉。更有新疆文旅在微信公號發出“感嘆文”:《請!不!要!讓獨庫公路變成垃圾場》。一時間,文明旅游的話題再一次沖上熱搜,再一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熱議。
今年夏天,新疆旅游異?;鸨?,不斷刷屏的新疆美圖與視頻,勾起人們強烈的旅游欲望,抱著手機環游新疆更成為很多人每晚睡前的“安眠劑”。新疆旅游的新聞頻頻登上熱搜,有網友評論“草原上的人終于比羊多了”。但在這養眼的美景中,卻冒出了刺目的圖片,強烈的反差和對比讓網友們傷心、憤怒,不忍直視、不堪忍受。
在網友發的圖片和視頻中,丟棄的口罩、空礦泉水瓶、用剩的食品袋等大量垃圾遍布公路、休息站和路邊的草地。有游客氣憤地說:“一路上都能看見垃圾,在各種站點更是夸張,自己拿著袋子撿了一些,但根本撿不完?!背斯吠?,一些熱門景區也未能幸免。在新疆徒步勝地烏孫古道天堂湖畔,不僅有游客露營后留下遍地的生活垃圾,還有癟了的充氣劃艇、燃氣罐等。
去年7 月,新疆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長賀嬌龍在直播間與網友互動時就曾表示,獨庫公路的垃圾量非常大。很多工作人員每天工作20 個小時在撿垃圾。今年愈發火爆的獨庫公路,無疑會給當地垃圾處理工作帶來更大壓力。
其實,不單單是新疆,西藏、云南、海南等現下最熱門旅游勝地,游客亂扔垃圾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眼下去這些地方自駕旅游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在車內帶個大的袋子把用剩的垃圾帶走,扔到相應的地點,應該不是難事,難的是意識和認識??吹竭@個人扔點垃圾,那個也會扔一點,然后開始循環,于是就演變成了“破窗效應”。
試想,穿越大半個中國去欣賞凈土、美景,而等待你的卻是遍地的垃圾、刺鼻的臭味,你會做何感想? 又有怎樣的反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確處理自己的垃圾是每個人的義務,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種必須和必然。隨手扔垃圾等同于隨地大小便,是為人類所不容、所不齒、所鄙夷。精神素養應當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令人欣喜的是,在社區,在路上,在景區,更多的人在自覺愛護著環境,小心呵護著美景,人們也會投去贊許的目光,報以溫暖的笑容。
人人都想去旅行,人人都想看到美景,美景是天成,但保持美景則需要所有人一起維護。愛旅行,愛美景,也請“愛”垃圾,連帶著把垃圾帶走吧!

微評
@ 林風:文明出游,光靠自我約束和增加服務“供給”不夠,外部的約束和懲戒同樣不可或缺。當前,對于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已有“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黑名單”措施,一些地方也建立了落地的配套辦法。對于那些亂扔亂丟亂刻亂畫、造成嚴重影響的個人和團體負責人,制度懲戒不應該手軟。強化對不文明行為的教育,也是培育文明出游社會氛圍的題中之義。
@孫欣祺:逃離城市生活的喧囂并不等于解脫文明社會的約束,在曠野中尋求“放逐體驗”也并不意味著可以放飛自我、任性妄為。文明與素質始終是每個人應當恪守的道德底線,更應是每個游客在旅途始發前應當檢查的必備品。在車內多準備幾個垃圾袋,以水杯、環保袋替代塑料瓶、塑料袋,自駕途中不隨意停靠,廢品垃圾不隨意丟棄……這些行為看似微不足道,但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陋習看似無足輕重,但“破窗效應”終會將其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