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志
(甘肅省莊浪縣第二中學 744603)
在新課改與新高考的背景之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學生扎實地掌握化學這門學科中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識,還需要逐步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得學生能夠具備適應社會及影響其終身發展的能力.通過對相關教學政策的分析,可以發現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不是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這是時代發展所需.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需要逐步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更好的滿足當前教學發展基本需要,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新高考改革具有兩個亮點:一是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育人目標形成,強調教育重心由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二是給予學生選科自主權,打破傳統文理分科.因此,高中化學教學要順應新高考的要求,將教學重心向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轉變,突出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化學知識的講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新高考教學發展基本要求,就需要逐步地對高考要求進行有效探索.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化學知識講解的過程當中,就需要逐步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當講解“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這一節課時,學生需要獨自完成本節課的預習活動,并尋找出與本節課有關的實例進行探究.
在講解本節課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將福島核電站事故引入其中,福島核的事故是發生于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太平洋地區發生了地震,即引發了海嘯,使得福島核電站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核電站所發生的變化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由于喪失了把堆芯熱量排到最終熱阱的手段,福島第一核電廠1、2、3號機組在堆芯余熱的作用下迅速升溫,鋯金屬包殼在高溫下與水作用產生了大量氫氣,隨后引發了一系列爆炸.核裂變材料稱核燃料,為鈾-235和钚-239.蒸汽發生器是吸收冷卻劑帶來的核裂變的熱能使水汽化,用以推動汽輪機和發電機發電.反應堆和蒸汽發生器應安裝在對輻射有屏蔽作用的密封間內.它適于以持續不斷的額定功率運行,故在系統中總是擔負基荷.通過該實例的講解,能夠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去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化學.
“尊重差異,人性回歸”已經成為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科學價值觀念,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較強的創新意識.學生們在進行化學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地通過實驗的方式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化學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當中,就需要通過實驗的方法,逐步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于化學學習當中,開展高效學習活動,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在借助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時,教師要爭取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減少演示實驗、講解實驗,可以分配小組實驗,讓學生自己準備材料、實驗器材等,結合教師所講內容設計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經歷更多思考、質疑和論證的環節,形成較強的化學核心素養,發展創新能力.
在高中化學知識中,反應熱知識點是重中之重.反應熱是當一個化學反應在恒壓以及不做非膨脹功的情況下發生的,使生成物的溫度回到反應物的起始溫度,這時體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稱為反應熱.在進行本知識講解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帶領學生一起了解反應熱產生的基本原因,它是化學反應過程中能量的變化,是一種基礎變化,可以從物質所具有的能量角度進行分析,放熱反應是指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而吸熱反應則是生成物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的總能量,可以通過不同的物質對其進行假設,通過圖片(如圖1所示)的方式進行解釋,以更好地了解反應熱的基本原理.

圖1
教師可以將VC泡騰片帶到班級中,進行簡單的實驗活動.也可進行鈉溶于水的實驗活動,進一步了解反應熱的基本原理,通過小實驗探尋反應基本原理.
通過圖片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反應熱的基本原理,也可以從化學鍵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化學鍵的斷裂是吸熱,化學鍵的形成是放熱過程,最后再講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之后,學生們就可以進行一定的練習,去進一步了解其中的能量變化情況.

解析由圖2分析可知:ΔH=-183 J/mol.

圖2
在新高考背景下,新課程將育人目標放在教育目標的前面,讓學生正確認知自己,在滿足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解放人力資源.環保問題是當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當代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也需要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這也體現了化學育人的一個方面.化學知識當中涉及到了較多環保的內容,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當中,也需要逐步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知識的講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也是思想滲透的過程,因此就需要借助化學知識滲透環保思想,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廢氣廢水的排放使得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日常生活當中,每到冬天就可以看到霧霾天氣逐步加重,這個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因此就需要進一步地了解如何更好地保護環境,霧霾天氣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如何減少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意識到當前環境污染問題,在講解一些化學知識時,挖掘一些環境處理案例,讓學生能理論聯系實際地看待環保問題,進而體現出化學學科育人的特點.
教師在講解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將生活事例引入于其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其解決方案,更好地保護環境.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多由汽車尾氣產生,需要進一步的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學生們可以依據此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比如增加尾氣處理裝置、發展清潔能源、通過提純的方法過濾尾氣中的一些硫化物等,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觀點指出每個處理步驟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類型,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環保內容,這樣就能滿足當前時代發展需要不斷的樹立環保意識,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新高考改革啟動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學方式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來確定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是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一個重點方向,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來讓學生形成學習化學的興趣,并在一定的案例中讓學生多思考和想象,從而培養他們的化學邏輯推理能力.比如在教學“硫和氮的氧化物”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硫、氮化合物的性質進行討論,寫出相關化合物與高錳酸鉀、氫氧化鈉以及氯氣等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進行完相關概念及化學性質教學后,再組織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討論一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還原性和氧化性,找到物質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提高對物質研究的深度,學生的化學邏輯推理能力也就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樣在教學“鹽類水解”相關內容時,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干粉滅火器,提問學生:“你知道泡沫滅火器的工作原理嗎?”“飽和硫酸鋁溶液和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混合能反應嗎?”再進行分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確定這兩種溶液遇到一起是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的.再進一步探究,將硫酸鋁溶液與石蕊試液混合,學生會發現石蕊試液變紅,說明溶液呈酸性,最終得出鹽類水解的概念.
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之下,教師要致力于化學課堂教學形式的轉變,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嚴要求,嘗試在實驗和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敢于質疑和思考,從而逐漸地養成科學探究精神,實現高中化學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實現高標準育人.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基礎且重要的學科,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才能夠學好本門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就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創新,開展高效教學活動,滿足教學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也需要將化學教學與社會發展進行有效連接,以開展高質量教學活動,使得化學教學向著更高層次方向發展.核心素養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循序漸進,以更好地達到新高考的要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