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倩
(甘肅省永靖中學 731600)
高中物理在很多方面與高中階段的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有很大不同.其他學科多重視對于理論知識和邏輯思維的培養,而高中物理要求學生掌握的是對于物理教科書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以及課上習題、教師舉例和課后作業考試中試題解題方法和解題策略的練習.物理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應試過程中占據著很大一部分的分數.然而,教師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應試要求,課本上一成不變的解題方法也已經不適用于現在.如今的高中物理需要學生有靈活的思維能力,在解題時要學會變通.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專項的訓練,讓學生學會用合適的物理方法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在準備教學內容時,應該進行綜合的考慮,讓學生不僅局限于提升物理成績,更能夠在多方面得到提升.
高中物理教師對于學生進行解題方面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加發散自己的思維,在學習物理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高中物理方法訓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高中階段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學生在繁瑣的學習中,往往會對物理感到十分的枯燥無味,當學生物理成績不好時,還會因此產生厭惡的情緒.教師應該轉變自己傳統的、舊式的教學方式,更多地運用有趣的解題策略,有利于學生提高對于高中物理的興趣,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讓他們對于學習物理充滿自信,在自信中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從而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績.在物理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也能充分地意識到物理解題策略方法訓練的重要性,并對此提起重視,提高自己對于物理的積極性.高中物理解題策略方法訓練能夠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更加喜歡物理課堂,上課時解題和答題更加積極,因此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專項的訓練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時得到全方位發展,從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
教師通過對高中生進行高中物理解題策略方法的訓練,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自我獨立思考解題能力、判斷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發展,也有利于學生應對當今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挑戰與磨礪,學生能夠通過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時刻準備迎接高考.而學生在學會如何解決物理難題的過程中,收獲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自我效能感.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讓學生按照教材或者練習冊上的題目進行相關章節內容的練習,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很多的學生對于題目的理解性是比較差的,對知識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地進行應用,從而導致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習信心逐漸下降.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物理教師開始注意到對學生物理解題策略的方法進行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師進行訓練的時候可以創建靈活多變的解題模式來吸引學生的解題興趣,并讓他們在解題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進行鞏固和運用,提升學生的解題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采用一些靈活多變的解題模式,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其物理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有關于人教版“牛頓第一定律”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進行講課之前,通過查看教材課后習題和教材配套的練習冊發現,在涉及到到牛頓第一定律的運用時,大多都是以選擇題為主的,大題當中更多的是牛頓第一定律這一公式的套用,再將題中所給出的公式當中所用到的數值進行在物理公式當中的運算.因此教師在進行解題模式訓練時,可以將選擇題按照從簡到繁的,難易程度從簡單到困難地將選擇題打亂順序,重新進行排列,并在練習的過程中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解答,例如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得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說明運動需要力的作用來維持,牛頓第一定律是由牛頓自己憑空臆想得出的等等.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舉手示意進行搶答,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答題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解題來有效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
在以往的物理解題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并沒有對題目內容進行理解,并且在解題的過程中也沒有相應的解題思路,從而導致學生不知道應該從什么地方開始解題,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并不是很好,因此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程度也比較低.為了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其物理知識的運用和學習能力,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物理解題策略的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動性,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進行相關物理模型的搭建,加強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找準解題點.
例如,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圓周運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題目內容進行一個簡單的詮釋與分析,然后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當中的應用,對教科書所給學生的題目中給出的數據進行模擬系統的構建,讓學生對圓周運動的軌跡進行更加直觀的了解,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可以根據其軌跡和文章題目要求進行模型的構建,從而幫助學生對整個題目進行理解.如求圓周運動中的速度時,學生可以利用題目中給出的時間、長度、速率來進行計算,學生在進行計算時,可以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來進行模型搭建,通過對模型的分析來找準解題點,知道哪些信息對于解題來說是有效的,哪些信息對于解題來說可有可無,在找準解題點后進行解題,直擊命題點的靶心.學生通過對關鍵信息的獲取和把握就可以快速地對圓周運動中的速度進行計算并得出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物理解題速度,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建模思維意識.
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最好的老師.物理這一學科相較語文、英語、政治等文科課程來講,物理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高中物理習題抽象且難解.而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被外界吸引注意力,轉移了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在聽老師的解題過程中,就容易丟步驟,而物理的知識是一條銜接性極強的知識鏈條,而這丟失的步驟會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有趣、活躍的教學氛圍可促使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集中學生注意力,積極參與物理的解題過程.但是傳統的物理解題模式大都十分枯燥,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所以在高中物理的解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以及課程的實際情況,查閱解題所需相關資料,并結合實際調整教學方法,使課堂有趣、高效.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習更有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的學習要求學生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物理知識系統,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解題過程中包含的物理知識點的系統性,重視題目中知識點的內在聯系,避免學生出現知識點零散情況.這不僅不利于學生高中物理知識體系的構建,而且影響了學生物理解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解題過程中,要適當地提問學生一些知識點.在教學結束后,要求學生對解題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點進行終結歸納.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例如,在講解“萬有引力”這一類型的題時,這一類型包含的公式定理較多,在教師對教學大綱和課本內容以及課后習題講解完成后,教師將用到的公式進行一個簡單的板書,讓學生將課上教師所列舉的物理運算公式記錄到物理專用的筆記本,也可記錄在好題本或錯題本中,時時翻看,鞏固記憶,讓學生形成系統的記憶,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物理知識點系統,在以后的解題中,解題思路更加清晰.這種教學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高中物理的解題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訓練方法,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并在改善過程中加以創新,突破傳統思維和教學模式、教學訓練方法的桎梏和束縛,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營造積極向學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對學習新知識的熱情與興趣.教師結合現代新媒體技術和多個云教育平臺的資料查詢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運用更加清晰,能夠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從而以點帶面,構建廣泛的知識面.高中的學習是十分緊張的,教師運用物理解題策略方法訓練,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增強教師自我效能感和對物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能力,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提升物理成績,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一來,對于工作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其他境況也能很好地應對,并進行冷靜沉著地處理.因此,教師對于學生在高中階段運用解題策略方法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其影響深遠且持續時間很長,對學生未來發展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