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會,余 署,2,陸靜蓉
(1.深圳市環境監測協會,廣東 深圳 518049; 2.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廣東 深圳 518049; 3.江蘇省常州環境監測中心,江蘇 常州 213001)
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由于基層人手緊、任務重,無法承擔市轄區內100多個點位的每月地表水監測任務。2020年開始,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通過政府招標采購服務的形式承擔地表水的監測任務。這一舉措體現了國家全面放開服務性環境監測市場,充分利用社會檢測力量服務于環境管理需求的改革理念,給環境監測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競爭活力,同時也緩解了有限的政府部門監測力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政府和社會公眾對環境監測數據需求的矛盾[1]。
由于深圳地表水每月水質監測數據關系到深圳市各區水質排名的情況,質量監督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深圳市地表水環境監測工作實際,探索建立了基于全過程質量監督的模式,經過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2010年的調查結果,深圳市從事社會環境監測業務的機構有44家[2]。自2014年起,該市逐步向市場放開企業自測、環評監測等領域的環境監測市場,環境監測機構遞增了近5倍。激烈的市場競爭,良莠不齊的檢測機構,帶來了檢測人員流動頻繁、不按照技術規范要求監測,甚至監測報告造假等嚴重影響監測質量的行為。如果缺乏較為完善的約束機制,第三方檢測機構則可能只從經濟角度考慮開展業務,而忽視監測的質量[3]。
深圳市是我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雨量豐沛,但在時空上分布不均勻[4]。深圳市地表水監測指標為33項。其中,現場監測指標有溶解氧、pH、水溫、氧化還原電位、電導率、鹽度6項,理化指標有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等19項,無機指標有鉛、鎘、銅、鋅等7項,微生物指標有糞大腸菌群1項。監測項目指標多且復雜,并分散在多個監測方法標準與技術規范中,對承擔現場采樣和監測項目的實驗室人力資源、現場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及責任意識均有較高要求,亟須形成技術要求覆蓋完整且針對性強的質量監督體系。
另一方面,由于深圳市地表水監測單位為多家社會化機構,從方案的制定到樣品采集、樣品分析、數據報送與審核,各監測環節由多個機構實施,需對監測全流程質量監督。
質量監督是對實驗室技術運作和質量活動全過程的監督[5]。本方案根據地表水環境監測質量監督管理現狀和地表水環境監測質量監督管理新要求,從“人、機、料、法、環、測”六要素出發,提出了深圳市地表水監測全過程質量監督的模式。該模式主要包括考核以下4個部分的內容:①機構能力評估;②采樣現場檢查;③實驗室檢查;④現場盲樣考核。
本方案總分100分,其中,機構監測能力評估占20分、采樣現場檢查占20分、實驗室檢查占40分、現場盲樣考核占20分。機構監測能力評估要素包含人員、設備配置情況、監測方法、同類項目經驗;采樣現場檢查評估要素包含監測計劃、采樣儀器設備、現場樣品處理、采樣點位設定、采樣順序、樣品分裝、樣品固定劑的添加、采樣原始記錄;實驗室檢查評估要素包含樣品保存與保存容器、實驗室環境和管理、儀器設備和標物、實驗記錄、采樣記錄、質量控制;現場盲樣考核評估要素包含實驗用品、操作規范性、原始計量結果準確性。
各量化指數評估參考范圍及權重詳見表1~表4。

表1 機構監測能力量化指數評估參考范圍及權重

表2 采樣檢查量化指數評估參考范圍及權重

表3 實驗室檢查量化指數評估參考范圍及權重

表4 現場盲樣考核量化指數評估參考范圍及權重
評估指數指上述各項量化評估指數的積累分值,即f=a+b+c+d。式中:f為實驗室總分;a為機構監測能力得分,b為采樣現場檢查得分,c為實驗檢查得分,d為現場盲樣考核得分。考核小組對深圳市地表水監測機構的實驗室進行考核,跟評分公式,計算各實驗室得分,f>85為 A 級,表明承擔監測任務的檢測機構資質信譽優秀,人力充足,技術能力強,質量控制措施完備,各類技術和管理要求履行完備,監測數據非常可信;80 2021年,檢查小組對承擔深圳市地表水檢測的6家環境機構每家機構派出4名專家開展了全過程質量監督檢查。選取了采集茅洲河共和村斷面地表水作為此次采樣現場考核的指標,考核專家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全過程跟蹤。選取了高錳酸鹽指數作為此次現場盲樣考核的指標,考核專家嚴格按照要求全過程跟蹤盲樣考核,并在此基礎上對實驗室質量控制其他環節進行資料查閱和關鍵崗位考核。 此次抽查的6家環境監測機構,得分f>85為 A級有3家,75 通過制定科學的質控管理措施,運用量化指數,對承擔深圳地表水監測社會化機構進行質控管理和量化評估,從技術上保障了監測數據真實反映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狀況,確保深圳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對監督檢查發現A級的環境監測機構,建議今后減少每年飛行檢查次數,對監督檢查發現D級的環境監測機構加大飛行檢查次數。3 量化評模式的應用
3.1 質量監督檢查
3.2 監督檢查結果
4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