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武 彧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7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 “雙減”)。“雙減”提出了 “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好學足”的新的減負思路,將課堂教學的改進作為落實減負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減負的重要手段[1]。“雙減”是以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核心的,是通過建構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實現減負提質的本質。由于過去長期的應試教育觀念,導致一部分初中化學教師過于注重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不重視科學探究興趣的培養;沒有根據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真實需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和營造趣味性課堂氛圍;不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還會使得學生面臨著較重的作業負擔及學習壓力,難以實現健康自由的發展。當下,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做好初中化學課堂的“加減乘除”,構建滿足學生健康、全面發展需要的高質量課堂。
在初中結業考試中,也有對各種實驗步驟的考查,但由于所占的比重較小,因此,一部分化學老師在思想上將化學實驗視為無關緊要的內容,認為花費過多的時間去進行實驗,還不如口頭向學生多重復幾遍,強調了再強調來的效果好[2]。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師直接將實驗結論告訴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化學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學習效率低下,讓學生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興趣的培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化學課堂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變的只是一種形式,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教師只是給“灌輸式”課堂換了一個名稱,叫做“問答式”,沒有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2]。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從而增加學習壓力。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進度,僅僅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斷加快教學速度,沒有根據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使學生缺乏有趣的學習環境[3],這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雙減”政策要求教師要積極構建趣味性課堂,促使學生能夠全程參與課堂教學,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后能夠獨立地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發展能力和積極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從而實現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部分學校尚未在化學學科學習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不重視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培養[3]。核心素養沒有得到良好發展,應試成績再好的也只是擅長死記硬背,并不能很好的分析問題,學生離開老師的幫助之后,自己很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學校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式,做好課堂的“加減乘除”,構建適合學生科學學習、健康成長的初中化學課堂。
在“加法”上,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加強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意識,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重視組織開展化學實驗,積極引導學生重視以化學實驗為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手段。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親歷化學實驗過程,認識化學實驗是探索多彩物質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實驗過程中體驗化學世界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興趣的培養。
化學實驗,作為化學學習的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學學習階段,是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合理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興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4]。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組織開展化學實驗教學。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制取氧氣》這一節內容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在進行氧氣制取的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制取方法;實驗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并分享實驗結果,讓學生比較制取氧氣的不同方法,然后總結出各種不同方法的特點。老師接著提問:如果讓大家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會選擇哪一種方法?為什么?實驗過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此時,在問題驅動下,能夠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學生交流討論,學生會根據自己前面親歷的實驗過程及結果來進行分析、判斷,學生的化學思維得到訓練,科學探究興趣得到培養。
在“減法”上,教師需要減掉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改變機械的教學方式,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創新教學方式,在科學合理的新教學方式下,使化學學習變得更容易,促使化學課堂更加高效。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教師靈活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是一門新的學科,學生對化學世界是充滿好奇與期待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以此來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有效增加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發揮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聲形并舉的特點,可以將微觀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構建形象生動的化學課堂,從而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分子和原子》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分子的模型,利用動畫模擬分子的運動狀態,形象直觀地展現分子與原子的特征,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微觀知識,理解微觀世界。現代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微觀知識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在“乘法”上,教師需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巧用情境教學法,打造趣味性化學課堂氛圍,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全程有效參與化學課堂學習,產生“乘數效應”,提高課堂效率。
依據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知識存在于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為學生創設理想的學習情境。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科學靈活地使用情境教學法,使得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方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育教學,已經不再是提倡題海戰術的教學方式,而是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發展能力。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趕課程進度”的教學觀念,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善于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營造符合學生科學學習需求的課堂氛圍,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在“除法”上,消除提高化學核心素養的阻力,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入生活元素,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化學課堂中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內化,實現知識向核心素養的轉變,促進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化學來源于生活,也廣泛應用于生活。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應該遵循STSE的教育理念,在化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銜接,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生活化整合,選擇更貼近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的教學案例進行教學,積極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5]。例如,在教學《愛護水資源》這一節內容時,雖然這一課題的知識點并不難,但是想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則需要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節內容的教學時,應該收集各國人均水量的最新數據并向學生展示,真實有效的數據更有利于向學生說明當前水量的缺乏情況,讓學生真正理解倡導珍惜水資源的原因,從而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去珍惜水資源并去探索保護水資源的方法。將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有利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更好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知識向核心素養的轉化,從而實現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在推進高質量落實“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學校課堂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住陣地,學校課堂教學的改進迫在眉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勢在必行。初中化學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初中化學課堂的“加減乘除”,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