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天秀
鄉村振興下的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要采取針對性的建設方法強化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優化鄉村的生態結構,提升整體思路,完善管理體系,提高技術水平,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等。
鄉村振興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是我國生態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之下,需要更好地進行環境保護,通過現代化技術優化鄉村生產生活方式,掌握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內涵,找尋積極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措施,有效提高鄉村振興綠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效率,推動綠色生態文明建設腳步。
一、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內涵
(一)生態文明建設
新時代下在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工作的大力推進之下,人們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變化,全面深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出了完善的理論,充分發揮了我國傳統文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優勢。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作為社會注意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生態思想鮮明的對比及相關理論的深入推進,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滲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當中。同時,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能夠有效地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能夠有效地降低氣候變化等造成的自然災害。重視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可以有效推動鄉村各行業前進的腳步,更好地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及人民的生活環境,全面實現城鄉共同進步以及城鄉經濟及環境的融合。此外,還需要認識到社會經濟的進步同樣離不開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融合,能夠促進鄉村現代化建設。因此,需要強化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對于節約能源型的農業設備、可以進行循環使用的相關設備等進行有效的引進應用,通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能夠更好地建設美麗中國鄉村。
(二)鄉村綠色振興
鄉村綠色振興是當下鄉村振興的新型理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真正進行發揮。如,以鄉村農業綠色化為振興鄉村生態文化建設主要改革主體,更好地帶動鄉村農業生產體系及相關經營體系的提升,鄉村綠色農業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力及競爭力,通過豐富的現代農業理念更好地進行鄉村綠色振興建設。鄉村綠色振興農業生產不僅能夠提高鄉村經濟建設水平,同時還能夠更好地建設鄉村生態環境,為鄉村建設累積更多的綠色財富資源,更好地推動鄉村綠色經濟體系及生態環境協調建設。我們要將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綠色生態建設工作當中,創造鄉村綠色產業鏈,有效地維護鄉村生態系統平衡。同時生態建設也能夠更好地保障鄉村綠色振興工作的落實,鄉村綠色振興對于自然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的作用,轉變傳統鄉村建設的理念能夠不斷創新拓展綠色振興生態建設,轉變鄉村生產生活方式,全面改善環境污染治理及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推動社會主義生態建設文明的腳步,更好地創造鄉村生產生活綠色環境。
二、鄉村振興綠色與生態文明建設探索
(一)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關聯
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一方面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基礎性區別,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實施效率,對于鄉村生活建設及生存質量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鄉村生態建設與綠色鄉村緊密相連,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綠色農業振興,能夠有效地改善鄉村生產生活,鄉村綠色振興對于推動鄉村現代化建設持續進步十分重要,增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綠色振興是基礎工程。另一方面鄉村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建設效率與綠色生態文明息息相關,綠色生態建設過程中生態文明的推動能夠更好地保障鄉村進步,對于鄉村經濟建設工作推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鄉村生態環境質量對于綠色農業可持續地進行有著推動的作用,對于鄉村生態文化建設而言十分重要,同時也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綠色可持續進行的重要因素。鄉村綠色經濟的建設全面提高能夠促使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全面的提高,拓展鄉村生態綠色產品生產經營能夠全面提高鄉村生活建設效率,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生活的需求,創造更好的鄉村生態環境,達到提供人們優質生活及優化生存環境享受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二)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
鄉村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相互融合能夠更好地推動鄉村建設,一方面有效推動鄉村現代化綠色產業與生態環境建設,可以促進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相融合,創新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技術。我們要不斷優化綠色生產構建體系,拓展綠色農業產業經營體系,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突破,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態保護及綠色振興相聯系,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更好地實現鄉村經濟綠色可持續化進行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對于環境污染的情況進行有效的治理,鄉村產業需要注重綠色產業及生態居住環境的質量,全面提高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鄉村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居住環境,促使鄉村綠色產業能夠得到更加完善的建設,將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鄉村農業生產當中一些污染源對于山地水土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新時代下鄉村綠色產業得到了快速進步,能夠有效地轉變污染山地水土的情況,將生態文明與生態產業建設工作相結合,不斷創新新科技轉變傳統的生態環保理念,增加對于鄉村生態建設綠色振興的投入,確保能夠通過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建設更加美麗的鄉村環境,促使鄉村農業綠色產業能夠更加長遠穩固地進行,全面打造綠色產業及生態環境平臺,全面實現小康建設及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三、鄉村振興綠色生態文明建設對策
(一)提高整體思路
鄉村振興綠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提高整體思路,根據鄉村實際情況及相關農業生產情況創建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的道路,更好地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綠色可持續發展,對于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具有影響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影響最大的就是相對滯后的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只有注重提高綠色振興生態建設理念才能夠真正建設生態文明鄉村環境。鄉村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保障鄉村綠色農業產業效益,打造健康安全的綠色生態農業產品,根據鄉村實際情況拓展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新思路,政府有關部門需要發揮主導作用,為鄉村綠色振興建立良好的線上交易平臺,組織鄉村居民參與到綠色振興生態環境建設當中,對于生態環境治理需要不斷加強措施和理念,強化鄉村居民對于生態保護的意識,不斷拓展創新綠色振興生態建設相關課件,優化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具有鄉村特色的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鏈,全面打造符合鄉村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促使鄉村能夠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實現形成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的共同目標。
結合當前鄉村的特色農產品種植和發展看,隨著鄉村的不斷發展,在地區性特色農產品逐漸打開銷路和獲得良好口碑后,可以借助地標農產品,加速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最終借助地標農產品地帶農村產業供應鏈的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結合2022年京東發布的《2018-2022地標農產品上行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報告》中對2018年—2022年上半年各省地標農產品的上行趨勢進行了分析,同時在品類結構變化和市場分布上也進行了分析,具體而言,地標農產品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農產品上行的新增長點。在2018-2022年內,地標農產品的成交額年均增長率為36%,高于農產品整體的增速額4個百分點;同時地標生鮮農產品的成交額年0均增長率為41%,高于生鮮農產品整體的增速額近7個百分點。例如,東北大米、新疆水果和云南普洱等地標農產品在各省份的農產品線上銷售額中占90%,促進了各省、各市、各鎮、各村以及各鄉經濟的發展。
(二)完善管理體系
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完善管理體系,推動鄉村綠色產業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能夠相互融合,首先需要根據鄉村實際情況設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規劃,對于鄉村產業進行系統的多種角度的探索管理,打造出具有鄉村特色的綠色產業治理體系及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有效解決鄉村生態環境治理與綠色振興工作相關問題,根據地理環境及生態破壞程度制定相關管理政策,對于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對于嚴重的生態問題進行及時的補救,最大程度地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盡可能地對鄉村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修復。其次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需要轉變方式,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綠色振興建設方式,利用現代化的科技及相關技術全面提高綠色農業產業,通過轉型升級促使鄉村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能夠更好進行結合。最后對于鄉村生態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轉變鄉村污染治理不到位阻礙鄉村綠色農業產業的問題,需要有效地掌握分析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善的綠色可持續管理體系,對于生態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的治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對鄉村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推廣鄉村綠色農業產品的進步,促使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能夠更好地進行。
(三)提高技術水平
有效地推動鄉村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路徑,需要全面提高相關技術水平,首先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建設鄉村低碳綠色可持續產業,發揮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可以實施鄉村特色旅游及養生等新興的鄉村綠色產業,同時對于鄉村生態環境需要進行嚴格的治理工作,將生態系統管理與生態建設綠色振興進行有效的融合。其次有效控制鄉村造成的污染,完善生態環境質量基礎設施,提高鄉村居民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重視程度,倡導資源節約及垃圾分類等有效的質量措施,鄉村污水排放需要完善相關的設備進行處理,對于居民生活環境進行完善的治理,打造符合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系統,強化對于鄉村生態環境質量的各項技術措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綠色產業相融合,實現共建和諧生存環境,打造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目的,探索更加完善的保護及有效利用生態環境的措施,保障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能夠更好地進行。最后根據鄉村實際經濟情況建設綠色產業,注重綠色產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對綠色產業進行多元化的支持途徑,對于科技創新技術進行大力的支持,具體在借助農產品電商經營模式的應用下,實現鄉村產業轉移升級的目的,發揮鄉村地區特殊文化創建具有鄉村特色的生態綠色產業。
結合當前農村農產品的線上經營發展看,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額有著逐年增長的趨勢,且增速保持在40%左右,隨著綠色生態理念和人民對健康果蔬的追求,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模式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以2020年農業部發布的《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例,雖然說明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擁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不過鄉村振興過程中也會伴隨著低質農產品惡性競爭和商業模式缺乏創新等問題,結合當前全國已有的涉農電商(超3萬家),其中有關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超4000家,需要在利用電商模式進行發展下,也要關注行業內的競爭和挑戰,基于對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下,通過電子商務模式助力農村農產品的銷售工作。
(四)強化基礎設施
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及綠色產業建設需要強化基礎設施,建立完善的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首先在進行各項綠色振興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方面,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于基礎設施的投入,并且需要強化對于基礎設施有效投入的監管力度,促使政府相關資金能夠真正地用于鄉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當中,可以根據鄉村實際經濟情況引入相關投資進行鄉村環境建設保護工作的實施,鄉村農業產業污水治理及廢氣處理等等,需要進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建設,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設施強化體系。其次對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需要進行有效的教育工作,鄉村各階層領導需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實施對于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教育宣傳活動,強化鄉村居民對于生態環境正確的理念,促使居民及鄉村企業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當中,教育方式可以多元化進行,可以通過廣播文藝演出等等多種形式進行,強化對于鄉村生活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進行有效的教育宣傳活動,促使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能夠更加順利高效地進行。最后鄉村生態建設自治需要具有一定的參與性,鄉村居民作為綠色振興整體文明建設的主體,需要能夠積極學習并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當中,促進鄉村綠色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單位:中共酒泉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