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風險投資機構的加入,能夠為企業帶來積極作用,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快速籌集更多的發展資金,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率,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并且在市場營銷、創新投入和人才引進方面為企業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風險投資機構在資本市場中又被稱為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機構的主要目的是為被投資企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進而直接獲得被投資企業的部分股權。風險投資機構進行投資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幫助被投資企業進行日常的經營和管理,只是利用風險投資機構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和專業知識,幫助被投資企業更加快速地實現更大的利潤,實現自身的高回報。風險投資機構的主要職責就是在資本市場中尋找具備發展潛力并且有投資效率的項目進行投資,并找到具有一定雄厚資金力量的投資資本,然后通過對投資資金進行專業的抗風險評估,將既能夠抵抗市場風險又具有雄厚資金的投資資本與需要被投資的項目進行相關的鏈接。
風險投資機構的加入,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地籌集更多發展資金,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并且在市場營銷、創新投入和人才引進方面為企業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從而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獲得更多收益。
一、理論分析和假說
(一)企業投資的理論概述
企業投資理論明確指出,企業當下的投資決策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在進行投資決策的過程中,如果投資的時間較長,則會存在投資資金數量大、影響時間長和突變情況復雜等情況。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當中,關于投資理論最先開始的研究重心問題是如何才能夠創造財富并將創造出來的財富進行合理累積,通過不斷改善和進步,現代投資理論能夠將投資的理論與生動的數學相結合,以數學工具作為投資的工具,為投資理論定性和定量等問題的分析創造了條件和方法,相比于之前純理論的分析方法,將數學理論融入基礎理論過程中為投資理論的深層次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資本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Clark在古典學派的基礎上加入了加速理論,能夠通過數學的定量分析方式對引致投資進行分析,其后演變為彈性加速模型。20世紀中期的資本市場還有很多機制沒有完善,因此那時的企業能夠通過外部進行籌資的方式比較單一,企業大量資金需要內部提供,資金出現短缺的情況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時有發生。針對資金短缺的問題,有關學者提出了流動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真正影響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關鍵因素是企業自身的盈利情況。當企業的日常盈利狀況樂觀時,企業所擁有的資金量較大,能夠用于投資消費的資金數量也會相應較多。流動理論提出后因其邏輯的嚴謹程度較低而受到大量的質疑。
后來出現了托賓的Q理論,這一理論在投資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托賓Q理論吸收了之前的理論,將資本市場劃分為完美的資本市場和不完美的資本市場兩個部分,針對資本市場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完美的資本市場,投資僅受到企業的預期收益一個部分的影響,而在不完美的資本市場,企業是否進行投資則需要權衡重置成本與市場價值的具體關系。
(二)企業融資理論
融資理論是企業資本結構中的重點,是指在資本市場上各類資金的社會融通。企業之所以會進行融資,是為了通過金融市場有效地集中資金,將資金運營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當中,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要。這一部分理論較為復雜,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這一理論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在理想狀態下,企業資本結構與企業市場價值沒有必然的聯系,這一理論就是MM理論,簡述這一理論就是說,在極其嚴苛的理想狀態下,無論企業是否有負債的情況,企業的總資產與總價值都不會發生變化。后來學者意識到了想要達到理想狀態的條件過分嚴苛,所以對該理論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和完善,得出企業的負債情況與企業的價值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即當某家企業的負債情況達到100%時,該企業的價值被發揮到了極致。MM理論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只能處理極其極端的現象,因此在MM理論的基礎之上,新的權衡理論被提出并使用。權衡理論是指企業要在“稅盾”效應和有可能產生的成本問題之間進行核算和考量,通過客觀的分析進行權衡利弊,只有企業的負債達到最優的比例時,企業的市場價值才能夠達到最大化。
(三)風險投資對企業的作用機制
1.認證機制
由于投資者與被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信息不對等情況,只有第三方的介入才能夠改善這種不對等的局面,因此認證假說就用來說明這種第三方能夠在投資與被投資者之間產生的認證作用。因為風險投資機構在投資前會對被投資者或者其所在企業進行相應的跟蹤和評估,因此當風險投資機構做出決策時,對資本市場來說是一種投資信號。因為風險投資機構的專業性質,其行動對于市場來說具有一定的聲譽保證,因此這樣的現象也可以被認為是風險投資機構在發揮第三方認證的作用。
2.監督機制
風險投資機構的主要目的依舊是投資,但是投資的項目不同,所包含的風險大小也是天差地別的,風險投資機構需要對投資者的資金進行負責,最大限度地保護資金不在投資的過程中流失。為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風險投資機構需要對被投資企業進行監督,盡可能使投資者的資金實現最大限度的回報。在實行監督的過程中,風險投資機構可以參與企業的招聘、日常管理甚至增加董事會的席位等。
3. 增值服務行為機制
風險投資機構本身就是由風險資本家和職業金融家結合而產生的中介機構組織,職業金融家可以通過權益的形式賺取更多資金,這也說明了風險投資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風險投資機構能夠通過傳播信息,為需要資金投資的企業獲取相應資金支持,同時也可以為投資者尋找到適合自身具體情況的投資項目。
(四)風險投資機構參與對企業投融資效率的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在MM理論中,世界是一個理想化的世界,是一個沒有稅率的完美世界,影響企業是否進行投資的主要因素只有盈利能力。由于需要投資的企業管理者與外部需要投資項目的投資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因此就會造成在融資過程中出現融資的成本較高,當企業需要融資時,外部的投資意向并不強烈,進而導致投資不足的現象。根據以上的分析可知,風險投資有兩大功能,分別為監督功能和增值服務功能,從其中的監督功能來說,出資方可以對被投資方進行監督,通過約束被投資方管理者的行為能夠較好地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從風險投資增值服務角度來說,風險投資機構通過其自身的優勢,能夠向外界提供準確的信息,減少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幫助投資者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解決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問題。針對投資效率產生的影響,本文提出的假說是:風險投資機構對上市公司投融資效率有提高的作用。
三、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一)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評價
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評價是為了能夠支撐企業更高層次的發展。財務績效的評價活動主要由企業的管理者、股東和債權人來進行,他們通過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進行客觀的評價,直接影響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和發展方向。績效評價不僅僅是關系著企業管理者的利益問題,更是關系著整個企業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運轉問題。因此在完成企業的績效評價后,企業管理者就可以針對企業績效評價結果對企業的戰略內容進行制定。財務績效評價能夠讓企業清楚地看到自身在市場中的定位以及真實的經營狀況,為下一步運營提供理性的指導。通過評價和執行相聯結的方式,讓企業能夠在發展和經營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形成良好的閉環反饋,讓企業逐步地走向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影響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的主要因素
1.公司股權的性質
上市公司的股權性質可以按照企業實際控制人進行劃分,如果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是個人則股權的性質為個人或集體股,如果不是個人則為國有股。歸屬國家或者地方政府的企業,所有者是全體人民群眾,其企業的實際控制者是當地的監督管理委員會或者是財務局等相關機關單位。國有股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只是起到代理作用,并不是最終企業的所有者,相較于股權歸屬個人的企業,缺少監督的動力,因此個人股對企業的財務績效更有積極影響。
2.股東的股權結構
在一家上市公司當中,股東利益最大化是公司永遠的追求目標,因此股東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公司財務績效有著密切的聯系。股權結構對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有較多影響,主要包括股本結構和持股比例、公司股權的具體分散情況等。能夠實現績效穩定增長的公司,其內部的股東持股比例和持股數量一定是合理的,股權的分散程度較高。因為當公司股權能夠較為均勻地分散在各個股東手中時,公司的股權制衡能力就會越強。公司管理不會因為某位股東手中較大份額股權而傾向于某位股東的建議和利益。
3.公司的資本結構
公司經營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最大化地為股東獲取利潤。當公司盈利時,公司的相關利益者都能夠從中獲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公司股東和債權人雖然在公司的日常經營過程中沒有直接參與公司的管理,但是對公司時刻都有監督的權力。
4.管理層人員的薪資水平
在客觀條件的影響下,公司管理層會與公司所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上市公司管理層人員薪資水平普遍與公司績效掛鉤,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矛盾。上市公司通過與績效相關聯的方式,激勵管理層員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心血,讓公司的日常運行更加規范和嚴謹,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5.公司的規模
公司的具體規模大小并不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績效。結合市場環境和公司具體情況,合理分配公司的資源,制定適合自己公司的發展戰略,讓公司能夠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進一步促進公司穩定健康地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